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的英语阅读课教学初探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生本教育理念是郭思乐倡导的以学生的“学”为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新理念。英语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考中的重要考点,所占分值大,题量多。如何让生本理念下的英语阅读教学走出现状的困境,结合前置先学研究单的教学尝试,本文对此有自己的思考。本文对于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阅读现状;新理念与出路;前置研究单;几个原则;教学模式;课堂评价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仁爱版)中,阅读课文是各单元每个话题教学的重点,容量大、密度高、话题广、课时紧。而阅读课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目前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是:
1. 大多数老师认为阅读教学就是课文教学。教师重视讲解生词,归纳词组和句型,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课文结构,不厌其烦地分析语法等,却忽略了阅读本身的训练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2.教师讲解时只是一味地详细讲解阅读篇章很少顾及学生的反馈,缺乏一些有效的师生互动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从而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学生苦学,教师苦教,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收效甚微。
最好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享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和谐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课堂不应该让学生“难受”,更要远离“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
二、走出现状的理念与出路
教师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的发展。生本教育认为,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师本的地方,就体现在它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等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来创造最大的学习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给了我们老师很大的启迪。生本教育的理念是符合我们当前教育改革要求的,正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所需要的。只有以生为本才能给课堂带来激情,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
英语阅读教学不应该再走满堂灌的“师本”老路,是到了改革创新的时候了。七年级是起始阶段,阅读的训练必须从一开始就抓起,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阅读文章主要涉及日常活动,学习生活,旅行经历,课余生活,节日等话题,篇幅不长,但句式多样,需要大量的词汇,教学有一定的难度。那么,上好英语阅读课我们教师要做些什么呢?如何把握课堂步骤呢?
三、精心设置好前置研究单
根据我县局的要求和总体部署,首先要根据课程设计好前置先学研究单。
笔者认为,前置性学习首先是为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外的充分研究可以让课内的学习更具深入,课内的交流更具宽泛。前置性学习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应该是“低入、简单、根本、开放,少而精”;让学生心理上“接受并喜欢”。
2.前置性作业设计绝对不是简单问题、相应习题的堆砌。
3.前置性学习内容不要过多或者是过于具体,应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阅读课前置作业,可以是读课文,理解文意,划出课文中的短语和句型。短语与句型主要是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或新的语法用法,划出难句、长句,搞不懂的课上提问。有时学生可能会把握不住重点,老师可以具体的指出几个知识点,小组合作查阅解决,课上再分组讲解。还可做一些阅读理解性的题目,设置几个问题或是一个表格,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意思。
四、上好阅读课的几个原则
要上好阅读课,我认为教师要把握好这几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将一单元中各课的内容和教学过程所涉及的有关环节作整体安排和设计,使各部分、各环节构成一个合理、优化的整体,在不同的阶段有所侧重。
2.交际性原则。交流可以是口头的(听说),也可以是书面的(读写)。
3.精泛结合原则。精读是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的重要途径。而泛读则是综合性阅读,它不进行语言形式的分析,只要求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泛读是扩大语言知识和吸收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入门阶段应以精读为主,教给学生基本的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尽量多地背诵一些课文。在基础阶段应将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训练学生掌握基本阅读的方法、阅读技能与技巧。只有精读与泛读相互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4.兼顾听说写原则。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五、我的生本教学模式
在阅读教学中,近几年出现了应用研究型、合作探究型、任务型、多边合作型等教学方法,无论哪种方法,在阅读课教学中,几个主要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阅读过程,?把阅读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这一学年来我正是在尝试这样的教学模式:
Pre- reading:
Lead in --Presentation
While-reading:
Skimming -- Scanning -- Intensive reading -- Listening and reading
Posting- reading:
