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探讨
【关键词】 ;
【正文】学前教育是一个从国家宏观政策到中观教育管理到微观的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系统工程,其价值的真正实现在于其各环节的优质。
何谓优质学前教育?有学者对我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普遍使用和参照的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幼儿园分级分类验收标准,而现行的大部分验收标准重视物的提供而非使用;强调对教师的管理而非对他们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支持;重视静态的制度建设而非动态的师幼互动过程,评价指标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等。①同时,虽然“保教结合”一直被分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在实践中,对学前教育的评价却常常是重教轻保,即把“学前教育”中的教育窄化,而非看作是“学前儿童保育与教育的统一体”,因此,儿童的生存状态本身常常被有意无意地轻视甚至忽视。
可见,幼儿园教育质量是动态的、复杂的、是植根于个人、文化和社会背景之中的。②任何为实现学前教育价值而采取的措施,只有与特定的国家、地区、特定的情境脉络相适宜,才能使其效益最大化。因此,本书基于对广东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实问题的实地调研,将对优质农村学前教育的实现这一民心所向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生存保证:农村幼儿生存状况改善
1983年,联合国儿童发展基金会通过了儿童生存和发展决议,从这个题目中,儿童发展领域的从业人员看到了决策者意识到了儿童的生存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事实上,工作的重点在于增加“一系列干预以显著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从而降低婴幼儿的死亡率”③,而“儿童生存”是一个有着更加丰富内涵的概念。基于对广东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的研究,本书认为:发展优质农村学前教育,首先必须改善农村幼儿的生存状态,以为农村学前教育优质发展提供生存保证。为此:
(一)政府出资办好农村幼儿园,大力实施农村学前三年免费教育
(二)定向培养农村幼儿教师,保障农村幼儿教师高素质、稳定
(三)帮助农村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改善农村幼儿家庭教育质量
(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关于幼儿营养与饮食要常抓不懈
(五)落实国家层面关于家庭教育指导的方案和文件
(六)村、镇可模仿城市社区育儿方式,营造一个教育共同氛围,为幼儿提供游戏的设备和场所,帮助幼儿走出家门与同伴一起嬉戏
(七)改善不利于农村幼儿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八)相互借鉴其他地区较好的措施
二、人力保证: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程度是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对广东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的研究,本书认为: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是农村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的人力保证。为此:
(一)政府牵头,不断改善、优化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环境,增强职业吸引力。要切实提高对农村学前教育价值的认识,端正教师队伍建设思路;制订与完善相关法规与政策,保障农村幼儿教师各项权益的落实;切实加大投入,提供坚实的教师队伍建设经费保障。
(二)广泛开拓幼师来源,保障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供给充足。改革幼儿教师职前教育体系,为农村幼儿园培养合格师资;改革幼儿园师资聘用机制,不拘一格吸纳社会人才;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完善农村幼儿园师资资源。
(三)整合各类资源,不断优化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与成长环境。建立完善教师评聘机制,优化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结构;有计划、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实施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汇聚教师培训资源.
