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视野下的农民科技培训探讨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农民科技培训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多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民培训的实践,从农民培训需求调研到具体培训实施,提出了一套可操作性的农民培训方法。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农民培训;方法
当前,随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逐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经费相继得到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的重新修正颁布,依法治农、科教兴农有了更有力的法律保障,农民培训作为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的重要手段,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新阶段的农民培训工作值得研究与探索。
1农村劳动力现状分析
就普遍层面而言,农村务农人员的年龄、文化层次,对他们接受新知识、新技术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自觉性和接受程度有很大影响,因此,了解农村务农人员的年龄、文化状况,有利于因人施教,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的培训工作,保证受训人员通过培训均能得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技术。
1.1农村务农人员年龄结构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工业化步伐加快,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很多村子只剩老人、妇女和孩子(俗称“993861部队”)。即使是农忙季节,40、50岁甚至60多岁人员依然是农村劳动力主力军。根据笔者所在单位2013年初阳光工程培训需求调查的一组数据显示,桂林市12个县农村劳动力有266.39万人,务农农民162.11万人,18-45岁年龄段58.56万人,仅占务农人员的36.1%;46-59岁年龄段76.32万人,占务农人员的47.1%;60岁以上人员24.69万人,占务农人员的15.2%。以上数据表明,46岁以上人员占62.3%。
1.2农村务农人员文化层次
据调查,桂林市12县162.11万务农农民中,小学文化以下34.91万人,占21.5%;初中文化87.95万人,占54.3%;高中文化30.6万人,占18.9%;大专以上文化的6.1万人,仅占务农人员的3.8%。近年农业部门实施的阳光工程培训的台账记录亦显示,农村务农劳动力大多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水平以初、高中为多。
2开展农民培训的方法与措施
2.1依据培训内容需求开展培训
2.1.1调查培训内容需求培训内容需求调查是提高农民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前提。调查工作应该深入自然村、屯一级,可以通过行政村干部、村民小组长等汇集群众意见,也可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村、屯从事农业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家庭产业经营情况、对国家各级政府强农惠农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农业生产涉及的各要素,如作物优良品种的选择、化肥和农药的正确使用知识,现有的农业生产技术及来源等技术知识的知晓情况,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知识、喜欢什么样的培训方式、能接受多长的培训时间等,根据调查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才能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2.1.2确定培训的方式方法面向农民的培训方式应灵活多样,根据不同农事季节、不同需求特点,采用合理的培训方式。应以培训需求调查的结果为依据,对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了解不透的,可以采取集中办班的形式,发放宣传小册子,结合农村实际举例,面对面地讲解;对操作性、实践性要求较强的技术类的培训,可以采用先理论教学,后现场示范,接着学员亲自操作,教师从旁指导、现场答疑的培训方式;对较为抽象不好理解的内容,可结合播放幻灯片课件、DVD视频等声像资料进行讲解,为学员提供较为直观、具体的实例;对处于产业优势区域内的培训需求,可结合当地主推品种,开展主推技术培训。
2.2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开展培训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主要力量。通过近几年来的改革与建设,理顺了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对乡镇农技推广站的人事管理与业务指导关系,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设置逐步得到完善,基本实现了定职、定责、定编、定岗、定员。通过乡镇农技推广站条件建设项目的实施,改善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硬件条件,解决了办公、培训场所问题,配备了实验仪器设备、交通工具。通过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广泛开展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分层分类定期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业务素质、农技推广能力得到相应提升。因此,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开展农民培训是最为直接、有效的培训手段。
2.3结合各类农业重点项目实施开展培训
2.3.1结合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推进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与农民科技培训共同发展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着眼于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加强队伍、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大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该项目以“地方养人、中央养事”的模式提供财力保障,使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运行有经费、人员工资有保障、技术推广有经费,形成以“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在重点抓好对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指导的基础上,在关键农事季节、关键技术环节和农民有需求时,及时迅速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
2.3.2结合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实施开展培训,加快主推技术进村入户
