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从速度和节拍入手培养多声部节奏能力

 

【作者】 汤顺娣

【机构】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关于节奏、速度、节拍的概念
        1、什么是节奏?
        广义的节奏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可以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一切具有规则以及各类变异形态的节奏。一般的音乐心理学理论认为,节奏是通过声音的长短和有规律的轻重反复及其各种变化组合,而在听觉心理上形成的感觉,是音乐中时间移动的时值表现。节奏作为音乐时值的表现,包含速度、节奏型、节拍、拍子、重音等等多种要素。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节奏包含了速度和节拍。
        2、什么是速度?
        速度泛指音乐进行的快慢程度。确切地说就是节拍单位每分钟搏动的频率。
        音乐家为了表达音乐情感,塑造音乐形象,选择不同的速度,总的讲,表现激动、兴奋、欢快、活泼的情绪一般都与快速相配合。田园风的比较抒情的采用中速表现,而颂赞的、挽歌、沉痛的回忆等则与慢速相配合。速度改变了,音乐表现的情感也会发生很大变化。
        法国著名乐队指挥查理·蒙士曾说"急板显然不是行板,不是柔版,也不是快板。每一部作品都有它内在的速度,他适合这部作品血肉相连的,正像树枝和树干一样。"可见,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速度演唱,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被选入七年级下册的《唱得响亮》这首歌曲就有两个版本,对梦想的期望,是动感版, 简单而节奏清晰 ,让人听到谈论梦想时淡然而坚定的态度。  又如:七年级下册《中国功夫》中的一段旋律。(《中国功夫》是一首颂扬中国武术的著名经典音乐作品,创作的大气磅礴,极有气魄, 表现出了身为中华民族子孙的自豪感,让人们充分感受其雄健的气魄。)整首歌曲由三个乐段组成,为单三部曲式。其中第一乐段和第二段前四个乐句的旋律节奏等音乐材料完全一样,只是速度不同而已,却有着强烈的对比: 第 1 段速度较慢,表现了英雄吸纳天地之气的雄壮气势。第 2 段速度快了一倍,表现英雄舞刀弄枪的矫健英姿 ,激昂有活力。这种戏剧性的改变,完全是由于速度的不同所造成的。
        3、什么是节拍?
        从物理学角度解释,节拍就是相同时值的有重音及无重音的循环重复。 音乐中重音(强音)和无重音(弱音)的相等的时间片段,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叫做节拍。重音上的叫强拍,无重音上的叫弱拍。每一个完整的节拍就构成一个音乐的小节。如以强、弱的规律循环重复就是二拍子,以强、弱、弱的规律循环重复就是三拍子。节拍在音乐表现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进行曲多用四拍子,可以表现雄壮有力的情绪。圆舞曲则用三拍子。由此可以看出,节拍也是音乐表现的重要要素之一。
        二、速度、节拍与节奏的关系
        速度是音乐节奏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样是三拍子,用快速,会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而用慢速,就会获得优雅、闲适的效果。
        节拍与节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节拍用以组织节奏,也是衡量节奏的尺度,它帮助我们分析和测定节奏的依据。它们的联系在于节奏与节拍同时存在于音乐中,不可分离,它们以音的长短、强弱以及相互关系的固定性和准确性来组织音乐,如果把节奏比作音乐的骨架,那么节拍就是音乐的脉搏。节奏与节拍又是有区别的:节奏具有多样性,是在某种节拍基础上,不同时值(指时间的长短)的音灵活变化的组织形式,但节拍只是强弱规律性的反复交替,没有时值变化。简而言之,"节奏包含着节拍的特点,而节拍却不能概括节奏的全部意义"。
        三、发展速度感、节拍感是培养节奏感的基础。
         节奏感即一个演唱者或演奏者擅于把音乐作品中的时值关系和重音对比的规律表达给听众的能力。
