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如何掌握与学生交往的尺度 在严与松之间找准支点——如何掌握与学生交往的尺度

 

【作者】 陈冬梅

【机构】 新疆巴里坤县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愿吃苦学习,老师往往逼迫学习,在这种矛盾中老师视学生无奈,学生视老师逼债的,矛盾中师生关系僵化。学生违纪,甚至视有些违纪现象为无所谓,老师干预管理,学生认为老师大惊小怪。师生在摩擦中激起矛盾,激发学生对老师教育教导的冷眼。面对学生与老师关系的困窘,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找准严与松的支点,从而平衡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一、用理解作支点
  学生年龄小,与教师在认识问题、处理上总是有非常大的差异。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处理问题时充分理解学生,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消除师生心理上存在的隔膜。不能把学生当“宠物”,只求他听话,其余听之任之,师生关系的一些裂痕,往往是由于彼此缺乏理解造成的。我所任教学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学生层层选拔,最后厌学,成绩差全流失在我校。针对这些问题学生,作为班主任就要特别用心,步步留意,时时关注,关爱每一个学生,理解学生今天的所想所做。
  我的学生宣某,入校时,衣着怪异,发型超酷,满脸不屑,举手投足之间表现着对老师的漠视。我在班会课上郑重宣布了校规制度,我特别强调他的特立独行,话没讲完,他已在座位上翘着二郎腿,卷着书作发声练习,我心里清楚,他对于校规已跟我杠上了,此时我们都有共同心理:当众取胜。作为老师,一顿批评数落横扫,降了他,压了他的威风,可能镇住了桀骜不驯的野马,但不能轻易唤起他内心从善的意念。我放弃了跟他的对视,也放弃了对抗,只说了一句话,“你们对美都有自己的追求,追求奇异的服装,超酷的发型,我相信做人也一样有好的追求,相信明天会给我答案,这个答案就是你明天的仪表仪容。”第二天我站在教室门口环视一周,很快发现高高耸起的鸡冠发型平坦了许多,衣服换了依然时尚但并不夸张。我冲着他微微一笑点头称道:“不错,有改变!”我在当天下午总结道:今天你们交了一份很好的答案,你们答案告诉我,你们信任我,十分愿意我来担任班主任,我很感动,希望我们同舟共济!”学生在我的情绪感染下很激动。剩下的几天里,我在课上特意叫他,回答有亮点给与充分肯定,在班务工作中,发现他劳动积极,就想着法子让他组织领导,但从不面对面提及仪表仪容问题,一周后,政教处公布了我班倒数第一的量化成绩,并强调仪容仪表失分最多。全班把目光集中在他的身上,他昂着头,眼光收敛了许多。我一下子意识到:在这种窘况中,不能把压力全压在他的身上,我在课上作了自我检讨:我的工作做得不到位,影响了班级成绩,本周人人努力争当第一。下午的上课时,我一眼看到身着校服,小平头的宣某。我当即心花怒放,拍拍他的肩旁:“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他羞涩的笑了。
  理解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是积极行动的先导。我在这场对抗中,认识到师者,何不放下为尊的架子,收起咄咄逼人的气焰,尊重理解学生对美的追求,引导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用心去感化,不急于求成,给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老师的爱心是导航,理解是是动力,引领学生走向成熟。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真心地爱护他、关心他时,无论是耐心帮助还是严肃批评甚至是必要斥责,学生都愿意接受。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也无法达到预期结果。
  二、用公正作支点
