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降低畜牧业对环境污染的营养调控措施

 

【作者】 阿旺次仁

【机构】 西藏山南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我国的动物饲养业正以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发展。集约化程度愈来愈高,饲养密度和饲养量急剧增加,畜禽饲养及活体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和废弃物,对人类、其他生物以及畜禽自身生活环境的污染愈来愈突出。畜牧业已变成继工业污染之后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污染源。
   1 畜牧业存在的主要污染
   1.1 氮磷污染刘忠琛(2003)报道,一个千头奶牛场日产粪尿50t;一个千头肉牛场日产粪尿20 t。牛羊的粪尿虽然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应用于农业种植,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大部分农业生产者在应用有机肥料前并不检测肥料中各元素的含量,以至于肥料中过剩的元素在农产品中富集,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氮和磷,它们对土壤、空气和水源的污染也很严重。 氮污染主要来源于饲料中粗蛋白质的降解。据测定,1头猪从断奶体重到100kg屠宰体重为止,共消耗氮8~9kg,其中能被吸收而沉积的氮不足3kg,其余5~6kg氮均被排出体外。排出体外的氮大部分被氧化成硝酸盐渗入地下水或地表水流入江河,使水中的硝酸盐含量超出允许范围(50mg/L),从而造成广泛的污染(李华荣,2001)。人们通常认为高磷日粮会提高生产性能,低磷会损害动物的繁殖性能,所以高磷提高奶牛受胎率等研究不断开展,但这又忽视了对环境的污染(Knowlton,2004)。单胃动物对植物性饲料中磷的利用率很低。目前,各饲料生产单位为了满足单胃动物对磷的需要,在考虑植物性饲料中磷的利用率时多用经验值或者表观消化率值,而很少检测它们的真消化率值,从而导致配合饲料中所含有的磷量比维持猪正常生长的实际需要量高20%~30%,多余的磷从粪尿中排出,造成生产单位附近粪养分过度承载,导致了磷流入或渗入表层水,严重污染地表、地下水。过量的磷可使磷酸盐有限的生态系统产生富营养化,并产生一系列的生物效应,对环境造成污染(Fan,2002),这也是全球养猪生产面临的一个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1.2恶臭污染 由于集约化饲养畜禽密度较高,栏舍内潮湿,粪便、灰尘、霉变垫料及呼出的二氧化碳等散发出恶臭气味。据分析其中含有臭味化合物168种,其中含量最多的有硫化氢、氨气、酚类、吲哚、粪臭素(甲基吲哚)、甲烷和硫醇类等。这些气体不仅对养殖场周围的居民造成危害,也对动物本身的健康不利,这也是目前集约化养殖较之多年前的散养各种病的发生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从环保角度讲,废气加剧了空气污染和土壤酸化,增加了地球温室效应。
  2 营养调控措施
   2.1 按照理想蛋白质模式配制低蛋白质日粮 按照理想蛋白质模式,配制符合动物营养需要的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日粮,对于节省蛋白质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和减轻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贾久满等(2007)研究表明,无论在仔猪阶段还是在生长猪阶段,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日粮均可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率,并可降低粪氮的排放量。早期报道猪日粮的粗蛋白质水平在小猪、中猪和大猪阶段可以分别降低4%、4%和3%。相比之下,肉鸡日粮的粗蛋白水平可降低的幅度较小。Sutton(1999)研究表明,猪日粮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大约超过最低需要量的3%,减少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补充合成氨基酸可使猪排泄物中氮含量减少25%,同时改变新鲜粪中各种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与比例。Canh等(1998)发现,如果猪日粮中含有必需的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丝氨酸、酪氨酸),适当地降低猪日粮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对猪的生产性能并没有影响。杨桂芹等(2006)研究了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配制的5种日粮对蛋鸡粪中吲哚、粪臭素和挥发氨等臭气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氨基酸平衡的低蛋白质日粮饲喂蛋鸡,鸡粪中吲哚、粪臭素和粪氨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37.98%、42.61%和53.95%。
  2.2配制低磷日粮 有关氮、磷真消化率的试验研究表明,按NRC(1998)猪的营养需要配制的饲料中氮和磷的含量高于猪的实际需要量,豆粕和玉米分别被低估24%和28%左右,这样既增加成本,又造成浪费。吴信等(2007)研究了低磷日粮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养分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影响猪磷营养需要的条件下,能有效地改善猪排泄物中磷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一、精心饲养,增强抗寒防病能力 畜禽在低温季节里,体内的热能和营养消耗增加,饲喂要有所讲究。要加喂一些玉米、谷物、麦类等含能量高、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使畜禽膘肥体壮,增强抗病能力。饮水应饮用清洁的温水或井水,保证畜禽吃得饱、饮得好。牛、羊应到背风向阳较温暖的草坡上进行放牧,放牧宜迟出早归。 防寒保暖措施要到位,防止畜禽着凉感冒诱发其他疾病。要经常检查、维修畜禽圈舍,保证舍顶不漏雨雪,四壁没有风洞,地面铺垫干草,挂好门窗门帘等。
   二、规范免疫,及时诊治 对所有存栏畜禽,首先要普遍防疫1次。对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猪温病等重大动物传染病,必须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接种,特别是规模养殖户,必要时要做好免疫监测,根据抗体滴度高低,决定免疫接种时间。在保证疫苗质量的前提下,疫苗应在2~8℃条件下保存(生物制品都要低温保存)。此外,疫苗的剂量、注射部位等规范操作都是保证免疫质量的措施。在做好免疫注射的同时,要做好免疫登记,建好台账,并佩带好标识。 如果发现畜禽生病应立即与当地兽医取得联系,及时诊治,把发病率、死亡率降低到最低程度,以减少损失,保证养殖效益。
  三、严格消毒,保持环境卫生 应当经常清扫圈舍、更换垫草,及时清除污水、粪便。清除的垫草、粪便应定点存放,或在化粪池内堆积,用生物热发酵消毒处理,以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新鲜、干燥舒适的圈舍环境。 圈舍常规消毒要定期进行,饲槽用具洗涤消毒每7天1次。专业户(场)应在大门、人畜通道出入口设消毒池或铺垫消毒地毯。消毒液、消毒地毯要常换,保证新鲜有效。平常如有外来人员、车辆进出,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可选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如用5%漂白粉溶液喷洒于动物圈舍、笼架、饲槽及车辆等。也可选用碱类制剂,如氢氧化钠等,使用时可加热配成1%~2%的水溶液,用于被病毒污染的鸡舍地面、墙壁、运动场地和污物等消毒,也可用于运输车辆等物品的消毒。喷洒12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四、科学补栏,实行全进全出饲养 养殖户要到健康的畜禽场采购畜禽。畜禽购进后要先分栏饲养、观察,确认健康后方可入群饲养。在引进畜禽时,要采取全进全出的方法。每一批畜禽饲养结束后,其圈舍要经彻底消毒后,再引入新的一批畜禽饲养。
  • 【发布时间】2017/8/5 12:18:28
  • 【点击频次】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