现阶段,桂林市正在抓紧实施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市、乡村旅游农业示范市、吨粮万元工程示范市、全国循环农业示范市的创建;“吨粮万元田”工程建设,超级稻示范区等粮食高产创建;葡萄、柑桔、优质桃、黑李、月柿等水果标准化果园示范建设;四时蔬菜基地和反季节蔬菜基地、蔬菜标准园等建设与创建;马铃薯、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等一批农业建设项目,需要大批农民参与实施。“三免”、“三避”、间套种、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实用技术需要在项目实施中大力推广,结合各类基地的创建,抓好相应技术的培训,才能加快主推技术的推广、实现进村入户,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
2.3.3切实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提高农村劳动力科技知识和应用科技的水平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组织实施,通过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创业培训和农业专项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
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培训需求调研结果,对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种养大户)和农村社会管理的农民,结合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农机购置补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农业农村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培训农业生产及管理技术、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农机操作及维修技术、沼气建设及维护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及农村社会管理知识等,帮助农民撑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对在农业领域有创业意愿和创业基础的青年农民,特别是农村初中、高中毕业后未能升学的两后生、复转军人、返乡农民工,以激发创业热情、教授农业创业知识和相关技能为主要内容开展农业创业培训,指导农民确立创业思路,提高农民的创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创业就业或扩大产业经营规模,获取预期的创业就业效果。
2.4整合培训资源,搭建部门协作、资源配置合理的良好格局
现阶段,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主要涉及到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技、扶贫、教育、农业等政府部门及其他社会培训机构,各部门开展的培训各有侧重,各具优势。各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不可避免地形成为了相同目标实施的各类培训项目之间相互隔绝,造成了农民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性不强,培训市场无序,出现农民培训在不同水平上重复培训现象,客观上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和整体培训质量的降低。
因此,为了更为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农业、科研、教育等培训资源,必须充分发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主导作用,形成以农业部门为主导,各部门相互协作的有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市、县、乡、村农民培训信息共享平台。尤其是加强县乡村三级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实现培训师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等信息的共享与交流,按培训需求分类型、分层次,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农民培训;方法
当前,随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逐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经费相继得到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的重新修正颁布,依法治农、科教兴农有了更有力的法律保障,农民培训作为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的重要手段,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新阶段的农民培训工作值得研究与探索。
1农村劳动力现状分析
就普遍层面而言,农村务农人员的年龄、文化层次,对他们接受新知识、新技术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自觉性和接受程度有很大影响,因此,了解农村务农人员的年龄、文化状况,有利于因人施教,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的培训工作,保证受训人员通过培训均能得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技术。
1.1农村务农人员年龄结构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工业化步伐加快,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很多村子只剩老人、妇女和孩子(俗称“993861部队”)。即使是农忙季节,40、50岁甚至60多岁人员依然是农村劳动力主力军。根据笔者所在单位2013年初阳光工程培训需求调查的一组数据显示,桂林市12个县农村劳动力有266.39万人,务农农民162.11万人,18-45岁年龄段58.56万人,仅占务农人员的36.1%;46-59岁年龄段76.32万人,占务农人员的47.1%;60岁以上人员24.69万人,占务农人员的15.2%。以上数据表明,46岁以上人员占62.3%。
1.2农村务农人员文化层次
据调查,桂林市12县162.11万务农农民中,小学文化以下34.91万人,占21.5%;初中文化87.95万人,占54.3%;高中文化30.6万人,占18.9%;大专以上文化的6.1万人,仅占务农人员的3.8%。近年农业部门实施的阳光工程培训的台账记录亦显示,农村务农劳动力大多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水平以初、高中为多。
2开展农民培训的方法与措施
2.1依据培训内容需求开展培训
2.1.1调查培训内容需求培训内容需求调查是提高农民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前提。调查工作应该深入自然村、屯一级,可以通过行政村干部、村民小组长等汇集群众意见,也可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村、屯从事农业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家庭产业经营情况、对国家各级政府强农惠农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农业生产涉及的各要素,如作物优良品种的选择、化肥和农药的正确使用知识,现有的农业生产技术及来源等技术知识的知晓情况,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知识、喜欢什么样的培训方式、能接受多长的培训时间等,根据调查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才能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2.1.2确定培训的方式方法面向农民的培训方式应灵活多样,根据不同农事季节、不同需求特点,采用合理的培训方式。应以培训需求调查的结果为依据,对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了解不透的,可以采取集中办班的形式,发放宣传小册子,结合农村实际举例,面对面地讲解;对操作性、实践性要求较强的技术类的培训,可以采用先理论教学,后现场示范,接着学员亲自操作,教师从旁指导、现场答疑的培训方式;对较为抽象不好理解的内容,可结合播放幻灯片课件、DVD视频等声像资料进行讲解,为学员提供较为直观、具体的实例;对处于产业优势区域内的培训需求,可结合当地主推品种,开展主推技术培训。
