浅议“幼儿主体”理念下美术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幼儿美术活动不仅能带给幼儿美的感受、发展幼儿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其未来良好个性品质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更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将幼儿放在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以游戏作为幼儿学习的有效手段,通过教学内容选择、准备工作和教学过程设计三个方面,探讨教师如何有效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实现寓教于乐、完善人格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幼儿主体;美术活动;组织策略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对色彩、形状、结构和材料的认知,达到认识世界,感受自然的目的,对幼儿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一堂好的幼儿美术课,可以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启迪幼儿的智慧,促进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主体性发展是人全面发展和身心和谐发展的核心特征,新的教学理念亦倡导“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如何在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的基础上组织好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寓教于乐,是值得所有幼儿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课题。
一、活动内容源于生活,符合幼儿发展水平。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内容应来源于幼儿生活的实际,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包括认知、情感以及知识和技能水平)。教师应随时随地关注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兴趣特征,提供有利于幼儿探究的活动机会,从他们的发现和疑问中确定美术表现的内容。
例如:依据小班孩子对实物好奇性强的特征,设计《印葡萄》美术教学活动。教师把幼儿常用的圆形或椭圆形玩具部件作为印画原材料,请幼儿在事先画好的葡萄轮廓中蘸色印画进行装饰活动。这一活动的选材创新之处在于材料的创新,教师把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来玩的玩具作为装饰画的工具,孩子们既感到新颖,操作兴趣浓厚,又拓宽了思路,发现玩具的多种用途。本次教学活动与《纲要》中让孩子“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的精神吻合。
选择幼儿经常接触和感兴趣的题材,需要教师从幼儿的感官出发,体会和发现幼儿的活动规律和思维特点,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美,拓宽创造美、表现美的思路,能用多种手段去表现生活中的美。比如“手形添加想象画”、“手指点画”、“撕纸面条”、“泥工饺子”等素材都是来源于生活,孩子们既乐于参与,又在动手中发展了技能。
二、准备工作科学细致,指引幼儿规范养成。
一堂幼儿美术课不但要有详细的教学计划,更要有突发情况处置预案。教师既要有对孩子经验基础的了解,又要具备孩子可操作的教具、学具,并将使用规范熟记于心。怎样教、用什么教、如何学,一定要细致考虑,让它发挥好作用,为教学活动服务。
1.教具准备科学恰当,符合幼儿身心发展。
教师应根据不同孩子的年龄层次和能力水平准备教具。既可以从数量上提高要求:能力强的孩子多去制作完成几个。比如折纸、泥工,可以给孩子多一些纸或泥,在完成基本量的基础上继续制作。也可以从质量上要求:多去添画、涂色,把作品完成的更美观。还可以发挥同伴互助作用:能力强的孩子去帮助稍弱的孩子共同完成作品。对于小班的美术教学活动,教具不易太多,尽量选择简单、安全、常用的材料。如在《印葡萄》印画教学活动中,我们就给孩子准备一种形状、一种颜色,只要是圆形或椭圆形,中心镂空,能印出圆圈图案的教具即可,只要保证每组孩子每个人都有。而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事先进行实验操作,验证哪种材料更加合适,从而保证印画效果。
2.教具放置安全方便,活动材料高效利用。
教具一方面要求数量充足,另一方面是应对如何放置细致考虑。比如在玩色游戏中,孩子服装的准备、色彩的摆放、擦手的物品都要准备好。可以给孩子穿上兜兜褂、带上套袖,把颜色摆放在组的中央,每个人都能够得到,不要放到一边,以免孩子够不到颜料或者颜色到处滴而干扰活动的进行。我们也可以给孩子准备擦手的毛巾、湿巾,便于随时擦掉蘸在手上的颜料。盛颜料的器皿一般是废物利用,快餐盒、元宵盒、果冻盒等,方便快捷,一具多用,充分的准备和灵活的使用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展现丰富多彩的图案世界。
3.充分准备活动素材,丰富幼儿感知经验。
活动前,教师要依据教学计划,事先建立多角度、多层次、符合幼儿能力水平的教学素材库。大量的素材不仅能帮助教师开阔视野,熟练教学技能要领,更重要的是为幼儿发挥主体性、进行自主操作提供方向上指引的同时丰富其感知经验,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勇于尝试、尽情展现自我。
三、过程设计有序有趣,幼儿主体寓教于乐。
在设计教学活动过程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层层深入,突出各环节的重点及渐进性、衔接性。事先考虑好时间分配,合理展开。对于美术教学,教师的导入和示范讲解时间约占30%,孩子的操作时间占50%,讲评环节最多占20%。
1.巧设开场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美术活动的大部分时间应该以孩子操作绘制为主,教师占用的时间不宜过长。如果导入过多,孩子的主控时间就会被浪费掉。另外,导入的形式要吸引孩子,提问精练,不宜让过多孩子来回答。
教师可以以变魔术将事先准备好的道具呈现在孩子面前,也可以以“猜谜语”的形式,让其说出想要讲的主题,也可以结合最近刚刚给孩子讲过的故事、播放的歌曲或者观看的动画形象,根据已有经验直接引出主题,一开始就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调动起每个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2.运用教育智慧,启发幼儿思考。
