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小学美术“透视教学法”的构建研究

 

【作者】 王 蕾

【机构】 青岛吉林路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由绘画、工艺、欣赏三个部分组成,绘画教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形体结构,透视知识,明暗知识,色彩知识和构图知识。其形体的透视是绘画教学的难点。历经多年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使同学们学好透视教学。
  关键字:小学 美术 透视 教学 策略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艺术创造的兴趣和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美术教学涉到“教”和“学”两个方面,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学时既要研究教师怎么样教好,也要研究学生怎样学好,透视教学就是笔者在美术教学中带领学生在“教学”中突破的一大难点。
  一、 透视教学法的难点剖析
  (一)透视教学任务重
  向学生传授透视一类的基本技能是提升学生美术活动信心的重要保障,可以引领学生以科学的方式观察事物,深刻领会艺术作品的魅力。小学阶段美术教学一大目标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认识透视及其规律,并通过感知透视、表现透视从而领略透视之美。怎样使学生能在平面上画出合乎透视的立体形象是美术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二)透视理论难以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人和物的形象,会因为距离的远近和高低不同在视觉上会产生不同的反映,这就是最平常的透视现象。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的方法有多种,焦点的透视方法,是最接近视觉感受的表现方式。一个假想的透明平面迎左眼睛的正前方。透过这个平面上去看景物就叫透视。把看到的形象毫不错位地描画在这个平面所得的图形就是该物体的透视形,透视形已将物体的立体结构转化为平面上的透视结构。在学透视时也有必要学形体结构教学和敏感知识的教学。诚如上文所述,这些专业术语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极为晦涩难懂,因此教师在传授透视知识的时候就困惑于如何来讲解,如何让学生来理,其次,对于学生而言,大多对抽象的事物反映并不敏感,无法把理论和实践进行联系。
  (三)学生思维能力难跟进
  小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的萌芽时期,空间感正处于不甚清晰的阶段,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引导,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塑造空间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形体的透视结构式教学是小学绘画教学的难点,也是处于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难以理解和操作透视绘画。透视知识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有步骤的来进行教学。透视知识应从三年级起,分阶段的一点一点教给学生,当然,在学透视也有必要学形体结构教学和明暗知识的教学,要逐步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近大远小”。
  二、 美术透视教学的构建研究
     笔者结合近期观摩的名师课堂和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实现小学美术中实现透视教学目标的几点策略:
  (一) 观察引导,细辨画面与景物的关系
  教师可以用通俗的语言来讲绘画与实物、景色相关联性,原本绘画就是一个景物假想特殊体,为了解决立体物的平面纳入问题就产生了“透视平面”。因此我们美术老师要教导学生在一个角度观察景物,找出视线的方向,将看到的景物投射到我们绘画的纸张上。景物不能移动,而人的视线是可以移动的,不同的角度可能看到的画面也不相同,才能产生空间感与层次感。
  (二)通过示范及学生添加的手段,实现知识与技能相结合
  看过的往往成为过眼云烟,听过的往往成为耳畔清风,而只有亲自探索过的事物才会铭记在心。对平行透视知识的学习、探究,学生才能掌握平行透视的基本知识要领,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探究、发现、勾画等多种手段逐步构建透视体系,将透视规则按照思维逻辑进行整合,运用线条组织画面进行绘画,这样的绘画作品才是贴合现实的作品。透视的基础知识能使画面产生空间感和层次感,但是如果一丝不苟地严格按照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反而会失真,教师要严格把握透视教学中的尺度和层次。
  学习绘画最好的方法就是观察,也正是笔者论述画面与景物二者关系的最终落脚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空间与层次的美,带领学生欣赏自己的校园,指导学生欣赏世界名画,是为更好地表现画家想表现的题材、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段。以观察为触发点,触及到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观察中感受到透视的美妙之处;然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透视在平面上产生的空间与层次美,体现情感教学目标,打破常规透视教学的难点与疑问。在学生掌握透视规则,感受空间与层次的魅力,让透视的运用成为学生与所表现内容之间的情感交流桥梁。
  (三)强调小组合作与实地观察,加强教学趣味
  在透视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也是非常可取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按照学生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进行平均分组,以小组合作、团队讨论、共同学习的方式来共同研究归纳透视教学中出现的难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共同研究和发现。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哈姆雷特,他们的观察点不同就会带来新的亮点,教师需要在关键时刻引导学生按照既定的学习目标在认识的基础上逐步的提升,感受透视实物与实际绘画的关系。当然,教学辅助工具必不可少,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教学活动,传授透视知识和透视技能的前提下,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笔者经常用的就活动取景教学方法:
  利用透明板装置进行取景构图,取景可以是一条走廊、一排树木等。教师以一个景点进行示范(如果在教室内,可以利用景点照片并在照片上画出水平线和垂直线),指导学生如何参照透明板上的水平线和垂直线进行观察,并勾画画面的主线,强调各条主线与视平线和与之最近的水平线或垂直线之间的关系。强调竖线垂直、原线相交的基本要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透视主线图的框架下勾画其他景物。要让学生注意其他景物的边线必须符合平行透视的基本要求,使画面所添加的内容和其他景物和谐一致,形成整体的空间美。
  最后,笔者认为教师、学习内容、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三大元素,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熟悉的空间中感受透视,是打开透视神秘大门的钥匙。教师让学生体会到透视现象一直存在于我们身边要引导学生观察原本平行或直角的结构在透视环境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摆脱主观的认识,这些主观认识往往是阻碍透视学习的认知障碍。
  参考文献:
  [1]周永军. 浅谈初中美术透视教学方法[J]. 家教世界,2013,14:283-284.
  [2]王颖.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的透视教学[A]. .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 第十一卷[C].:,2016:2.
  [3]朱海燕. 浅谈实现初中美术平行透视教学目标的策略[J]. 美术教育研究,2015,19:148.
  [4]李海莉. 中学美术透视教学初探[J]. 青海教育,2005,11:39-40.
  作者简介:王蕾,出生年月:1971.3,职称:中学高级,研究方向:美术,工作单位:青岛吉林路小学.

 

  • 【发布时间】2017/7/15 17:51:49
  • 【点击频次】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