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感受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
【正文】学生良好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能力是一切语文活动的基础。在《课程标准》中,语文学习的阶段目标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部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理解、传承、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语文教师对当今课堂教学的实施,对课程教材的运用及开发,对学生评价的操作,都影响到对学生语言感受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我从教师应具备的语言素养、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训练语言的教材开发、学生评价四方面出发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一、丰厚的语言积淀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魅力
老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他的课堂才能纵横捭阖,教师紧凑得体的语言,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思接千载,使课堂在严肃而又活跃的氛围中有序进行。
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应是一位情感丰富的教师,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以一篇篇课文为话题,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以生动活泼而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领学生漫步在文学的殿堂,感受语言大师的神奇之笔。教师的语言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前提与“催化剂”。充满魅力的语言虽产生于即兴,但却根植于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育思想,以及那科学、简洁、文明、高雅的语言风格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的,而不是刻意营造的结果。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丰富自已的语言,为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二、让语文课堂成为艺术的殿堂
教师的教学艺术就在采用灵活的方式组织课堂、引领学习之中得以展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只有切实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语感的培养才有保证。请看一位教师在读书交流会中的几段语言:
导入语: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在读书活动发动之初向同学们提出的读书格言:“孔子读书,韦编三绝;匡衡读书,囊萤夜读;孙康读书,凿壁偷光;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高尔基集蜡读书,张海迪身残不忘读书。同学们,我们就要效仿古人的读书精神,同时,我们的读书目标又要高于古人,既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更为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努力读书、认真读书!”今天,同学们就来展示一下自己的读书收获。
过渡语之一:品读一篇好的文章,就如同品尝一杯甘醇的美酒,让人沉醉其中,回味无穷。让我们挑战第二关——美文佳句诵读,尽情发挥你的朗读才能吧!(教师借助课件中配乐朗诵和欣赏,把学生的诵读推向了高潮。)
……
老师的教学充分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学语言音韵铿锵,平仄和谐,学生徜徉在教师的引领中,在充满魅力的语言中感受熏陶,这诗一般激情昂扬的语言促进了学生智慧的生成、情感的涌动、心灵的放飞,为课堂教学增设一个个亮点,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及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开发语言训练教材,夯实课外阅读计划和目标
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学习语文的范围就有多大,运用语文的范围就有多大。而语文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充分挖掘和利用广阔的语文环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充分沟通语文和生活的联系。
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设计了一套语言训练教材,设立语言训练课并布置相关的语言训练作业,试用了一年,感觉效果不错。语言训练课分别是“看图说话课” “四季佳作赏读课” “名家推介会” “读书推介会” “时事报道课” “昌乐人说昌乐” “经典诵读”“快乐周末” “编演课本剧” “谈天说地故事会” “生活小镜头”等等语言训练内容都很有实效。只要教师有心在学生的语言训练上下功夫,天地宇宙、山水花木、飞禽走兽及生活中的人和事,无一不是训练的源头活水,教师尽可以信手拈来,为教学、训练所用。
四、教学实施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评价,看似课堂教学中微不足道的地方,在背后隐含的内容却是十分丰富的,教师若能高明地评价,从学生的语言及课堂表现中提炼出有利于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发展学生的内容,并且及时地组织出艺术的语言,就能让自己的课堂焕发出不能预设的精彩,就会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评价不是一味地叫好。学生固然需要鼓励,但是缺乏激励性、不求实际的廉价表扬,非但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反而会把他们引向思维的歧途甚至步入思维的误区。精湛得体、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评价,无论是传授文化知识、培养能力技巧,还是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都是非常值得研究。
在对学生语言感受力和表达能力的评价中,我从口语形式和书面形式两方面进行了研究。
口语形式就是教师及时组织有声语言或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教师的口语评价可从“准确得体”、“生动丰富”、“机智巧妙”、“诙谐幽默”、“独特创新”这五方面研究。如:“你说得很流畅,若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读得真好听,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评价语言不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
书面形式则相当于一个荣誉台,分为家长评价栏、学生评价栏、教师评价栏:建立星级排行榜,榜中出示明确的达成目标,并根据学生的个体表现即时加星,以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一段时间下来,学生能明晰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或过失,这对学生训练语言的主动性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总之,教师组织语言的灵活性和艺术性、对语言训练的认识和设想等都将对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能力训练产生直接的影响。窦桂梅老师也用诗一样的语言,揭示了语文课堂的真谛:“母语是人成长的精神的河床(源头和河流),母语是温暖的、可亲的,母语学习应是简单的、快乐的,在母亲和教师温暖的怀抱里,儿童通过阅读接受母语的感染和熏陶,语言在生长,精神在拔节。”