教师的讲述示范一定要清晰,语言简练,切忌啰嗦。对于孩子已经熟知的经验和已经学会的技能,少讲一些,对于孩子尚未接触的技能要作为重点和难点详细讲解,还可以设置游戏环节,增强对该技能的认识和理解。如在《画画我的小伙伴》儿童画教学中,有些孩子怎么也画不好人的躯干和四肢部位。针对该现象,教师可利用拼图游戏,让幼儿动手拼接人形。有的孩子可以很快拼出变形金刚、机器猫、海绵宝宝、天线宝宝等形象,这时就可以启发幼儿:人的躯干和四肢可以用方形、三角形、圆形和线条等任何形状来表示,从而帮助孩子把游戏中的知识运用到了自己的绘画上。
3.要求明确具体,指导适时恰当。
活动要求的提出应简明扼要。幼儿操作活动开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任务要求。主要操作步骤是什么,绘画时应注意什么。让幼儿们明白自己先干什么,再干什么,以免出现只注重细节的勾画,大的造型轮廓没有完成。同时不忘强调常规要求:安静作画制作,运用的材料物归原处,不乱丢杂物等。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应本着适时恰当宁缺勿滥的原则,避免因为教师的不当言语而扼杀了幼儿的想象与创作热情。
4.坚持善始乐终,促进分享交流。
完整的美术教学活动必须包括幼儿美术作品的交流与展示环节。通过幼儿彼此间的欣赏与互动,不仅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于美术活动的兴趣,更能够带给幼儿被关注感、满足感和成就感,在同伴交往中提高幼儿自信心与自我价值感。例如,教师可专门为幼儿创设作品展示交流台,让所有的孩子把自己的美术作品拿上去秀一秀,通过创意表演、讲故事、个人展示等形式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不评价、不干预,只需营造支持的氛围,给予幼儿关注的目光和激励的话语,即能带来一张张洋溢着幸福与满足的笑脸。
结束语
在“幼儿为主体”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有效组织开展,需要教师熟谙幼儿成长规律和幼儿美术课程的特点,以幼儿的审美视角出发,认同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构想,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学准备工作和教学过程设计上精心组织,科学筹划,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其绘画表现的技能,在游戏中实现师幼良好互动,在游戏中认识世界、感知美好,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忠娟.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J].好家长 2014年02期
[2]孙霞.浅谈教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开展美术活动[J].教师 2013年34期
[3]许晓琴.浅谈美术活动的“三步曲”[J].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17期
[4]邓子红.幼儿园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开展[J].学前教育研究 2009年08期
[5] 单媛媛.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指导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0
关键词:幼儿主体;美术活动;组织策略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对色彩、形状、结构和材料的认知,达到认识世界,感受自然的目的,对幼儿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一堂好的幼儿美术课,可以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启迪幼儿的智慧,促进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主体性发展是人全面发展和身心和谐发展的核心特征,新的教学理念亦倡导“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如何在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的基础上组织好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寓教于乐,是值得所有幼儿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课题。
一、活动内容源于生活,符合幼儿发展水平。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内容应来源于幼儿生活的实际,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包括认知、情感以及知识和技能水平)。教师应随时随地关注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兴趣特征,提供有利于幼儿探究的活动机会,从他们的发现和疑问中确定美术表现的内容。
例如:依据小班孩子对实物好奇性强的特征,设计《印葡萄》美术教学活动。教师把幼儿常用的圆形或椭圆形玩具部件作为印画原材料,请幼儿在事先画好的葡萄轮廓中蘸色印画进行装饰活动。这一活动的选材创新之处在于材料的创新,教师把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来玩的玩具作为装饰画的工具,孩子们既感到新颖,操作兴趣浓厚,又拓宽了思路,发现玩具的多种用途。本次教学活动与《纲要》中让孩子“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的精神吻合。
选择幼儿经常接触和感兴趣的题材,需要教师从幼儿的感官出发,体会和发现幼儿的活动规律和思维特点,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美,拓宽创造美、表现美的思路,能用多种手段去表现生活中的美。比如“手形添加想象画”、“手指点画”、“撕纸面条”、“泥工饺子”等素材都是来源于生活,孩子们既乐于参与,又在动手中发展了技能。
二、准备工作科学细致,指引幼儿规范养成。
一堂幼儿美术课不但要有详细的教学计划,更要有突发情况处置预案。教师既要有对孩子经验基础的了解,又要具备孩子可操作的教具、学具,并将使用规范熟记于心。怎样教、用什么教、如何学,一定要细致考虑,让它发挥好作用,为教学活动服务。
