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和多媒体技术有效整合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实施素质教育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我们怎样整合与应用这些可供使用的资源。我认为语文多媒体教学要处理好几个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避免进入喧宾夺主、鸠占雀巢的误区,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完美整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误区
多媒体环境下的语文是开放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就是要求我们的语文课程建设与教学应根植现实,面向未来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科学应用信息技术整合语文教育,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与问题和问题解决主体有关知识的整合、学科整合,设计学生在课堂学习或学校教育中的经验与真实生活经验的整合、对问题的解读和解决与他人对问题的观念的整合,利用信息技术向学习者提供多种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创新语文教育,优化教学环境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情景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引入,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 我们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中画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引入教学内容。例如:我在讲解古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当逐行出现诗句时,诗中的画面也随着变化,我把配有黄鹂在枝头上鸣叫的声音,一行白鹭飞上青天的画面及时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和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这样的情景和提问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想马上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学习动机,为学好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 、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因此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许多老师都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把汉字的音、形、义与学生认识事物、活的语言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说识结合。
首先,通过多媒体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在“找朋友”游戏中,掌握生字字音。如:戴婷老师教的《猫和老鼠》一文,让学生通过比较姐妹字:“迷、谜、眯、咪”进行找朋友,这样学生不但能从字形上理解词义,而且从词语中记住字形。其次,让学生在三次练说中认识事物。一说,语言尝试。利用课件让学生观看介绍《猫和老鼠》的影片,然后自由介绍这种动物,或是用一个词来说,并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巩固生字字音。二说,语言的运用与积累。在给动物找名字的游戏中,再用合适的词来说各种动物。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既运用了原有的知识,又可将别人说的新的词语积累起来。让学生在练说的过程中,扩展对一些其他动物的了解。
由此可见,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单纯的识字、学词、学句比较枯燥无味。而通过多媒体参与教学,进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观看生动有趣的影片后,主动练说,在游戏中,大胆练说,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通过三次练说,使语言训练层层递进,将识字与认识事物与说话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达到识字目的。
三、创设情境,陶冶情感
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随着一段段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画面出现,各种声、色冲击着学生,学生心中的感情油然而发,此时此刻,让学生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就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了。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受到感染,情感的陶冶就落到了实处。
四、巧设质疑,拓展思维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创造了条件。上课时我常常播放有关课文内容的课件,在学生们仔细观看后我让同学们针对刚才所看内容纷纷质疑,并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疑问,又鼓励其他同学来解答这些疑问,通过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解疑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拓展他们的思维。
五、课外延伸,发散思维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山村的早晨》这一课,我在总结山村的早晨的特点后,播放有关家乡早晨景点的录像,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想:我们家乡的早晨有什么特点?它与课文中的“山村的早晨”有什么异同?通过这样的问题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分析比较,充分讨论。这样,既做到了学法迁移,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篇课文只是教学的一个例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这一例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对课文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信息技术凭借互联网这一庞大的信息网络,可为语文教学的拓展提供极大的便利,可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多媒体参与语文教学,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更有效地创设情境、提高效率、增加容量,可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将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语文教学的明天会更好。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误区
多媒体环境下的语文是开放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就是要求我们的语文课程建设与教学应根植现实,面向未来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科学应用信息技术整合语文教育,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与问题和问题解决主体有关知识的整合、学科整合,设计学生在课堂学习或学校教育中的经验与真实生活经验的整合、对问题的解读和解决与他人对问题的观念的整合,利用信息技术向学习者提供多种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创新语文教育,优化教学环境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情景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引入,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 我们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中画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引入教学内容。例如:我在讲解古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当逐行出现诗句时,诗中的画面也随着变化,我把配有黄鹂在枝头上鸣叫的声音,一行白鹭飞上青天的画面及时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和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这样的情景和提问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想马上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学习动机,为学好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 、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因此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许多老师都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把汉字的音、形、义与学生认识事物、活的语言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说识结合。
首先,通过多媒体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在“找朋友”游戏中,掌握生字字音。如:戴婷老师教的《猫和老鼠》一文,让学生通过比较姐妹字:“迷、谜、眯、咪”进行找朋友,这样学生不但能从字形上理解词义,而且从词语中记住字形。其次,让学生在三次练说中认识事物。一说,语言尝试。利用课件让学生观看介绍《猫和老鼠》的影片,然后自由介绍这种动物,或是用一个词来说,并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巩固生字字音。二说,语言的运用与积累。在给动物找名字的游戏中,再用合适的词来说各种动物。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既运用了原有的知识,又可将别人说的新的词语积累起来。让学生在练说的过程中,扩展对一些其他动物的了解。
由此可见,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单纯的识字、学词、学句比较枯燥无味。而通过多媒体参与教学,进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观看生动有趣的影片后,主动练说,在游戏中,大胆练说,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通过三次练说,使语言训练层层递进,将识字与认识事物与说话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达到识字目的。
三、创设情境,陶冶情感
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随着一段段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画面出现,各种声、色冲击着学生,学生心中的感情油然而发,此时此刻,让学生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就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了。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受到感染,情感的陶冶就落到了实处。
四、巧设质疑,拓展思维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创造了条件。上课时我常常播放有关课文内容的课件,在学生们仔细观看后我让同学们针对刚才所看内容纷纷质疑,并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疑问,又鼓励其他同学来解答这些疑问,通过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解疑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拓展他们的思维。
五、课外延伸,发散思维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山村的早晨》这一课,我在总结山村的早晨的特点后,播放有关家乡早晨景点的录像,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想:我们家乡的早晨有什么特点?它与课文中的“山村的早晨”有什么异同?通过这样的问题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分析比较,充分讨论。这样,既做到了学法迁移,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篇课文只是教学的一个例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这一例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对课文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信息技术凭借互联网这一庞大的信息网络,可为语文教学的拓展提供极大的便利,可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多媒体参与语文教学,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更有效地创设情境、提高效率、增加容量,可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将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语文教学的明天会更好。
- 【发布时间】2017/7/15 18:12:52
- 【点击频次】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