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小组合作性学习的培养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方法得当,也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小组组建 任务明确 习惯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性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而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的自觉性差,学习的纪律性没有保证,学习习惯尚未完全形成,在他们当中开展小组学习会怎么样呢?笔者大胆地开展了尝试,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初见成效。下面跟大家交流一下一些不成熟的做法;
一、小组组建。
1、组员的组成。
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首先要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基础、学习水准、智力状况、性别比例、交往技能、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根据学生的综合水平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至6人为宜。每一小组应该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还要考虑男女搭配、性格互补等因素。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随时调整,以保证小组间竞争的活性。
2、组长的委任。
小组长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最好实行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增强他们的上进心。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分工不分家”,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任务明确。
如果小组内学生们没有明确的分工,孩子们就不知所措,你看我,我看他。只好模仿成绩好点的同学怎么做,他也跟着做,有时干脆就各干各的事情,根本没有合作的意识,或者什么也不干,就看着组内的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学习。
所以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孩子的责任,要突出每个孩子的作用,使每一个孩子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以起到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作用。
如学生识字,我让学习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学习生字,先在组内读会每一个字,再让组员们相互介绍自己认识某个生字的好办法,介绍者当小老师带读生字卡片,其他组员若有更好的识字办法可以补充说明。
又如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时,我要求各组组长要按老师的提示和要求,组织本组同学用自己组喜欢的形式来读书。如:齐读、轮读、分角色读、一个人读等。无论用什么形式来朗读,均要求全员参与。如果用轮流读、分角色读和一个人读这几种形式朗读,要求其他同学要用心聆听,听后要给朗读的同学评价。
对于品读课文,就要求组长安排好谁负责朗读,谁负责讨论,谁负责汇报。代表在全班汇报前,各位组员要齐心合理,积极参与讨论。
总之,在每次小组活动中,均让组长安排好组员的任务。只有每个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各尽其责,才会在小组内积极开展学习。
三、习惯培养。
1、培养说的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目前学生在表达上存在不敢说、说不好两大问题,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1)让学生“敢”说。刚入学的孩子由于受教育背景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性格各异,其中必然有一部分孩子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不强烈。针对实际,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成功的体验。我在课堂上,会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问平时较小举手的同学,让他们尝试成功的体验。教学中,我还经常用语言激励:“×××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 “×××同学的声音真好听”; “×××同学的回答真精彩”等等。除了语言上的激励,在配上小红花、印章、小礼物的激励,孩子们慢慢有了自信,就会敢说话了。
(2)让学生“会”说。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比较抽象的问题语言概括难度较大。为此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如何说。
首先要培养学生把话说清楚。教师在备课中认真揣摩重难点知识如何表述更准确并记录下来,对学生起示范引领的作用。例如,孩子一开始学说一句完整的话,我们可以提示孩子按“谁在干什么”或者“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进行练习。
小组学习中还需要让学生学会质疑、辨别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错误或者不恰当处以自己的方式说出来。学会更正、补充,修改完善未做到的知识。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复述也是小组学习中的一种常用的说话形式。比如,一个优生正确地回答的问题,可以让中等生复述,再让差生照说。
2、培养听的习惯。
倾听是一切交流的基础,没有有效的倾听,交流就是不着边际的空谈。刚入学的孩子在倾听他人说话时往往存在不耐心听、听后不“加工”的问题。针对这样的现状我分三个阶段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首先,学会重复。重复老师说话的要点,重复发言较好学生的话,对重复较好的同学,教师加大表扬的力度。在全体学生中营造耐心倾听他人发言的良好氛围。
其次,巧用游戏。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聆听的游戏,如“打电话”、“我说你听”、“说三道四”等,听过活泼多样的游戏培养学生聆听的品质。
再次,学会评价。学会评价同伴的发言是学会倾听的一个外在表现。为此我常常在学生发言过后,延迟评价,让其他学生评价刚才发言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实践证明一年级小组合作性学习的确存在困难,但是难也要适当、灵活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更需要教师的耐心等待与大胆放手。我想只要我们以先进理念为指导,积极钻研教材,大胆尝试,勤于实践,不断完善,一定可以让学生享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泸县嘉明镇中心小学校 朱宇;有效合作学习初探[N];泸州日报;2008年
2、 海安县明道小学 严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N];江苏教育报;2009年
3 、山东省阳信县流坡坞镇北董小学 杨俊山;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N];学知报;2010年
4、 江都市武坚镇周西小学 韦迎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N];江苏教育报;2009年
5、孝南区朱湖学区 涂践知 王淑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低段的尝试[N];孝感日报;2011年
6、贵州省凯里经济开发区铜鼓小学 王兴昭;怎样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N];贵州民族报;2010年
作者简介:陈淑金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 ,本科,小学高级教师.