语文教师应在提升自身语言素养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技能,灵活开发训练教材,即时有效评价学生,为儿童的快乐健康成长培植生命的沃土,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对当今课堂教学的实施,对课程教材的运用及开发,对学生评价的操作,都影响到对学生语言感受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我从教师应具备的语言素养、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训练语言的教材开发、学生评价四方面出发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一、丰厚的语言积淀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魅力
老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他的课堂才能纵横捭阖,教师紧凑得体的语言,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思接千载,使课堂在严肃而又活跃的氛围中有序进行。
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应是一位情感丰富的教师,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以一篇篇课文为话题,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以生动活泼而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领学生漫步在文学的殿堂,感受语言大师的神奇之笔。教师的语言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前提与“催化剂”。充满魅力的语言虽产生于即兴,但却根植于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育思想,以及那科学、简洁、文明、高雅的语言风格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的,而不是刻意营造的结果。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丰富自已的语言,为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二、让语文课堂成为艺术的殿堂
教师的教学艺术就在采用灵活的方式组织课堂、引领学习之中得以展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只有切实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语感的培养才有保证。请看一位教师在读书交流会中的几段语言:
导入语: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在读书活动发动之初向同学们提出的读书格言:“孔子读书,韦编三绝;匡衡读书,囊萤夜读;孙康读书,凿壁偷光;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高尔基集蜡读书,张海迪身残不忘读书。同学们,我们就要效仿古人的读书精神,同时,我们的读书目标又要高于古人,既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更为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努力读书、认真读书!”今天,同学们就来展示一下自己的读书收获。
过渡语之一:品读一篇好的文章,就如同品尝一杯甘醇的美酒,让人沉醉其中,回味无穷。让我们挑战第二关——美文佳句诵读,尽情发挥你的朗读才能吧!(教师借助课件中配乐朗诵和欣赏,把学生的诵读推向了高潮。)
……
老师的教学充分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学语言音韵铿锵,平仄和谐,学生徜徉在教师的引领中,在充满魅力的语言中感受熏陶,这诗一般激情昂扬的语言促进了学生智慧的生成、情感的涌动、心灵的放飞,为课堂教学增设一个个亮点,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及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开发语言训练教材,夯实课外阅读计划和目标
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学习语文的范围就有多大,运用语文的范围就有多大。而语文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充分挖掘和利用广阔的语文环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充分沟通语文和生活的联系。
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设计了一套语言训练教材,设立语言训练课并布置相关的语言训练作业,试用了一年,感觉效果不错。语言训练课分别是“看图说话课” “四季佳作赏读课” “名家推介会” “读书推介会” “时事报道课” “昌乐人说昌乐” “经典诵读”“快乐周末” “编演课本剧” “谈天说地故事会” “生活小镜头”等等语言训练内容都很有实效。只要教师有心在学生的语言训练上下功夫,天地宇宙、山水花木、飞禽走兽及生活中的人和事,无一不是训练的源头活水,教师尽可以信手拈来,为教学、训练所用。
四、教学实施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评价,看似课堂教学中微不足道的地方,在背后隐含的内容却是十分丰富的,教师若能高明地评价,从学生的语言及课堂表现中提炼出有利于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发展学生的内容,并且及时地组织出艺术的语言,就能让自己的课堂焕发出不能预设的精彩,就会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评价不是一味地叫好。学生固然需要鼓励,但是缺乏激励性、不求实际的廉价表扬,非但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反而会把他们引向思维的歧途甚至步入思维的误区。精湛得体、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评价,无论是传授文化知识、培养能力技巧,还是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都是非常值得研究。
在对学生语言感受力和表达能力的评价中,我从口语形式和书面形式两方面进行了研究。
口语形式就是教师及时组织有声语言或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教师的口语评价可从“准确得体”、“生动丰富”、“机智巧妙”、“诙谐幽默”、“独特创新”这五方面研究。如:“你说得很流畅,若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读得真好听,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评价语言不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
书面形式则相当于一个荣誉台,分为家长评价栏、学生评价栏、教师评价栏:建立星级排行榜,榜中出示明确的达成目标,并根据学生的个体表现即时加星,以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一段时间下来,学生能明晰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或过失,这对学生训练语言的主动性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总之,教师组织语言的灵活性和艺术性、对语言训练的认识和设想等都将对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能力训练产生直接的影响。窦桂梅老师也用诗一样的语言,揭示了语文课堂的真谛:“母语是人成长的精神的河床(源头和河流),母语是温暖的、可亲的,母语学习应是简单的、快乐的,在母亲和教师温暖的怀抱里,儿童通过阅读接受母语的感染和熏陶,语言在生长,精神在拔节。”
语文教师应在提升自身语言素养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技能,灵活开发训练教材,即时有效评价学生,为儿童的快乐健康成长培植生命的沃土,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 【发布时间】2017/9/27 11:52:49
- 【点击频次】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