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的策略探寻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探究 实践策略
探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课改中倡导的教学策略,是一种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提高科学探究素养的有效方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这种方法,不仅体现了新课改理念,还能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发展动手操作和实践创新能力。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开展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新能力,又特别是在实验教学中。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谈谈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探究性教学。
一、发掘教材资源,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
(一)以实验为学习平台,引导探索新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概念、结论都是在实验中提出来的,因此,教学时,我们应以实验教学为平台,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探索新知。例如,在学习了H2和O2气体的实验室制取的方法之后,我们在学习制取CO2的实验中,可以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进行如下的设问:一是制取H2和制取O2的装置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否只是用于H2和O2的制取?是否可以用来作为制取CO2?二是制取一种气体,我们需要了解哪些信息?三是如果实验室没有稀盐酸,可不可以用硫酸代替?四是若没有碳酸钙该用什么药品代替?经过动手、动脑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了独立思维能力。通过问题串的方式的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积极有效,不是读课本,就是动手操作,在不断探索新知。
(二)变演示实验为设计性实验。与演示实验相比较,设计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创新实践能力。在教材以演示实验身份出现的实验,我们仍然可以把之设计成为设计性实验,这样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演示实验中,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过程,使之变为探究型、设计型、科研型的实验。例如:在关于溶液的导电性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给出所需的药品和仪器,然后让学生自拟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物质的导电性。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安排:一是学生自拟实验方案;三是学生详细设计实验操作过程;三是开展师生讨论,评价实验过程。学生在实验中,独立探索、研究,虽然时间可能长一些,但在操作中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解决实验中出现疑难问题,提高了学生独立实验和学习的能力。
二、注重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创新
探究的目的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探究性地主动求知,这是学习过程的一种质的突破与飞跃。探究式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时空,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实践平台,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题、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并将化学学科的各部分知识、技能、技巧相互渗透、融会贯通。例如,在教学“燃烧的条件”的实验中,我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引导开进:
第一步,提出问题:燃烧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那么应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燃烧呢?
第二步,提出假设:由于学生对燃烧这一现象非常熟悉,联系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猜想问题的答案,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有可以燃烧的物质,即可燃物;二是要有氧气;三是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第三步,制订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让学生制订详细的探究计划,就上述的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在实验中给予一定的指导。
第四步,解释与结论:要求学生对所做的实验进行总结,从实验所得到的事实可以证明,燃烧的条件是:①氧气(或空气)②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可燃物。这三个条件应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三、引导验证实验,让学生在总结实验提高兴趣
通过实验探究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科学方法和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发展学习的兴趣,这是要求教师通过实验探究来得出某个结论。例如,在讲铁生锈条件时,由于铁生锈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在讲课前的10天前按教材装置做好后,放置于教室或是实验室(也可让学生回家自己做),并让学生每天观察铁生锈的情况,并做好记录。这样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作用,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趣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设计探究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维能力
选择好的探究性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可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实验方面的探究性学习会占据大量的时间,而且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习题只需要利用大脑的思维,避开实验条件,利用已有的知识,在大脑里形成探究步骤,比较分析各种可能情况的利与弊,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所以它不仅能很好的锻炼探究性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探究思维品质,学会把握探究过程的脉络,有利于提高在实际探究中更快的找到最佳方法的能力。例如,某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探究实验中,将一种金属投入盛有水的器皿中,发现反应剧烈并有大量气体生成。要求根据实验现象探讨下列问题:一是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并简述推测理由。二是对你所推测的气体,试设计实验进行检验(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现象、结论)。这样的实践操作习题,比一般的计算,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方面效果要好得多,特别是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更有积极意义。
总之,在初中化学中开展实验探究性教学,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景中,并通过主动实验、仔细观察、积极思维,不断获得化学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然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对待科学的创新意识和态度也将会逐渐地形成。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才能更好地立于竞争不败的地位中。
参考文献:
[1]施黎华,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0年。
[2]朱文娜,探究式学习在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中的实践与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3]于海涛,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与实践[J].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探究 实践策略
