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谈小学语文课如何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作者】 共 戈

【机构】 四川省阿坝县麦昆乡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一节好的语文课不只是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多新颖与多巧妙,更重要的是看这些教学设计、方法、组织形式等在学生身上所起到的作用,即学生的思维是否真正“活”了起来。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认为有以下方法值得尝试。教材要用活,让学生在质疑探究的气氛中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师要尊重呵护孩子的灵性。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课堂生活化 教学活动 兴趣
  《新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于是就有人认为:“热闹的课就是好课。”一些教师就在表面上大做文章,一堂课下来,看起来形式新颖,热热闹闹,课上学生非常愉快。可热闹、愉快之后,学生学到了什么?给学生留下了那些值得回味的东西?仔细想一想,学生该学的知识,该发展的能力鲜有落实。
  课堂开放了,学生活跃了,这一点是值得肯定和继承的。但一味得追求表面上活跃是不可取的。当然传统的以教师为本位,教师讲,学生听,以掌握知识为基本特征,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固不可取,但课堂教学应当兼顾教学质量、效率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双重任务。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应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即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问题能力的锻炼,逐步形成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方式。所以片面追求“活”是毫无意义的,而应当做到动静结合,动而不乱,“活”而不散,收放适当,要“活”而实,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这才是内在的、深层次的“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师应当从以下几面着手,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一 、 教材要用活
   (一)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
  小学阶段的课文,每一篇都从选材,立意到布局谋篇,组词造句,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造精神,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在执教《曹植称象》时可以这样设计:还有比他更好的办法吗?如《挑山工》中有一句话:“我点点着头,感到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道理。”教师可问学生:山民的话包蕴着什么样的哲理?另外语文教材中还有一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启蒙教育的课文,如《骆驼和羊》体现实践的观点,《画杨桃》体现实事求是和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要实现教材和生活的沟通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教学的真谛就在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使生活成为语文的内容。从儿童学习语文的过程来看,只有将语文置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之中,才能激起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强烈的学习愿望。如果脱离了生活,语文学习会因为抽象和理性而枯燥无味,而与儿童生活相结合的语文学习,就会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让学生在质疑探究的气氛中学习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的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我国古人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他们都无疑阐述了质疑的重要性,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生疑是思维活动开始,质疑是思维活动深入,释疑是质疑活动的归宿。
  (一)注重设疑的时机
  设疑是生疑的有效方法。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设疑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强化质疑的质量
  首先教师要放权于生,把质疑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课堂单边活动向双边活动转变;其次倡导学生先思后问。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才能有所问并有所得,那种未经思考,动辄就问的不良习惯应予以改正,另外对于那些不善发问,羞于发问,不懂装懂的情况,教师要鼓励他们勇于、善于发问,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其主动提问,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再次,加强质疑方法的指导。针对疑点的内容从思考方法上进行指导:引导分析、综合指导、启发联想。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到疑点的所在并简单提示。教师授之以法,才能使生终生受益。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孩子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只有让孩子积极参与的课堂,才能有高质量与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孩子动口、动手、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状态中。因此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孩子的耳、口、眼等多种感官,让孩子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一)嘴动
  嘴是表情达意的小喇叭,所有的思想、观念、感情都要它来传递,在课堂上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尽情地读、说、讨论。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去说一说,读一读,演一演。
  (二)手动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能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既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作兴趣,并使之保持长久不衰,又能促进学生获得真知,学会真本领,研究表明人对知识的吸收,如果仅是听着,所吸收的知识量为5%,如果让学生参与活动,能达到90%以上。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为思维提供支持。
  画一画,激发兴趣。研究表明: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不仅能够呈现生活画面,而且还能影响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如果巧妙的利用,不仅能给学生美的感受,而且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脑动
  实现语文课堂的多维互动,即眼、耳、口、手脑联动,其中动脑是核心。只有脑动才能更好的去思考问题,才能更好的去说,去创造。课堂上教师应通过问题的设计,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状态中。
       结语 :小学阶段是培养人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需要。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立足课堂,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起来。教师应当发掘教材,为学生思维发展拓展空间;教师营造一种质疑探究的氛围,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脑,教师在课堂上应少替代、少包揽、少埋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在课堂中也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二是活动不要预先排练,三是处理好活动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最后还要教师有较好的课堂组织协调能力。
  • 【发布时间】2017/7/16 8:55:20
  • 【点击频次】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