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新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重视阅读效果,给予正面的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关键词: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 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阅读主体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唤回直觉经验,从而重构读物的具体化形态。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对于文本中的言语,只有在他信息储存中能够找到与文本言语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组块后,才能够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下面仅就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方面作一探讨。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童是否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第一学年的教学活动。如果老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优点,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老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这门课程。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能增加兴趣。
二、学会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读书”。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有利于废止繁琐分析,有利于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
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背诵。小学阶段特别要加强朗读和默读的指导。要重视指导朗读和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用培养语感和感悟力的方法来理解课文。默读,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知道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学过的诗文,要提倡多背诵。背诵是语言和文化的储存、积累,学生不仅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一生。那么,中年级的学生应该怎样读好书呢?
首先说说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其次是默读。默读的练习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三四年级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五六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默读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教材中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提示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三、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的实施方法。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语文教学使学生、文本、教师的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过程,而学生主体的体验,正是使这一过程能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如此强调体验的价值所在。当然,个性化阅读也需要价值引导,不能任由学生乱发挥。老师要及时发挥自己的作用,虽然说教师是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但这个伙伴应该做到“高于学生之上,融于学生之中”的。
总之,在“阅读期待”中,满足好奇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取向。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生烦生厌,“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的陌生化,会使学生不断产生一种新的期待心理。因此,在教学中,呈现教材的方式,讲解的方法,引导讨论的方式都应该做到常中有变,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北师大版
2、《陕西教育》(教学版)2016年第10期
关键词: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 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阅读主体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唤回直觉经验,从而重构读物的具体化形态。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对于文本中的言语,只有在他信息储存中能够找到与文本言语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组块后,才能够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下面仅就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方面作一探讨。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童是否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第一学年的教学活动。如果老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优点,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老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这门课程。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能增加兴趣。
二、学会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读书”。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有利于废止繁琐分析,有利于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
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背诵。小学阶段特别要加强朗读和默读的指导。要重视指导朗读和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用培养语感和感悟力的方法来理解课文。默读,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知道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学过的诗文,要提倡多背诵。背诵是语言和文化的储存、积累,学生不仅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一生。那么,中年级的学生应该怎样读好书呢?
首先说说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其次是默读。默读的练习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三四年级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五六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默读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教材中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提示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三、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的实施方法。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语文教学使学生、文本、教师的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过程,而学生主体的体验,正是使这一过程能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如此强调体验的价值所在。当然,个性化阅读也需要价值引导,不能任由学生乱发挥。老师要及时发挥自己的作用,虽然说教师是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但这个伙伴应该做到“高于学生之上,融于学生之中”的。
总之,在“阅读期待”中,满足好奇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取向。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生烦生厌,“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的陌生化,会使学生不断产生一种新的期待心理。因此,在教学中,呈现教材的方式,讲解的方法,引导讨论的方式都应该做到常中有变,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北师大版
2、《陕西教育》(教学版)2016年第10期
- 【发布时间】2017/7/15 17:45:54
- 【点击频次】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