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使用口头评价

 

【作者】 曾振春

【机构】 宜宾市翠屏区思坡乡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口头评价是小学语文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较大的过程性评价。俗话说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使孩子更聪明。有效的口头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中树立自信。
  关键词:口头评价  针对性   纵向   激励时机
  一、遵循身心发展,实施有针对性的口头评价
  儿童不是成人的雏形,他们具有其自身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他们身上潜藏着各方面发展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的实现需要成人的关怀、鼓励,所以教师应以一种培养的观点对待学生的表现,多表扬,少批评。教育学中提到儿童先发展高兴、恐惧的情感,然后才会有理智感和道德感,所以低年级的学生喜欢个人取向的评价,对他们的表扬应侧重直接性,多用“真棒”“好聪明”“多勇敢呀”这类语言来鼓励他们,言简意赅的评价能直接的触动低段学生的心灵;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评价应注意其含蓄性,他们喜欢过程取向的评价,含蓄的表扬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策略,如“孩子,恭喜你,你已经懂得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已知道理智地分析老师的评价,教师充满激情又不失其针对性的表扬会让他们明白老师不但夸他聪明,还肯定了他的学习方法,更知道以后该怎么体会文章的情感。总之,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实施由简单到复杂的评价,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弦。
  二、结合语文课程的性质实施准确的评价
  语文课程的性质及基本理念是教师上好语文课的导航灯,更是教师准确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例如,在教学中我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你们的合作精神真让老师佩服呀,相信这样的精神在将来会创造更多的奇迹;真替你们高兴,因为你们拥有了勇于创新的精神;书籍已成为你们的朋友,好好善待它,它会给你更多的惊喜;你已经学会用这个好词来造句了,学以致用,真不错;瞧瞧,这句话你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多深入呀!以课程性质及基本理念作为教师口头评价的“准绳”,对学生是否学好语文有了更准确的定位,让口头评价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使语文课堂体现其人文性和工具性,不断指引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健全学生人格。
  三、关注个体发展,实施纵向口头评价
  学生的差异不仅是指他们的成绩差异,还包括生理、心理及兴趣方面的不同特点,这使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教师评价的目标也就有一定的个体性。优生和学困生的横向比较必然会让后者无地自容,自信尽失,何来进步。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起教育技巧是说过——教育者与自己对象的每一次接触,归根到底是为了激励对方的内心活动。教师用爱心贴近学生的心灵,学会宽容,善于捕捉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对每一个学生实施纵向的口头评价,多告诉他们与以前比都有了哪些进步。我班有一个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所有的翘舌音都读成平舌音。有一次我发现他读准了“师”和“真”的音,于是激动地告诉他:“我们都看到你的进步了,“师”“真”两字的音发的多准呀,真替你高兴。只要你肯努力,相信你会读准更多的翘舌音。”他腼腆地笑了。后来我留心抓住每一次机会不断鼓励他,渐渐的他的普通话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最近的一次朗读比赛中还获得了三等奖。总之,以“优点”树自信,以“表扬”促发展,学生会带给教师更多的惊喜。
  四、把握激励时机
  课堂口头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因此,评价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
   1、瞬时评价,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课堂口头评价是一种瞬时评价,教师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还要引导学生也学习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例如,让其他同学用掌声夸奖他;或是告诉他:你真会动脑筋、你的进步很大;或是对他点头赞许——用激励性的语言、行动迅速地充分肯定成绩和进步。
   2、延缓评价,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所谓延缓性评价,就是指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准确时,老师会说:“请你接着往下说好吗?”“请你再想想,把事情说得更清楚一些好吗?”“我相信你可以说得更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相互启发,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五、用无声语言打开学生紧闭的心扉
  再动听的语言如果加上冷若冰霜的表情都不可能打动学生。怎样让你的口头评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小学生希望教师成为他们的朋友,甚至是对他们关怀备至的父母,这样学生才会向我们敞开心扉,认可你的评价。用“微笑” “鼓励的眼神” “充满爱意的握手” “亲昵的抚摸小脑袋”等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爱戴,作为教师天敌的感情疏离与心理对峙就失去了产生的土壤。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有了信任感,会主动接受其评价。
  六、引导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单向的、片面的。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却是多向的、全面的。学生互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非常频繁,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而这种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也可以锻炼学生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勇敢的品质,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的评价语言要适当、合理、明确、有针对性,而不要过于系统。在这一点上,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评价水平,而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学生一步到位。一次,我让大家对一名学生的发言评价一下。“他漏了一个字。”“他朗读得不正确,也不流利”……同学们对这位同学的朗读找了不少条缺点。我说:“我相信孩子们的亮眼睛还能更多的发现别人的优点。”之后出现了孩子们这样的评价——他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他懂得抓关键字词谈体会,值得我学习等等。我欣喜的对孩子们说:“你们都有一颗善于捕捉别人闪光点的美好心灵。”被评价学生的表情就象是得了莫大的奖励一样高兴。学生间相互评价有很多好处,不同的观点可以使评价更趋向于合理公正,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还会使课堂由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师生的群英会,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的体现。但学生间的评价往往会变成对评价对象的批判会,学生的观点大多是找缺点、毛病,而很少去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点,这需要教师恰当的点拨和引导,鼓励同学去找出优点。学生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评价了知识,更养成了怎样正确看待一件事情、一个人。   
  实践证明,同学间的相互评价,能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这样的评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爱护了每个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符合新《课标》积极提倡的评价理念。
  当然,在实施口头评价时,教师也应当避免对学生只有表扬,没有批评。特别是对判断力还不是很强的低年级学生来讲,有错必纠 ,但尽可能语气委婉,多用建议来代替批评。布卢姆斯基说过:“允许错误,但不存在嘲笑与责骂。” 教师要学会宽容学生的错误,多用激励性评价以及真诚的建议传递你的信任和关爱。评价让课堂更和谐、灵动。
  • 【发布时间】2017/7/15 18:32:48
  • 【点击频次】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