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老师如何面对学生的挑衅

 

【作者】 高秉伟

【机构】 新疆巴里坤县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我们这个时代爱挑衅的人似乎突然多了。作为老师,老师的权威受到学生的挑战是司空见惯的事。挑衅是一种表达,其中有一些值得注意的信息。比如,它是一种呼救,希望引起他人的反应、关注和对话。或者挑衅”是针对我们教师的,不满老师的做法。总体来说,来自学生的挑衅让老师很不爽。针对挑衅,老师该怎么办?怎样做到有利有理使学生心服口服?我们首先关心的是:挑衅行为背后的心理是什么?
  一、爱挑衅的人,很想在对抗中确认自我
  爱挑衅的人,不懂得在社会中用简单的方式塑造自我形象,也不会用正常的方式确认自我。”这是心理分析师弗雷德里克·方热埃(Frédéric Fanget)的观点。他还说:“在这些人的头脑中,只有两种可能性:要么自己被击得粉碎,要么去进攻他人。”未成年人往往叛逆和反抗父母老师以此来塑造自我形象。学生原来的基础较差,而随着知识的加深,这些学生根本无法跟上正常的教学,逐渐地由“学不了”转变成“我不学”,而对他们来说,上课是无聊、枯燥乏味的。而老师又不喜欢学生睡觉,那么他们就只好另谋生路,在上课时就无法自控地找些娱乐。逗笑、谈话、借题发挥是他们惯用的手法,而老师又必须把他们的这种行为压下去。所以,不断地压和无法自控的反弹,就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学生认为老师无视他,很想确认自己的存在。在矛盾无法缓和时,就演变成课内、课外,无论任何方面的学生对老师的“挑衅”。还有可能出现学生在课堂上公开辱骂老师的事情。这种挑衅,是学生在同龄人眼中找到自我行为的肯定,盲目定位自己。
  二、爱挑衅的人,特别想吸引别人关注
  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渥斯把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随着自我意识的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有追求他人特别使同伴及成人尊重的强烈愿望,对可能有损其自尊的言论、行为格外敏感。一部分学生的自我评价过高,感觉过于良好,容易自傲,好幻想,目标常脱离现实,期望值过高。表现为喜欢夸大自己的优点与愿望,口出狂言,以伟人、英雄自居,目空一切;有的粗暴地反抗成人,拒绝任何教育,对成人一概持冷漠、蔑视态度,而对教育不能虚心接受,用吵闹、谩骂、叫喊等不当方式以恣意发泄情绪。追求自我表现,我跟你们不一样!的确,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并成为目光的焦点。这样的学生不穿校服,服装怪异,偏要化妆,竟然用两种美瞳来装扮自己,她往往是很多场合中最不和谐的一个音符。这正是喜欢挑衅的学生的重要特点:不甘寂寞,尤其害怕受人冷遇。通过招惹别人,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吸引他人的关注,表现出魅力,自己是人群中的亮点。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教育的压抑,让学生屈于分数,缺乏自尊。
  三、爱挑衅的人否定自己的情绪
   挑衅首先是在无意识中逃避自己的情绪和懦弱。“当人感觉到一些无法命名的情绪、又没有办法深入了解时,就会采取挑衅的方式。”心理分析师克劳德·贝尔都密约说,喜欢挑衅的人不会更深地探索自我,他们和深层的自我没有沟通。是这样,挑衅,将矛头指向他人,就避免了面对自己不堪的处境和感受。高中段学生年轻气盛,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肝火正旺,容易出现偏激及冲动。往往会因一点小事而与人争论不休。也容易受外界环境和别人情绪的感染和暗示,遇到一点挫折容易生气。情绪易失控,行为易反常,常处于左右两极的摇摆之中。由于不善于处理情绪与理智之间的矛盾,又难以用理智的闸门控制住自己的偏激情绪,因而容易导致一些不记后果的冲动行为,给自己及他人带来不利的影响。
   “挑衅”是针对我们教师的,所以,处理“挑衅”懂得挑衅者的心理,更应把握好尺度,不能太严苛。
  一、以定力制胜
         “必其胸中器局不凡,素有定力。不然,胸中先乱,何以临事?”定力”也用来指处事中把握自己的意志力。班主任就要时时处处修炼内心,才能有定力。班主任具备的定力就是:有高尚的情操;对人对事公正廉明,平等相待;对业务精熟,知识广博;热爱学生,真情投入。有了奉献意识,有了求真精神,有了创新责任,就有了定力,“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才能够赢得学生的尊敬。班主任自然成为班级灵魂,班风是班主任定力的体现。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挑衅者注重自我形象,一心想确定自己的位置,用挑衅老师来制造影响,树立形象。良好的班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挑衅者的势头,因为他很快发现,他的行为没人买账。因此,学生对教师“挑衅”的发生与班级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起了巨大的作用的。作为一个成功的班主任,首要的工作就是抓好班风的建设,有了良好的班风,可以使学生积极向上,在一个健康、良好、和谐的班集体氛围中,学生很少或根本不会发生对教师的“挑衅”。
