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良好的语文素养是语言积累开始的。古人说得好:“厚积薄发,博观约取。”正是这个道理。学语文更是如此。因此,我们要着力引导他们在熟读成诵中和课外阅读博览中强化语言积累。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言积累 引导 加强
厚积才能薄发,博观才能约取,学语文更是如此,更需要我们加强过程积累,由量变引发质变,达到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新课标反复提到“积累”,并在各项语文活动中又提出明确要求,这不仅说明了“积累”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也为我们语文教育人在课堂上到底该做什么、学生该学什么指明了方向,为学生形成听说读写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给出了方法和途径。下面,我结合多年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积累。
一、引导学生在熟读成诵中积累语言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就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指明了积累语言的方法,多读多背。从心理学上讲,积累语言是以语言输入为前提的,听、读是信息植入的方式,也是知识吸收的方式,但两者效率相比,“读”远远胜过“听”,而且“读”中习得的知识不易忘记。但纵观我们多年来的语文课堂,“以理解为目标,以讲解为手段”的教学模式和阅读要求,为了深透教师“刨根式”的讲解和“题海型”的练习,学生读的机会少,做题应付考试多,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违背了教学规律,特别是学习语文积累语言---背诵的规律。所以,我认为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为此,我采取了以下三条措施。
(一)淡化分析,以读代讲。“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是读的学科,应读的方式来解决,我们教师应在引导如何读、怎么读的基础上下功夫,让学生能不厌其烦地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在熟读中记忆优美词语和名言警句,积累精彩语段等。再也不能走传统老路,整堂课既当导演又当演员,一人独揽,剥夺了学生读书时间。这种伤人不利己的作法,我们应尽力少做。所以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淡化分析,多导读,把宣讲变精讲,把讲透变读懂,把死记变识记,从读上做文章、下功夫,真正把积累落到实处。
(二)增大课文背诵量。背诵是在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熟悉书面材料的结果。在初步理解文章后,要始而反复朗读,继而反复默读。只有熟读,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成诵。现行的语文教材,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所以我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每单元还挑选5—6个妙语佳句、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成诵,并把增加的部分列入考核之列。
二、引导学生在课外博览中积累语言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是许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对学生多渠道学习语文的高度概括。这说明要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必须两手抓,既要重视课堂,更要发展课外。在大语文教学观中,课外博览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它为学生开辟了语文学习的广阔天空,增大了语文信息量。它既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阅读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适应时代的需要、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外博览中丰富语言。
(一)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课外阅读是一种自主行为,外力是无法强制阅读状态的。要收到好的阅读效果,就得靠自身的阅读兴趣。所要开展课外博览活动,必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用强烈的阅读欲望“迫使”自我进行主动阅读。当然培养阅读兴趣的可以放在课内进行,可采用悬念导入,情境表演、引读质疑等很多方法,在实际中我们可以大胆探索。
(二)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语文课外博览活动,目标尚在起步阶段,一套完善的语文课外阅读教材仍未问世,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使其在读中积累语言。我是从三方面引导学生的:①运用配套教材如作文书,是阅读的好材料,便于学生迁移自学;②建立班级图书角。班级图书角,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通过多渠道筹集图书,丰富图书角藏书,它不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班级读书氛围,真正发挥课外博览的作用;③运用学校图书馆。现在学校图书馆资源丰足,我们可以利用每周的读书活动,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开展读书征文竞赛,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
(三)培养学生养成摘录习惯。俗语云:“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所要,我们要教育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引导他们养成勤于摘录的阅读博览习惯。落实到实践中,就是要求他们在材料摘录优美的词句、名言警句、文笔漂亮的片段或篇,一些对自己有用的思想等。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增加积累,储备信息,提高语文素养,而且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持之以恒的好品质。
实践证明,要提高语文素养,必须重视平时的积累,不光是语言上的积累,也有方法上的积累。为使学生将来能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我们应教会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积累方法,让学生积累的过程更轻松、更洒脱,更有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马丽亚,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
[2]纪国生,学生积累语言之我见[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9年。