        所谓节奏感好,是指能够依据乐曲的乐思、风格、表情的要求,体现出明确而自然的节拍强弱感,保持速度和节拍的稳定、持续和统一,处理好非均分律动节奏(包括渐快、渐慢、突快、突慢、散板、延长音等),准确表现出非正常节拍特殊的强弱关系(包括渐强、渐弱、突强、突弱等)。
        因此,良好的速度感和节拍感是节奏感的基础。节奏训练的实质就是发展速度感、节拍感、节奏感。也就是说,节奏训练的过程必须是发展这三者的过程。
        四、从发展速度感入手,进行节奏训练
        速度感:就是长时间的、不加快也不减慢地保持音乐作品中已确定下来的速度的能力,即在不需要节拍器的情况下能保持匀速的演奏演唱的能力。匀速,就是拍感的基点。
速度的常用标记见李重光编的《音乐理论基础》中的速度标记一章。
         1、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近似匀速的运动,例如细雨滴滴,海浪起伏,大到昼夜交替,四季循环,小到钉上一颗钉子……匀速的道理不难理解,但我们还是发现学生们的拍感准确度并不相同。因此恒速感的建立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培养速度感的初期,可以借助于节拍器。从儿童学琴到乐队排练,人们广泛使用节拍器来获得有准确的速度。节拍器上标有各种速度,指针发出滴达声来提示你速度的快或慢。
        2、还可以用听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恒速感。给学生多听,对于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有深刻的理解,对音乐的速度引起足够的重视,建立速度的概念。
        3、演唱不同速度的歌曲来锻炼培养音乐的速度感。
        例如《中国功夫》的速度是慢快慢,通过聆听,感知速度带来的不同情绪体验,通过演唱,将快慢快的速度以及随之相伴的情绪形象表现出来,更深切地体会速度带来的效果。《唱得响亮》的抒情中速版本和活泼稍快两个版本的伴奏,都可以让学生尝试。
        4、在刚开始建立恒速感时一定要求学生击拍视唱,再学习指挥图示挥拍视唱。在击拍和挥拍视唱的过程中有利于速度的稳定和保持,所以打拍子是训练和培养速度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5、通过多声部节奏训练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速度感。多声部节奏训练时,学生不仅要注意自己声部的节奏的准确性,还要倾听其它声部的节奏,保持速度的稳定。这种多声部节奏训练,使得各声部之间形成一种制约,是训练速度感的另一个有效途径。
        五、通过发展节拍感来进行节奏训练
        节奏感的基础,是拍感,即能准确掌握每拍的时值。
        20世纪下半叶,简约派在音乐领域,有一种向简单化、纯朴化的回归倾向,它强调对生理节奏的捕捉与适应,主张将人的呼吸作为一种音乐的周期,奥尔夫则认为节拍感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本能。
        任何人都有天生的节拍感。某种程度上,节拍感就是一种时间的运动感,而这种运动感本身就存在于人的自身之中--人的呼吸动作、心跳节律,匀速行走、跑步等动作…… 
        节拍感是乐感中非常宝贵的一种,但现在的音乐教育,并不是很注重节拍的重要性。节拍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老练基础功扎实的音乐教授完全可以无难度分辨,准确度极高。
        训练节奏感必须先培养节拍感,建立起身体内部钟摆的感觉,逐步培养内心节奏感。一些打击乐手,在打一些很简单的节奏时,让你觉得特别好听。这是因为他的节拍卡的非常准,不拖不抢,或者说晃动比较小,力度配合很到位。很多人的节奏也是对的,也在拍子里,但是无法打动你。这就是节拍不稳晃,力度不对造成节奏差那么一点点,让人觉得很难受。
        著名打击乐手手赵牧阳答如何培养稳定、准确的节奏感:"抱着节拍器睡觉"。这一方面说明节拍器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良好的节拍感是获得节奏感的前提。培养节拍感是开展节奏感训练的基础,它可以为学习节奏打好前期铺垫。我们可以用节拍器来进行数拍练习。先一拍一个音,一拍两个音,一拍三个音,一拍四个音地跟着节拍器用嘴数拍练习,然后自己数着均衡的口令走路或跑步练习。这样容易让均衡的节拍感觉牢固在心中,能够有一个内心的均衡速度和节拍意识。