1.教具准备科学恰当,符合幼儿身心发展。
教师应根据不同孩子的年龄层次和能力水平准备教具。既可以从数量上提高要求:能力强的孩子多去制作完成几个。比如折纸、泥工,可以给孩子多一些纸或泥,在完成基本量的基础上继续制作。也可以从质量上要求:多去添画、涂色,把作品完成的更美观。还可以发挥同伴互助作用:能力强的孩子去帮助稍弱的孩子共同完成作品。对于小班的美术教学活动,教具不易太多,尽量选择简单、安全、常用的材料。如在《印葡萄》印画教学活动中,我们就给孩子准备一种形状、一种颜色,只要是圆形或椭圆形,中心镂空,能印出圆圈图案的教具即可,只要保证每组孩子每个人都有。而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事先进行实验操作,验证哪种材料更加合适,从而保证印画效果。
2.教具放置安全方便,活动材料高效利用。
教具一方面要求数量充足,另一方面是应对如何放置细致考虑。比如在玩色游戏中,孩子服装的准备、色彩的摆放、擦手的物品都要准备好。可以给孩子穿上兜兜褂、带上套袖,把颜色摆放在组的中央,每个人都能够得到,不要放到一边,以免孩子够不到颜料或者颜色到处滴而干扰活动的进行。我们也可以给孩子准备擦手的毛巾、湿巾,便于随时擦掉蘸在手上的颜料。盛颜料的器皿一般是废物利用,快餐盒、元宵盒、果冻盒等,方便快捷,一具多用,充分的准备和灵活的使用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展现丰富多彩的图案世界。
3.充分准备活动素材,丰富幼儿感知经验。
活动前,教师要依据教学计划,事先建立多角度、多层次、符合幼儿能力水平的教学素材库。大量的素材不仅能帮助教师开阔视野,熟练教学技能要领,更重要的是为幼儿发挥主体性、进行自主操作提供方向上指引的同时丰富其感知经验,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勇于尝试、尽情展现自我。
三、过程设计有序有趣,幼儿主体寓教于乐。
在设计教学活动过程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层层深入,突出各环节的重点及渐进性、衔接性。事先考虑好时间分配,合理展开。对于美术教学,教师的导入和示范讲解时间约占30%,孩子的操作时间占50%,讲评环节最多占20%。
1.巧设开场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美术活动的大部分时间应该以孩子操作绘制为主,教师占用的时间不宜过长。如果导入过多,孩子的主控时间就会被浪费掉。另外,导入的形式要吸引孩子,提问精练,不宜让过多孩子来回答。
教师可以以变魔术将事先准备好的道具呈现在孩子面前,也可以以“猜谜语”的形式,让其说出想要讲的主题,也可以结合最近刚刚给孩子讲过的故事、播放的歌曲或者观看的动画形象,根据已有经验直接引出主题,一开始就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调动起每个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2.运用教育智慧,启发幼儿思考。
教师的讲述示范一定要清晰,语言简练,切忌啰嗦。对于孩子已经熟知的经验和已经学会的技能,少讲一些,对于孩子尚未接触的技能要作为重点和难点详细讲解,还可以设置游戏环节,增强对该技能的认识和理解。如在《画画我的小伙伴》儿童画教学中,有些孩子怎么也画不好人的躯干和四肢部位。针对该现象,教师可利用拼图游戏,让幼儿动手拼接人形。有的孩子可以很快拼出变形金刚、机器猫、海绵宝宝、天线宝宝等形象,这时就可以启发幼儿:人的躯干和四肢可以用方形、三角形、圆形和线条等任何形状来表示,从而帮助孩子把游戏中的知识运用到了自己的绘画上。
3.要求明确具体,指导适时恰当。
活动要求的提出应简明扼要。幼儿操作活动开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任务要求。主要操作步骤是什么,绘画时应注意什么。让幼儿们明白自己先干什么,再干什么,以免出现只注重细节的勾画,大的造型轮廓没有完成。同时不忘强调常规要求:安静作画制作,运用的材料物归原处,不乱丢杂物等。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应本着适时恰当宁缺勿滥的原则,避免因为教师的不当言语而扼杀了幼儿的想象与创作热情。
4.坚持善始乐终,促进分享交流。
完整的美术教学活动必须包括幼儿美术作品的交流与展示环节。通过幼儿彼此间的欣赏与互动,不仅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于美术活动的兴趣,更能够带给幼儿被关注感、满足感和成就感,在同伴交往中提高幼儿自信心与自我价值感。例如,教师可专门为幼儿创设作品展示交流台,让所有的孩子把自己的美术作品拿上去秀一秀,通过创意表演、讲故事、个人展示等形式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不评价、不干预,只需营造支持的氛围,给予幼儿关注的目光和激励的话语,即能带来一张张洋溢着幸福与满足的笑脸。
结束语
在“幼儿为主体”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有效组织开展,需要教师熟谙幼儿成长规律和幼儿美术课程的特点,以幼儿的审美视角出发,认同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构想,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学准备工作和教学过程设计上精心组织,科学筹划,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其绘画表现的技能,在游戏中实现师幼良好互动,在游戏中认识世界、感知美好,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忠娟.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J].好家长 2014年02期
[2]孙霞.浅谈教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开展美术活动[J].教师 2013年34期
[3]许晓琴.浅谈美术活动的“三步曲”[J].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17期
[4]邓子红.幼儿园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开展[J].学前教育研究 2009年08期
[5] 单媛媛.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指导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0
- 【发布时间】2018/12/7 10:25:47
- 【点击频次】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