三、文化保证: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
教育是一种文化传承活动,课程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手段。基于对广东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的研究,本书认为:加强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是农村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的文化保证。为此:
(一)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重在课程观的转变,摒弃“只见教学不见人”的观念。园长课程管理观念需从“平面”转向“立体”;转变传统儿童观,将儿童看做有能力的社会行动者;转变窄化的课程观,拓展课程资源观,环境创设应当彰显自我特色。
(二)发挥地方课程管理部门职能,共建农村幼儿园“伙伴式”课程管理共同体。地方课程管理部门应当为农村幼儿园的共同发展构建一个地方性互助学习型组织,促进农村幼儿园之间、农村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之间集体学习和学习集群的建立。在幼儿园层面“伙伴式”课程管理共同体还包括课程专业工作者、家长、幼儿及农村的整个社会群体,课程管理不应是园长的统治专属而是“众人之事”,透过管理伙伴的共同努力,引导幼儿园在充分了解课程情境条件基础上,深入了解现有资源,并探讨尚未充分运用和完全未加以运用的潜在资源,增进社会大众对课程的了解与认同,推进农村幼儿园课程管理工作。
(三)农村幼儿园课程关切的是“人”即儿童,不忘给儿童的生活“留白”。幼儿园课程管理要以“人”为本;幼儿园环境创设突显“人”的主体性;幼儿园教育活动不忘“留白”。
四、制度保证:农村幼儿园管理改革
管理是对人、财、物、事、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的科学应用。基于对广东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的研究,本书认为:加强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是农村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的文化保证。为此:
(一)顶层设计,立足长远,让政府角色更到位。要实现共享式增长,促进均衡发展;要优化政府间财权-事权结构,动态调整供给模式;统筹资源配置,完善财政结构。
(二)关注短板,均衡发展,让政府行为更理性。要保障决策的全纳性,增强执行的可操作性,建构评估的有效性。
(三)双套马车,并驾齐驱,让政府政策更完善。财政投入,要公私兼顾;师资培训,要一视同仁;监督管理,要有的放矢。
(四)打破困局,实现飞跃,政府要分步解决遗留问题。教育投入上要“软硬兼施”;教育观念上要培训先行;园所自主上要放开手脚。
(五)授权与制衡,政府要厘清权力边界。要合理授权,明确边界,例如理顺园长负责制、明确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等;完善机制,权责对应,例如规范契约的责任约定、设计有效的信息系统、建立权力的监督机制等。
作者简介:何秀英,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历:博士研究生.
① 刘焱.试论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几个问题.学前教育研究,1998.
项宗萍等.六省市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84.
刘丽湘.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误区及调整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06(7-8).
② Harms, T., Clifford,M.,& Cryer, D.. 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 Revised Education (ECERSR). Vermont: 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8.
③ UNICEF. Progress Review of the Child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Revolution 1983-1986. UNICEF, New York, 1987:3..
高新建.课程管理[M],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2000:159.
何谓优质学前教育?有学者对我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普遍使用和参照的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幼儿园分级分类验收标准,而现行的大部分验收标准重视物的提供而非使用;强调对教师的管理而非对他们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支持;重视静态的制度建设而非动态的师幼互动过程,评价指标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等。①同时,虽然“保教结合”一直被分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在实践中,对学前教育的评价却常常是重教轻保,即把“学前教育”中的教育窄化,而非看作是“学前儿童保育与教育的统一体”,因此,儿童的生存状态本身常常被有意无意地轻视甚至忽视。
可见,幼儿园教育质量是动态的、复杂的、是植根于个人、文化和社会背景之中的。②任何为实现学前教育价值而采取的措施,只有与特定的国家、地区、特定的情境脉络相适宜,才能使其效益最大化。因此,本书基于对广东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实问题的实地调研,将对优质农村学前教育的实现这一民心所向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生存保证:农村幼儿生存状况改善
1983年,联合国儿童发展基金会通过了儿童生存和发展决议,从这个题目中,儿童发展领域的从业人员看到了决策者意识到了儿童的生存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事实上,工作的重点在于增加“一系列干预以显著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从而降低婴幼儿的死亡率”③,而“儿童生存”是一个有着更加丰富内涵的概念。基于对广东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的研究,本书认为:发展优质农村学前教育,首先必须改善农村幼儿的生存状态,以为农村学前教育优质发展提供生存保证。为此:
(一)政府出资办好农村幼儿园,大力实施农村学前三年免费教育
(二)定向培养农村幼儿教师,保障农村幼儿教师高素质、稳定
(三)帮助农村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改善农村幼儿家庭教育质量
(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关于幼儿营养与饮食要常抓不懈
(五)落实国家层面关于家庭教育指导的方案和文件
(六)村、镇可模仿城市社区育儿方式,营造一个教育共同氛围,为幼儿提供游戏的设备和场所,帮助幼儿走出家门与同伴一起嬉戏
(七)改善不利于农村幼儿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八)相互借鉴其他地区较好的措施
二、人力保证: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程度是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对广东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的研究,本书认为: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是农村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的人力保证。为此:
(一)政府牵头,不断改善、优化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环境,增强职业吸引力。要切实提高对农村学前教育价值的认识,端正教师队伍建设思路;制订与完善相关法规与政策,保障农村幼儿教师各项权益的落实;切实加大投入,提供坚实的教师队伍建设经费保障。
(二)广泛开拓幼师来源,保障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供给充足。改革幼儿教师职前教育体系,为农村幼儿园培养合格师资;改革幼儿园师资聘用机制,不拘一格吸纳社会人才;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完善农村幼儿园师资资源。
(三)整合各类资源,不断优化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与成长环境。建立完善教师评聘机制,优化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结构;有计划、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实施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汇聚教师培训资源.