探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课改中倡导的教学策略,是一种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提高科学探究素养的有效方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这种方法,不仅体现了新课改理念,还能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发展动手操作和实践创新能力。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开展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新能力,又特别是在实验教学中。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谈谈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探究性教学。
一、发掘教材资源,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
(一)以实验为学习平台,引导探索新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概念、结论都是在实验中提出来的,因此,教学时,我们应以实验教学为平台,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探索新知。例如,在学习了H2和O2气体的实验室制取的方法之后,我们在学习制取CO2的实验中,可以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进行如下的设问:一是制取H2和制取O2的装置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否只是用于H2和O2的制取?是否可以用来作为制取CO2?二是制取一种气体,我们需要了解哪些信息?三是如果实验室没有稀盐酸,可不可以用硫酸代替?四是若没有碳酸钙该用什么药品代替?经过动手、动脑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了独立思维能力。通过问题串的方式的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积极有效,不是读课本,就是动手操作,在不断探索新知。
(二)变演示实验为设计性实验。与演示实验相比较,设计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创新实践能力。在教材以演示实验身份出现的实验,我们仍然可以把之设计成为设计性实验,这样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演示实验中,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过程,使之变为探究型、设计型、科研型的实验。例如:在关于溶液的导电性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给出所需的药品和仪器,然后让学生自拟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物质的导电性。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安排:一是学生自拟实验方案;三是学生详细设计实验操作过程;三是开展师生讨论,评价实验过程。学生在实验中,独立探索、研究,虽然时间可能长一些,但在操作中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解决实验中出现疑难问题,提高了学生独立实验和学习的能力。
二、注重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创新
探究的目的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探究性地主动求知,这是学习过程的一种质的突破与飞跃。探究式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时空,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实践平台,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题、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并将化学学科的各部分知识、技能、技巧相互渗透、融会贯通。例如,在教学“燃烧的条件”的实验中,我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引导开进:
第一步,提出问题:燃烧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那么应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燃烧呢?
第二步,提出假设:由于学生对燃烧这一现象非常熟悉,联系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猜想问题的答案,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有可以燃烧的物质,即可燃物;二是要有氧气;三是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第三步,制订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让学生制订详细的探究计划,就上述的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在实验中给予一定的指导。
第四步,解释与结论:要求学生对所做的实验进行总结,从实验所得到的事实可以证明,燃烧的条件是:①氧气(或空气)②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可燃物。这三个条件应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三、引导验证实验,让学生在总结实验提高兴趣
通过实验探究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科学方法和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发展学习的兴趣,这是要求教师通过实验探究来得出某个结论。例如,在讲铁生锈条件时,由于铁生锈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在讲课前的10天前按教材装置做好后,放置于教室或是实验室(也可让学生回家自己做),并让学生每天观察铁生锈的情况,并做好记录。这样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作用,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趣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设计探究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维能力
选择好的探究性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可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实验方面的探究性学习会占据大量的时间,而且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习题只需要利用大脑的思维,避开实验条件,利用已有的知识,在大脑里形成探究步骤,比较分析各种可能情况的利与弊,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所以它不仅能很好的锻炼探究性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探究思维品质,学会把握探究过程的脉络,有利于提高在实际探究中更快的找到最佳方法的能力。例如,某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探究实验中,将一种金属投入盛有水的器皿中,发现反应剧烈并有大量气体生成。要求根据实验现象探讨下列问题:一是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并简述推测理由。二是对你所推测的气体,试设计实验进行检验(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现象、结论)。这样的实践操作习题,比一般的计算,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方面效果要好得多,特别是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更有积极意义。
总之,在初中化学中开展实验探究性教学,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景中,并通过主动实验、仔细观察、积极思维,不断获得化学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然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对待科学的创新意识和态度也将会逐渐地形成。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才能更好地立于竞争不败的地位中。
参考文献:
[1]施黎华,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0年。
[2]朱文娜,探究式学习在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中的实践与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3]于海涛,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与实践[J].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 【发布时间】2017/7/16 9:08:29
- 【点击频次】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