[3]薛彩玉,丰富语言积累 提升语文素养[J].教师,2010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言积累 引导 加强
厚积才能薄发,博观才能约取,学语文更是如此,更需要我们加强过程积累,由量变引发质变,达到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新课标反复提到“积累”,并在各项语文活动中又提出明确要求,这不仅说明了“积累”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也为我们语文教育人在课堂上到底该做什么、学生该学什么指明了方向,为学生形成听说读写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给出了方法和途径。下面,我结合多年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积累。
一、引导学生在熟读成诵中积累语言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就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指明了积累语言的方法,多读多背。从心理学上讲,积累语言是以语言输入为前提的,听、读是信息植入的方式,也是知识吸收的方式,但两者效率相比,“读”远远胜过“听”,而且“读”中习得的知识不易忘记。但纵观我们多年来的语文课堂,“以理解为目标,以讲解为手段”的教学模式和阅读要求,为了深透教师“刨根式”的讲解和“题海型”的练习,学生读的机会少,做题应付考试多,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违背了教学规律,特别是学习语文积累语言---背诵的规律。所以,我认为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为此,我采取了以下三条措施。
(一)淡化分析,以读代讲。“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是读的学科,应读的方式来解决,我们教师应在引导如何读、怎么读的基础上下功夫,让学生能不厌其烦地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在熟读中记忆优美词语和名言警句,积累精彩语段等。再也不能走传统老路,整堂课既当导演又当演员,一人独揽,剥夺了学生读书时间。这种伤人不利己的作法,我们应尽力少做。所以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淡化分析,多导读,把宣讲变精讲,把讲透变读懂,把死记变识记,从读上做文章、下功夫,真正把积累落到实处。
(二)增大课文背诵量。背诵是在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熟悉书面材料的结果。在初步理解文章后,要始而反复朗读,继而反复默读。只有熟读,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成诵。现行的语文教材,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所以我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每单元还挑选5—6个妙语佳句、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成诵,并把增加的部分列入考核之列。
二、引导学生在课外博览中积累语言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是许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对学生多渠道学习语文的高度概括。这说明要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必须两手抓,既要重视课堂,更要发展课外。在大语文教学观中,课外博览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它为学生开辟了语文学习的广阔天空,增大了语文信息量。它既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阅读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适应时代的需要、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外博览中丰富语言。
(一)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课外阅读是一种自主行为,外力是无法强制阅读状态的。要收到好的阅读效果,就得靠自身的阅读兴趣。所要开展课外博览活动,必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用强烈的阅读欲望“迫使”自我进行主动阅读。当然培养阅读兴趣的可以放在课内进行,可采用悬念导入,情境表演、引读质疑等很多方法,在实际中我们可以大胆探索。
(二)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语文课外博览活动,目标尚在起步阶段,一套完善的语文课外阅读教材仍未问世,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使其在读中积累语言。我是从三方面引导学生的:①运用配套教材如作文书,是阅读的好材料,便于学生迁移自学;②建立班级图书角。班级图书角,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通过多渠道筹集图书,丰富图书角藏书,它不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班级读书氛围,真正发挥课外博览的作用;③运用学校图书馆。现在学校图书馆资源丰足,我们可以利用每周的读书活动,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开展读书征文竞赛,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
(三)培养学生养成摘录习惯。俗语云:“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所要,我们要教育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引导他们养成勤于摘录的阅读博览习惯。落实到实践中,就是要求他们在材料摘录优美的词句、名言警句、文笔漂亮的片段或篇,一些对自己有用的思想等。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增加积累,储备信息,提高语文素养,而且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持之以恒的好品质。
实践证明,要提高语文素养,必须重视平时的积累,不光是语言上的积累,也有方法上的积累。为使学生将来能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我们应教会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积累方法,让学生积累的过程更轻松、更洒脱,更有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马丽亚,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
[2]纪国生,学生积累语言之我见[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9年。
[3]薛彩玉,丰富语言积累 提升语文素养[J].教师,2010年。
- 【发布时间】2017/7/16 8:52:03
- 【点击频次】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