2.2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开展培训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主要力量。通过近几年来的改革与建设,理顺了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对乡镇农技推广站的人事管理与业务指导关系,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设置逐步得到完善,基本实现了定职、定责、定编、定岗、定员。通过乡镇农技推广站条件建设项目的实施,改善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硬件条件,解决了办公、培训场所问题,配备了实验仪器设备、交通工具。通过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广泛开展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分层分类定期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业务素质、农技推广能力得到相应提升。因此,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开展农民培训是最为直接、有效的培训手段。
2.3结合各类农业重点项目实施开展培训
2.3.1结合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推进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与农民科技培训共同发展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着眼于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加强队伍、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大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该项目以“地方养人、中央养事”的模式提供财力保障,使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运行有经费、人员工资有保障、技术推广有经费,形成以“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在重点抓好对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指导的基础上,在关键农事季节、关键技术环节和农民有需求时,及时迅速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
2.3.2结合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实施开展培训,加快主推技术进村入户
现阶段,桂林市正在抓紧实施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市、乡村旅游农业示范市、吨粮万元工程示范市、全国循环农业示范市的创建;“吨粮万元田”工程建设,超级稻示范区等粮食高产创建;葡萄、柑桔、优质桃、黑李、月柿等水果标准化果园示范建设;四时蔬菜基地和反季节蔬菜基地、蔬菜标准园等建设与创建;马铃薯、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等一批农业建设项目,需要大批农民参与实施。“三免”、“三避”、间套种、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实用技术需要在项目实施中大力推广,结合各类基地的创建,抓好相应技术的培训,才能加快主推技术的推广、实现进村入户,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
2.3.3切实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提高农村劳动力科技知识和应用科技的水平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组织实施,通过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创业培训和农业专项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
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培训需求调研结果,对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种养大户)和农村社会管理的农民,结合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农机购置补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农业农村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培训农业生产及管理技术、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农机操作及维修技术、沼气建设及维护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及农村社会管理知识等,帮助农民撑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对在农业领域有创业意愿和创业基础的青年农民,特别是农村初中、高中毕业后未能升学的两后生、复转军人、返乡农民工,以激发创业热情、教授农业创业知识和相关技能为主要内容开展农业创业培训,指导农民确立创业思路,提高农民的创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创业就业或扩大产业经营规模,获取预期的创业就业效果。
2.4整合培训资源,搭建部门协作、资源配置合理的良好格局
现阶段,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主要涉及到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技、扶贫、教育、农业等政府部门及其他社会培训机构,各部门开展的培训各有侧重,各具优势。各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不可避免地形成为了相同目标实施的各类培训项目之间相互隔绝,造成了农民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性不强,培训市场无序,出现农民培训在不同水平上重复培训现象,客观上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和整体培训质量的降低。
因此,为了更为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农业、科研、教育等培训资源,必须充分发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主导作用,形成以农业部门为主导,各部门相互协作的有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市、县、乡、村农民培训信息共享平台。尤其是加强县乡村三级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实现培训师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等信息的共享与交流,按培训需求分类型、分层次,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 【发布时间】2017/9/4 15:43:25
- 【点击频次】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