  对待学生要平等,不能感情用事,对于一件错误不能男生一个标准女生另一标准,优等生一个标准后进生另一标准。学生犯错道歉,老师有什么不对也要向学生致歉。如此一来你便会在学生心目中有威信,他们才会打心里服你。我的班高二转来本校副校长的女儿,很快在学习上遥遥领先,但不久就表现出劳动不积极,乱扔垃圾,经常请假,事事计较,同学叫她“娇小姐”,对此我在班会课上提出严肃批评,她课下流着眼泪对我说“老师你怎么一点情面不给,我是年级第一。”我郑重地告诉她,全校第一,全省第一,都要讲德行,指出做人跟学识同样重要,社会风气的影响让学生不屑于做人,只追求学习成绩,认为学习好,一切都好。我让她查阅名家成功事例,找出他们成功的原因,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告诉她,“你是一位完美主义者,为什么不强求举止行为?”这位娇小姐不再坐观别人劳动服务,亲自拿起扫把。教师是管人的人,班主任教育孩子从善、正真,首先自己要学会做人,做好人,要一身正气,不屈从于社会风气,这样做事才能有锐气、刚气。然后才有资格去教育管理人,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偏爱少数优秀的学生是造成师生关系不融洽、不和谐的又一个原因。过去做班级工作提倡“抓两头,促中间”,好学生非常受宠,而大部分学生却被冷落。教师这样做,尊重的只是少数“好学生”,使大部分学生有一种失落感,这些学生不但会对少数“好学生”产生厌烦感,而且对教师也很不满意。教师偏爱少数“好学生”就是不尊重大多数学生。师生无亲疏,无论哪一个学生都有长处,教师应该一视同仁,善待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给所有的学生创造表现才能的机会,这样才能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公正性,把阳光撒向每一个角落。关爱每一个学生,公正的去对待每一位学生,是我们的职业道德准则。只要我们真正做到这点,就一定会赢得所有学生的掌声。如果有时很难把一碗水端平的话,那我们就把微笑、鼓励与掌声多留给那些学习不好的、纪律差的、邋里邋遢、笨手笨脚的孩子吧,其实他们内心很孤独、很失落、很自卑,与其他孩子比,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同情弱者也会让我们赢得强者的尊重。
  三、用赏识为支点
  鲜花因赞赏而美丽,学生因赏识而奋进。人的生命中存在着自信与自卑两种角色。肯定和表扬可以激发生命奋进的勇气和力量,而否定、嘲讽则会浇灭希望的火花。人生挫折十之八九,不要让批评把学生埋没。面对学生的失败,如果我们看中结果,而漠视了他曾为此付出的努力,那么哪怕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他也会因自卑而裹足不前。在活动中学会赏识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让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与期待。我接手每一届新生,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学生一个座右铭──行守谦勤,志存高远。让他们知道老师希望他们成为一个谦虚勤奋志趣高远的人,踏踏实实的学习,踏踏实实的工作,等到有一天机遇忽然降临到身边,他们会自信的说:我有以待。还告诉学生:“我将和你们一起创建一个团结、和谐、上进的班集体,这个集体会因你的努力而精彩,我的生命会因你们的成就而精彩。”这样,老师让学生从自己的眼睛里读出了关切、期盼和信任。在学生遇到挫折时,老师说得最多的是:你能行──站直了别趴下──失败给了你目标──爱拼才会赢。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话,却是此时孩子们心中的暖流啊,它能消除恐惧感,激发求知欲,唤起孩子对生命的自信与热爱。
   其次,赏识学生不要一味等待奇迹的出现,要给学生设计适当的门槛。人只为可能达到的目标而努力。如果目标过高,就会使学生失去自信;而如果目标过低,他们则会不感兴趣。要为学生设置恰当且分解为阶段性的目标,并建立一套保障机制,使学生每实现一个目标,就能得到一次进步。让学生持续地保持获得成功的自信力,他们会因成功而努力,因努力而更加成功。
  再次,把握赞赏与批评的“度”。赏识是赏识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学生的缺点和弱点。我们赞扬学生可以力争充分,但不能言过其实,不切实际的表扬是会“捧杀”学生的。批评更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客观的分析和中肯的建议是最容易让问题学生接受的。相反,吹毛求疵,以偏概全是很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的心理。
   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折射着社会的一般伦理规范,同时又反映着教育活动独特的伦理矛盾,因此师生关系也表现为一种鲜明的伦理关系。作为班主任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理解尊重学生个性思想,公正、公平履行伦理义务,赏识激励学生,从而优化师生关系,使学生得以和谐发展。
  • 【发布时间】2017/7/15 17:44:56
  • 【点击频次】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