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略谈关于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技巧

 

【作者】 王浪花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万善镇大碑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导入是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精心的再创作活动,是教学的首先环节。好的导入设计和运用是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一节课导入语必须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迅速指向所学内容。想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 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必须要从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多样化的导入环节着手。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技巧探讨
  导入是上新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在一节课中虽然只有几分钟,几句话,作用却很大。好的新课导入能顷刻间抓住学生的心,激起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新课导入要具有针对性,下面就小学语文课堂新课的导入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通过谈话方式导入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会经常用到谈话导入法,这也是最常用的导入方法,紧扣课题进行谈话,提问题,创设悬念或从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提出探索新知识的目标,借以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思维、想像,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觉地参与教学思维活动。这种导入法没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虽然平实,但引人入胜。在教学中,教师可依靠教材紧扣学生心理特点,一步一步地展开课文中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这种导入法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及脉络,抓住贯穿全文的线索,不断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去品读文章各部分内容。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精神。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这一课时,可以这样引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要下雨了”,我们看到了乌云,闪电、雷鸣、知道就要下雨来了,可是我们的朋友——小动物们,它们不根据这些,也可以知道天要下雨来了,它们是怎样知道的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虽然这段引入看起来很平实,但对于学生来说,听完引入谈话后,他们最想做的事就是要去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全文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创设直观生动的导入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依靠直观化、形象化的思维思考方式,因此,教师若是能在上课一开始为他们创设直观生动的课堂导入,有利于使得他们对具体的语文学习内容产生更浓厚的探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并在其推动下获取较高质量的最终学习效果。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就会利用多媒体教辅设备精心为学生营造直观生动的课堂导入。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的具体知识点之前,笔者首先在课堂导入中利用多媒体教辅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一组关于威尼斯小艇的幻灯片。在强烈的视觉感官冲击下,学生们观看的异常认真,并逐渐沉醉于威尼斯的魅力水景之中。趁势,笔者讲到:“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刚才在幻灯片中看到的威尼斯小艇,大家有没有兴趣跟老师一起走进这个充满异国他乡风格的课文学习中呢?”“有”学生们热情地回应道。笔者接下来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活动自然是水到渠成、易如反掌。这般一来,借助直观生动的课堂导入,不仅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范围,此外更是使得他们通过幻灯片对“威尼斯小艇”这篇课文具备了更强烈的探究、学习兴趣。
  三、设计悬念导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悬念是激发人产生疑问的关键因素。小学生好奇心较强,教师基于各年龄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差异、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在认真分析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后,科学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未解悬念的引导下,进一步拓展探究。除了悬念导入外,还可以在教学完成后,预留悬念,让学生课下自主探究。如“维生素C的故事”一课导入时,教师出示准备好的课件,展开悬念导入:“哥伦布是16世纪意大利伟大的航海家,一次他带领着船队在大西洋上航行,准备去探险,可是中途船员们都生病了,全身无力,走不动路,还全身出血,慢慢死去,走了一半的时候,已经有十几个船员病倒了,之后哥伦布不得已将他们都放在了一个孤岛上,等到哥伦布再返回时,发现他们并没有死,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是什么救了他们的生命呢?”之后开始讲述课文,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维生素A、B、C、D、E等,并设置悬念,这些不同的维生素分别有什么作用呢?激励学生课下查阅更多关于维生素的资料,拓展学习,更好地提升生活能力。
  四、视频式课前导入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辅助教学工具样式也越来越多。现代教学的辅助工具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课前导入。学生通过观看小段视频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初步了解,有利于减轻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负担。视频播放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连续画面,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对塑造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及文化素养也有积极的作用。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产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同时也陶冶了学生情操,提升了学生的感悟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这种课前导入方式,改善了课堂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增进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提高了教学水平。
  五、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在导入教学时,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真实亲切的情境,在生活中选取一些小事,引入到导入环节。这样,更容易和学生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提高导入效率。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多留意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关注学生的生活百态,在教学中引入和学生相关的小事,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老师,您好!”时,我就利用了学生平时和我打招呼这样的小事进行导入,并对一些主动和自己问好的学生进行了表扬。这样,能够带给学生一种更强烈的真实感。事实也证明了,学生们在听到这些事情和我的赞扬后,学习的积极性变得更高,一个个腰板挺的笔直,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此时,他们的学习状态是很理想的。接下来,我说道“同学们向老师问好是一种对老师的尊重,教师这个职业有哪些特点呢?作者又是如何赞扬老师的?希望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后,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感受教师事业的崇高。”接下来,学生们主动地投入到了学习中,并且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由此可见,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和教师导入的内容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也就会更加顺畅,效率自然而然就会变得更高。
  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心灵上,迸发出迷人的火花。
  参考文献:
  [1] 王凤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
  [2]周婷莹.浅谈小学语文导入法[J].生活教育,2014(11).
  [3]纪如松.琐谈语文课堂精彩导入[J].教师,2011(16).
  • 【发布时间】2017/8/5 14:40:43
  • 【点击频次】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