        1、节拍感可在演唱、演奏中获得发展。
        (1)单手持笔,轻敲桌面,分别用中速、快速、慢速三种速度练习,打出非常均匀、准确、无轻重音的点子。
        (2)同样的方法,加上2/4的强、弱,3/4的强、弱、弱,4/4的强、弱、次强、弱,以及其他种节拍强弱关系。
        (3)双手持笔,一只手一拍敲一下,另一只手同时每拍均匀敲两下,再练习每拍均匀敲四下,均匀再敲三下。开始不管节拍,只求均匀,然后再加上节拍。
        (4)两手交换。
        (5)速度也可适当改变,但每拍四下的速度不宜太快。
        这些练习都不复杂,但熟练掌握,将能有效地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节拍感和节奏感基础。
        2、选用舞曲风格的歌曲和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来培养学生的节拍感。在教学中,当学生难以判断歌曲的节拍时,可以用3拍子的舞曲和四拍子的进行曲来让学生分辨,然后再回到歌曲中去,让学生对节拍对音乐风格的影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3、利用声势和律动进行节拍节奏训练。
        (1)声势是将人的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音乐活动。它由拍手、跺脚、拍腿、捻指这四个基本形式,是人最自然的动作,不需要什么动作技术训练就可以进入节奏教学,所以运用起来既简单又有趣,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即兴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在节奏教学中引入拍手、拍腿 、跺脚、捻指的奥尔夫声势设计,训练孩子身体各个部位的平衡及与他人合作能力。在看似简单却变化无穷的节拍节奏声势训练学生匀速拍率感,通过声势训练培养学生稳定的节拍感。
        (2)律动即运用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通过感受节奏律动内化为动态的心理平衡能力。律动是一种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强调唤起人的音乐才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著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曾说过"体感是生命"。将音乐与体态律动相结合,通过感知先行,培养学生的听觉,发展节奏和韵律感的感受能力。
        例如:《渴望春天》,这首歌曲蹦擦擦蹦擦擦的6拍子节拍感很强。然而农村中学的孩子一开始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感觉。但当老师带着他们边听边做律动时,明显地感觉到了不同--是带着律动聆听这首歌时唤起了体感,而律动动作又有助于表现音乐。
        4、将节拍与其派生出的节奏结合成双(多)声部节奏进行训练。
        多声部节奏训练必须由浅入深 , 循序渐进,教师的教学进度始终要以学生的能力发展状况为主要依据 。将节拍和节奏结合成双(多)声部节奏训练就是一种小步子的教学,不会给学生在多声部的认知上增加负担。这种多声部节奏训练方式具体来说有下列几种:
        (1)学生合着伴奏进行击拍练习或是进行边拍节拍边演唱歌曲的组合练习。
        (2)将节奏与节拍的对照与结合,分成两组,一组拍稳定的节拍,另一组拍击从歌曲中分离出来的节奏。
         学生分成两个声部,采用不同音色的乐器,一个声部敲击节拍,另一个声部敲击节奏型,结合相对比的二声部进行训练;
 一人演奏两个声部,脚踏节拍,手拍歌曲中分离出来的节奏 。
        (3)一组学生演唱歌曲,一组学生演奏节奏型,一组学生敲击节拍进行伴奏。这就是一个简单易操作的多声部节奏训练。
        例如:八年级上册《青春舞曲》
 

 

 


        在与节拍的比较中,学生感受到了节奏的变化,专注力和身体的协调配合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 【发布时间】2017/9/27 11:40:53
  • 【点击频次】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