  二、以慧力制胜
   第一智 静观其变,不欲其乱,平常学生在很多细碎的制度下变得不平常,这是他们的心理在作怪,这个年龄学生处于自我意识成熟与不成熟矛盾,老师以正常的行事态度,面待一切,本不必紧张,不必惊慌。要很好地改变学生故意“挑衅”老师的这种现象,必须熟悉学生,了解学生。
  不但要了解学生本人的情况,而且还要熟悉学生的家庭情况、交友情况,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掌握了学生的这类心理,当老师的处理问题就简单了。总之是,对这类学生不能急、不可气,公开场合笑对他,一切留待其他学生不在场时处理。目的是让他失去“出风头”的机会。
  你稳住自己的心,从另一个角度也稳住了学生的心。对于挑衅刁难者跃跃欲试,不必发怒,你不接应他的任何语言行为,不出招,我曾经安排座位时,不能按某些人要求去做。结果我站在讲台上讲话,有人斜挂在座位,还有人不正眼看我,有人不断咳嗽清嗓子挑衅,我有意识停下来几分钟,教室里安静下来,这几个中胆小的识趣的收敛了,胆大的东瞅西望,还在张扬。我始终不提及有关座位,不给话题,不给机会,给挑衅者以时间去想想。相信时间淡化挑衅刁难。
  第二智避其锋芒,剑走偏锋
   在事件发生时,要冷静处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面对学生的“挑衅”,激动、生气、发火,是正常的反应,但作为班主任必须顾及到自己的这些感情会带来的后果,千万要冷静处理。上课时,检查作业时,班级管理时,面对挑衅最有力的办法避其锋芒,剑走偏锋。教师育人,先得控制愤怒。控制发怒的做法:先了解学生,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遇到挑衅刁难事件,矛盾冲突中制胜,坦诚以待,改变话题,注意幽默、风趣的调侃。有位女生特别二,下课玩耍,脏话连篇,纯粹是“校园大姐大”。老师批评直接冲上去跟老师顶撞。我第一天上课,她时而斜望着你,时而趴着睡觉,时而跟别人聊天,一副挑衅的样子。我微笑着问她“你叫什么名字?”“努力兰!”“名字好听,人也特别亮眼,女生堆里漂亮的一个。”她似笑非笑两眼直瞪着你,带着一股冷气。我依然微笑着说:“眼睛很吸引人,温度太低,我们还是抓紧时间解决下面的问题。”一场冲突搁浅了,她看上去很没趣的样子,静静的趴在桌上没动。
  第三智因利乘便步步为营
  学生挑衅老师大多不满老师,寻找机会,利用一切可教育机会,让学生信服你,尊敬你,注重接近挑衅者,在班级活动中改变他。有一次扫雪,同学们一边玩耍一边扫雪,我提议挖雪坑填埋平日里最耍横的人。并私下授意班长把我和班中最喜欢挑衅的大个子刘埋在一起。同学们欢呼雀跃先把我扔进雪坑,又把大个子刘扔进,我俩横躺在雪坑,任他们洒埋,他终于翻身起来,我一把拽住他的衣袖,准备报复同学的他停下来,回头扶起我,我们互相拍打着身上的雪,笑声在天空中飞扬,我笑他,他指着笑我。这个处处耍横,挑衅老师的大个子刘完全变了人样。融洽的师生关系改变了一切。
  在“挑衅”事件发生后,急于解决,或找学生家长谈话,或到政教处要求处理。其实,这时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会很敏感、很脆弱。如果找家长和学校去刺激他,学生很容易产生一种明显的抵触的情绪,反而会造成不良的结果。我觉得在事情发生之后先给大家一个冷静的时间,静下心来思考,能自己解决,就决不要找学校、找家长。找学校、家长会给学生这样一个印象:你也不过如此。可以说学生对动不动就找家长、找学校告状的班主任最反感,这样,班主任工作将无法开展。对待学生的挑衅,我们老师不能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因为学生年龄尚小,世界观不成熟,不能明辨是非。
  这种“挑衅”有时候是恶意的。但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无意识的抗拒。抗拒老师在教学上对他的无法顾及,抗拒老师平时太多的“语重心长”的教育。因此,要转化这类学生,必须抱着打持久战的心理,而且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更重要的是目标不能定得太高。我们只是尽力“转化”他们,而不强求“改变”。毕竟问题的根本原因(基础太差)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认清目标,把教育过程分阶段进行,将其细化,更有助于增强老师转化学生的信心,实现转化目标。
  • 【发布时间】2017/7/15 17:42:22
  • 【点击频次】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