Retelling -- Filling in the blanks--Discussion --different activities
1.Pre-reading——感知教材,这是知识的输入阶段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掌握书本知识。这种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他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为了理解和掌握这种知识,学生必须有感性认识作为基础。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作好阅读前“导”的准备工作,即激活。具体方法如下:
①设置情景,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读的兴趣,带着目的去读。
②谈论有关的话题,或出示有关的画面,实物等,以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加深对阅读对象背景的了解,同时也可放松读前的紧张心理。
③排除可能影响学生理解的生词障碍。可以采用以旧连新的方法学习有关的生词。短语。
2.While-reading——理解教材,这同样是输入阶段
理解教材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辩证过程。学生只有对阅读对象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才会给理解教材奠定基础。阅读理解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由学生自己对课文进行多层次的阅读。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层次:
①Skimming(粗读或略读):布置任务(理解大意)——粗读——检查。学生快速阅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明确文章的主体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技巧。
②Scanning(精读):布置任务(抓细节,找主题句,猜词义等)— —按具体任务要求去读——检查。教师在指导学生对语篇进行整体理解的同时,还需帮助学生解决语言知识方面的问题。阅读中学生会遇到一些生词、难词(组)(其中一部分是拼写形式熟悉,但对其在文章中特定的意义却很陌生),这些词和词组往往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形成障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准备的几个信息问题抓住重点进行阅读,找出问题的主要信息。这些问题一般围绕when, where, what, why, who等wh问题。也可以出一段填空文字。训练学生的主要阅读能力,形成“独立阅读,合作交流,个性构建”的阅读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各自独立完成精读任务,然后与同桌或同组同学合作,解决疑难点,再对文章的内容构建自己的观点。此环节也要讲究速度。
③Intensive reading (细读):布置任务(详细理解全文)——细读并划出段落、重点和疑点——检查。要求学生明确文章结构,找出语法难点,学习重点词语,进一步吸收新的词语知识、语法知识和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在读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包括不明白的单词、短语、句子结构、语法等。
在阅读课中,知识点和语法的讲解要尽量简练,因为阅读课的目的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阅读技能。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去猜测新单词的意思。
④Listening and reading (听读):在操作完细读后可以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教师要告诉学生听的时候注意语音、语调,并尽量模仿,然后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一步骤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为下一步复述课文打下基础。一开始可以看着书本听,熟悉课文后也可以合上书本听。
⑤Group show(展示):
学生活动:小组展示前置先学。
教师活动:释疑导学。
该环节的任务是对信息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使信息的吸收得到强化和巩固,同时使已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让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练习,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Posting-reading——巩固、运用知识,这是输出阶段
学生在理解教材后,为了牢牢记住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需要做多种形式的训练,使知识在记忆中的痕迹得到强化,并形成固定的联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在反复练习中,从最初的不会,不准确,不熟练到比较会,比较准确,逐步地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但为了使学生顺利地掌握技能、技巧,不仅要注意练习的数量,而且还要提高练习的质量,改进练习的方法。其方法可采用以下几种:
①问答练习,即就课文提问题。提问可以是记忆性问题(答案是课文中现成的,记住就能回答);理解性问题(答案在课文内,但不一定是现成的);应用性问题(答案要求应用课文中的知识或新的语言知识);创造性问题(答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其创造性);评价性问题(答案要求学生表示个人观点,发表不同意见)。
②复述课文。可用来训练独白。也可用引导式复述逐步进入自由复述。引导方式有:提纲、关键词、图表及图画。复述要防止背说,启发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文内容上。
③语篇填空。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挖空重要的单词、短语或含重要语法知识的句子,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言形式的运用。基于课文的语篇填空既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加强对词汇的认知、理解和运用。
④角色扮演。双人或小组活动。教师可设置情境,让他们身临其境,以身份说话;也可设计一些交际性比较强的教学活动,如讨论、辩论、采访等。
⑤书面表达。就课文内容进行改写、续写、缩写、设计海报和广告等,或增加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因有阅读过的课文可依,这样的写作不致于空泛,也不如想象的那样高不可攀。既训练了阅读又训练了写作,可谓一箭双雕!