关键词:小组组建 任务明确 习惯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性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而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的自觉性差,学习的纪律性没有保证,学习习惯尚未完全形成,在他们当中开展小组学习会怎么样呢?笔者大胆地开展了尝试,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初见成效。下面跟大家交流一下一些不成熟的做法;
一、小组组建。
1、组员的组成。
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首先要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基础、学习水准、智力状况、性别比例、交往技能、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根据学生的综合水平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至6人为宜。每一小组应该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还要考虑男女搭配、性格互补等因素。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随时调整,以保证小组间竞争的活性。
2、组长的委任。
小组长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最好实行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增强他们的上进心。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分工不分家”,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任务明确。
如果小组内学生们没有明确的分工,孩子们就不知所措,你看我,我看他。只好模仿成绩好点的同学怎么做,他也跟着做,有时干脆就各干各的事情,根本没有合作的意识,或者什么也不干,就看着组内的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学习。
所以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孩子的责任,要突出每个孩子的作用,使每一个孩子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以起到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作用。
如学生识字,我让学习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学习生字,先在组内读会每一个字,再让组员们相互介绍自己认识某个生字的好办法,介绍者当小老师带读生字卡片,其他组员若有更好的识字办法可以补充说明。
又如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时,我要求各组组长要按老师的提示和要求,组织本组同学用自己组喜欢的形式来读书。如:齐读、轮读、分角色读、一个人读等。无论用什么形式来朗读,均要求全员参与。如果用轮流读、分角色读和一个人读这几种形式朗读,要求其他同学要用心聆听,听后要给朗读的同学评价。
对于品读课文,就要求组长安排好谁负责朗读,谁负责讨论,谁负责汇报。代表在全班汇报前,各位组员要齐心合理,积极参与讨论。
总之,在每次小组活动中,均让组长安排好组员的任务。只有每个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各尽其责,才会在小组内积极开展学习。
三、习惯培养。
1、培养说的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目前学生在表达上存在不敢说、说不好两大问题,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1)让学生“敢”说。刚入学的孩子由于受教育背景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性格各异,其中必然有一部分孩子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不强烈。针对实际,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成功的体验。我在课堂上,会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问平时较小举手的同学,让他们尝试成功的体验。教学中,我还经常用语言激励:“×××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 “×××同学的声音真好听”; “×××同学的回答真精彩”等等。除了语言上的激励,在配上小红花、印章、小礼物的激励,孩子们慢慢有了自信,就会敢说话了。
(2)让学生“会”说。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比较抽象的问题语言概括难度较大。为此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如何说。
首先要培养学生把话说清楚。教师在备课中认真揣摩重难点知识如何表述更准确并记录下来,对学生起示范引领的作用。例如,孩子一开始学说一句完整的话,我们可以提示孩子按“谁在干什么”或者“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进行练习。
小组学习中还需要让学生学会质疑、辨别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错误或者不恰当处以自己的方式说出来。学会更正、补充,修改完善未做到的知识。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复述也是小组学习中的一种常用的说话形式。比如,一个优生正确地回答的问题,可以让中等生复述,再让差生照说。
2、培养听的习惯。
倾听是一切交流的基础,没有有效的倾听,交流就是不着边际的空谈。刚入学的孩子在倾听他人说话时往往存在不耐心听、听后不“加工”的问题。针对这样的现状我分三个阶段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首先,学会重复。重复老师说话的要点,重复发言较好学生的话,对重复较好的同学,教师加大表扬的力度。在全体学生中营造耐心倾听他人发言的良好氛围。
其次,巧用游戏。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聆听的游戏,如“打电话”、“我说你听”、“说三道四”等,听过活泼多样的游戏培养学生聆听的品质。
再次,学会评价。学会评价同伴的发言是学会倾听的一个外在表现。为此我常常在学生发言过后,延迟评价,让其他学生评价刚才发言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实践证明一年级小组合作性学习的确存在困难,但是难也要适当、灵活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更需要教师的耐心等待与大胆放手。我想只要我们以先进理念为指导,积极钻研教材,大胆尝试,勤于实践,不断完善,一定可以让学生享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泸县嘉明镇中心小学校 朱宇;有效合作学习初探[N];泸州日报;2008年
2、 海安县明道小学 严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N];江苏教育报;2009年
3 、山东省阳信县流坡坞镇北董小学 杨俊山;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N];学知报;2010年
4、 江都市武坚镇周西小学 韦迎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N];江苏教育报;2009年
5、孝南区朱湖学区 涂践知 王淑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低段的尝试[N];孝感日报;2011年
6、贵州省凯里经济开发区铜鼓小学 王兴昭;怎样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N];贵州民族报;2010年
作者简介:陈淑金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 ,本科,小学高级教师.
- 【发布时间】2017/7/15 17:58:06
- 【点击频次】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