三、文化保证: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
教育是一种文化传承活动,课程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手段。基于对广东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的研究,本书认为:加强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是农村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的文化保证。为此:
(一)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重在课程观的转变,摒弃“只见教学不见人”的观念。园长课程管理观念需从“平面”转向“立体”;转变传统儿童观,将儿童看做有能力的社会行动者;转变窄化的课程观,拓展课程资源观,环境创设应当彰显自我特色。
(二)发挥地方课程管理部门职能,共建农村幼儿园“伙伴式”课程管理共同体。地方课程管理部门应当为农村幼儿园的共同发展构建一个地方性互助学习型组织,促进农村幼儿园之间、农村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之间集体学习和学习集群的建立。在幼儿园层面“伙伴式”课程管理共同体还包括课程专业工作者、家长、幼儿及农村的整个社会群体,课程管理不应是园长的统治专属而是“众人之事”,透过管理伙伴的共同努力,引导幼儿园在充分了解课程情境条件基础上,深入了解现有资源,并探讨尚未充分运用和完全未加以运用的潜在资源,增进社会大众对课程的了解与认同,推进农村幼儿园课程管理工作。
(三)农村幼儿园课程关切的是“人”即儿童,不忘给儿童的生活“留白”。幼儿园课程管理要以“人”为本;幼儿园环境创设突显“人”的主体性;幼儿园教育活动不忘“留白”。
四、制度保证:农村幼儿园管理改革
管理是对人、财、物、事、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的科学应用。基于对广东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的研究,本书认为:加强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是农村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的文化保证。为此:
(一)顶层设计,立足长远,让政府角色更到位。要实现共享式增长,促进均衡发展;要优化政府间财权-事权结构,动态调整供给模式;统筹资源配置,完善财政结构。
(二)关注短板,均衡发展,让政府行为更理性。要保障决策的全纳性,增强执行的可操作性,建构评估的有效性。
(三)双套马车,并驾齐驱,让政府政策更完善。财政投入,要公私兼顾;师资培训,要一视同仁;监督管理,要有的放矢。
(四)打破困局,实现飞跃,政府要分步解决遗留问题。教育投入上要“软硬兼施”;教育观念上要培训先行;园所自主上要放开手脚。
(五)授权与制衡,政府要厘清权力边界。要合理授权,明确边界,例如理顺园长负责制、明确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等;完善机制,权责对应,例如规范契约的责任约定、设计有效的信息系统、建立权力的监督机制等。
作者简介:何秀英,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历:博士研究生.
① 刘焱.试论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几个问题.学前教育研究,1998.
项宗萍等.六省市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84.
刘丽湘.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误区及调整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06(7-8).
② Harms, T., Clifford,M.,& Cryer, D.. 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 Revised Education (ECERSR). Vermont: 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8.
③ UNICEF. Progress Review of the Child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Revolution 1983-1986. UNICEF, New York, 1987:3..
高新建.课程管理[M],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2000:159.
- 【发布时间】2017/7/15 18:03:48
- 【点击频次】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