阅读课的最关键处即亮点就在于最后的升华,它体现能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自如,而且还能让学生和教师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把课堂推向了高潮,让学生把课堂当作是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小组内分工协作,小组之间相互竞争,从而在班级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六、最后说一说课堂评价
课堂上,在学生完成练习与活动后教师应给出一个肯定的,鼓励式的总体评价,委婉地提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并指明努力的方向。对学生的回答或展示等表现,要马上反馈,不要吝啬表扬。“Very good”、“Excellent”、“Well done”、“Wonderful”、“Try to do it better next time”等应常挂嘴边。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老师在课堂上还要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呈现作业成果,让他们的劳动有所做也要有所用,这样的话,学生完成前置作业的兴致才能得以保持,学生才乐于去做,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学习自信。从而学生会更有成就感,更加乐学。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希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如果靠死记硬背,满堂灌输重要句型和语法知识,必定事倍功半,师生皆苦。但如果我们以生为本,把教最大限度地转变为学,使之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那么学习必将会快乐、主动,学业成绩的提高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关键词:阅读现状;新理念与出路;前置研究单;几个原则;教学模式;课堂评价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仁爱版)中,阅读课文是各单元每个话题教学的重点,容量大、密度高、话题广、课时紧。而阅读课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目前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是:
1. 大多数老师认为阅读教学就是课文教学。教师重视讲解生词,归纳词组和句型,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课文结构,不厌其烦地分析语法等,却忽略了阅读本身的训练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2.教师讲解时只是一味地详细讲解阅读篇章很少顾及学生的反馈,缺乏一些有效的师生互动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从而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学生苦学,教师苦教,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收效甚微。
最好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享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和谐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课堂不应该让学生“难受”,更要远离“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
二、走出现状的理念与出路
教师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的发展。生本教育认为,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师本的地方,就体现在它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等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来创造最大的学习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给了我们老师很大的启迪。生本教育的理念是符合我们当前教育改革要求的,正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所需要的。只有以生为本才能给课堂带来激情,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
英语阅读教学不应该再走满堂灌的“师本”老路,是到了改革创新的时候了。七年级是起始阶段,阅读的训练必须从一开始就抓起,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阅读文章主要涉及日常活动,学习生活,旅行经历,课余生活,节日等话题,篇幅不长,但句式多样,需要大量的词汇,教学有一定的难度。那么,上好英语阅读课我们教师要做些什么呢?如何把握课堂步骤呢?
三、精心设置好前置研究单
根据我县局的要求和总体部署,首先要根据课程设计好前置先学研究单。
笔者认为,前置性学习首先是为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外的充分研究可以让课内的学习更具深入,课内的交流更具宽泛。前置性学习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应该是“低入、简单、根本、开放,少而精”;让学生心理上“接受并喜欢”。
2.前置性作业设计绝对不是简单问题、相应习题的堆砌。
3.前置性学习内容不要过多或者是过于具体,应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阅读课前置作业,可以是读课文,理解文意,划出课文中的短语和句型。短语与句型主要是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或新的语法用法,划出难句、长句,搞不懂的课上提问。有时学生可能会把握不住重点,老师可以具体的指出几个知识点,小组合作查阅解决,课上再分组讲解。还可做一些阅读理解性的题目,设置几个问题或是一个表格,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意思。
四、上好阅读课的几个原则
要上好阅读课,我认为教师要把握好这几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将一单元中各课的内容和教学过程所涉及的有关环节作整体安排和设计,使各部分、各环节构成一个合理、优化的整体,在不同的阶段有所侧重。
2.交际性原则。交流可以是口头的(听说),也可以是书面的(读写)。
3.精泛结合原则。精读是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的重要途径。而泛读则是综合性阅读,它不进行语言形式的分析,只要求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泛读是扩大语言知识和吸收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入门阶段应以精读为主,教给学生基本的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尽量多地背诵一些课文。在基础阶段应将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训练学生掌握基本阅读的方法、阅读技能与技巧。只有精读与泛读相互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4.兼顾听说写原则。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五、我的生本教学模式
在阅读教学中,近几年出现了应用研究型、合作探究型、任务型、多边合作型等教学方法,无论哪种方法,在阅读课教学中,几个主要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阅读过程,?把阅读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这一学年来我正是在尝试这样的教学模式:
Pre- reading:
Lead in --Presentation
While-reading:
Skimming -- Scanning -- Intensive reading -- Listening and reading
Posting- reading:
Retelling -- Filling in the blanks--Discussion --different activities
1.Pre-reading——感知教材,这是知识的输入阶段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掌握书本知识。这种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他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为了理解和掌握这种知识,学生必须有感性认识作为基础。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作好阅读前“导”的准备工作,即激活。具体方法如下:
①设置情景,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读的兴趣,带着目的去读。
②谈论有关的话题,或出示有关的画面,实物等,以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加深对阅读对象背景的了解,同时也可放松读前的紧张心理。
③排除可能影响学生理解的生词障碍。可以采用以旧连新的方法学习有关的生词。短语。
2.While-reading——理解教材,这同样是输入阶段
理解教材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辩证过程。学生只有对阅读对象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才会给理解教材奠定基础。阅读理解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由学生自己对课文进行多层次的阅读。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层次:
①Skimming(粗读或略读):布置任务(理解大意)——粗读——检查。学生快速阅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明确文章的主体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技巧。
②Scanning(精读):布置任务(抓细节,找主题句,猜词义等)— —按具体任务要求去读——检查。教师在指导学生对语篇进行整体理解的同时,还需帮助学生解决语言知识方面的问题。阅读中学生会遇到一些生词、难词(组)(其中一部分是拼写形式熟悉,但对其在文章中特定的意义却很陌生),这些词和词组往往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形成障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准备的几个信息问题抓住重点进行阅读,找出问题的主要信息。这些问题一般围绕when, where, what, why, who等wh问题。也可以出一段填空文字。训练学生的主要阅读能力,形成“独立阅读,合作交流,个性构建”的阅读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各自独立完成精读任务,然后与同桌或同组同学合作,解决疑难点,再对文章的内容构建自己的观点。此环节也要讲究速度。
③Intensive reading (细读):布置任务(详细理解全文)——细读并划出段落、重点和疑点——检查。要求学生明确文章结构,找出语法难点,学习重点词语,进一步吸收新的词语知识、语法知识和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在读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包括不明白的单词、短语、句子结构、语法等。
在阅读课中,知识点和语法的讲解要尽量简练,因为阅读课的目的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阅读技能。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去猜测新单词的意思。
④Listening and reading (听读):在操作完细读后可以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教师要告诉学生听的时候注意语音、语调,并尽量模仿,然后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一步骤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为下一步复述课文打下基础。一开始可以看着书本听,熟悉课文后也可以合上书本听。
⑤Group show(展示):
学生活动:小组展示前置先学。
教师活动:释疑导学。
该环节的任务是对信息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使信息的吸收得到强化和巩固,同时使已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让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练习,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Posting-reading——巩固、运用知识,这是输出阶段
学生在理解教材后,为了牢牢记住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需要做多种形式的训练,使知识在记忆中的痕迹得到强化,并形成固定的联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在反复练习中,从最初的不会,不准确,不熟练到比较会,比较准确,逐步地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但为了使学生顺利地掌握技能、技巧,不仅要注意练习的数量,而且还要提高练习的质量,改进练习的方法。其方法可采用以下几种:
①问答练习,即就课文提问题。提问可以是记忆性问题(答案是课文中现成的,记住就能回答);理解性问题(答案在课文内,但不一定是现成的);应用性问题(答案要求应用课文中的知识或新的语言知识);创造性问题(答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其创造性);评价性问题(答案要求学生表示个人观点,发表不同意见)。
②复述课文。可用来训练独白。也可用引导式复述逐步进入自由复述。引导方式有:提纲、关键词、图表及图画。复述要防止背说,启发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文内容上。
③语篇填空。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挖空重要的单词、短语或含重要语法知识的句子,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言形式的运用。基于课文的语篇填空既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加强对词汇的认知、理解和运用。
④角色扮演。双人或小组活动。教师可设置情境,让他们身临其境,以身份说话;也可设计一些交际性比较强的教学活动,如讨论、辩论、采访等。
⑤书面表达。就课文内容进行改写、续写、缩写、设计海报和广告等,或增加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因有阅读过的课文可依,这样的写作不致于空泛,也不如想象的那样高不可攀。既训练了阅读又训练了写作,可谓一箭双雕!
阅读课的最关键处即亮点就在于最后的升华,它体现能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自如,而且还能让学生和教师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把课堂推向了高潮,让学生把课堂当作是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小组内分工协作,小组之间相互竞争,从而在班级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六、最后说一说课堂评价
课堂上,在学生完成练习与活动后教师应给出一个肯定的,鼓励式的总体评价,委婉地提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并指明努力的方向。对学生的回答或展示等表现,要马上反馈,不要吝啬表扬。“Very good”、“Excellent”、“Well done”、“Wonderful”、“Try to do it better next time”等应常挂嘴边。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老师在课堂上还要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呈现作业成果,让他们的劳动有所做也要有所用,这样的话,学生完成前置作业的兴致才能得以保持,学生才乐于去做,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学习自信。从而学生会更有成就感,更加乐学。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希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如果靠死记硬背,满堂灌输重要句型和语法知识,必定事倍功半,师生皆苦。但如果我们以生为本,把教最大限度地转变为学,使之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那么学习必将会快乐、主动,学业成绩的提高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 【发布时间】2017/7/16 9:12:44
- 【点击频次】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