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音乐课堂中渗透品德教育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本文简要阐述中外音乐教育家对音乐的德育功能的重要性的基本认识,认为品德教育对于当代小学生尤其重要,并以课堂教学实例剖析了音乐作品与品德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小学 音乐课堂 品德教育 重要性
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之前可有可无的音乐课、美术课,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上,受到学校、教师的重视。自古以来,中外音乐家都对音乐的德育作用予以高度的评价。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倡音乐教育的大师孔子说:“广博易良,乐教也。”他还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指出了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对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
音乐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很多音乐作品都是表现爱祖国、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主题的。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远大理想,引导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和谐互助,帮助学生承袭先辈的革命传统,坚定吃苦耐劳、奋勇拼搏的决心和勇气,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一、在歌曲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歌曲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收入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不但旋律优美、朗朗上口,演唱形式也丰富多样,而且我们身边也有很多通俗易懂,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的歌曲。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歌曲的特点,围绕音乐形象,组织开展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各种音乐活动,用旋律来触动学生的情感,用歌词来震撼学生的心灵,在提高学生演唱能力的同时,激励学生认识人生、端正生活态度,培养各种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高尚情操,塑造健康人格。同时,我们还可以整合、利用课程资源,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局限,将本地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纳入音乐教育体系中,加深学生对家乡悠久文化历史的了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对家乡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理想的憧憬,而且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生动、深刻、有效地达到爱国、爱党、爱乡、爱社会、爱文化和陶冶情操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看到她们的舞姿,听着她们的歌谣,就会有一种着了魔的感觉,思想会融入她们的舞姿和歌谣之中,呼吸也会跟着旋律和节拍起伏,看了久久不能忘怀。我想说,我爱家乡的音乐,因为,艺术的背后是智慧。我爱艺术,爱它的复杂,爱它的多彩多姿。”还有一位同学说:“通过学习,不仅使我了解了家乡少数民族的音乐,而且还学到了这些人民善良朴实的优秀品质,以及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让我们在歌声中去宏扬民间音乐文化,让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我们的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是歌声最美的民族。”
例如,教唱学生《义勇军进行曲》及抗日歌曲的时候,首先介绍歌曲创作年代的革命背景,然后结合影视资料使学生对当时的革命形势产生直观的印象,继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播放歌曲给学生听,对歌词、旋律进行详解,引导学生感受革命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自由和解放而表现出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使他们充分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人经过流血牺牲换来的,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在欣赏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音乐欣赏教学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聆听、感知和联想,使学生产生一种身心愉悦的审美体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时,要紧紧围绕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等,把作品中蕴含的音乐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使学生顺着教师的指引进入到音乐所创造的意境中去,感受音乐的美妙,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例如,在进行歌曲《鼓浪屿之波》欣赏教学时,我通过对歌词的解析,向学生传递“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亲人团圆”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他们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贡献智慧和力量。我通过对歌曲乐段、乐句旋律、节奏、拍子等的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我”那深沉、绵长的热爱家乡、思念故乡之情,激发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亲人之情。
三、在实践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利用音乐练习的契机,渗透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指导学生排笛的口型练习时,我们会发现,对于刚接触排笛的学生来说,一切是那么新鲜:排笛的样子好可爱,发出的声音真好听,不同的键发出的声音竟然是不同的,等等。刚开始练习口型,学生很有兴致。但时间长了,练习得多了,学生对于这样单调的口型练习就会慢慢失去兴趣,进而产生偷懒、懈怠的情绪。发现这一苗头后,教师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如揪错法、比赛法等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并鼓励学生要持之以恒,教育他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
四、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音乐教育不能拘泥于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学习音乐知识,完善音乐技能,提高自身音乐修养。如组织学生建立合唱队、演奏队、排笛组、行进鼓组等,定期开展集体音乐活动。在各小组进行集体活动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使他们发挥各自的优点和特长,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开展音乐活动。教师在各小组中协调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团结协作,高质、优效地进行音乐作品的学习、练习、创新。通过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学生逐渐成长,培养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继而把这种品德化为时刻维护班级荣誉、保护集体利益的实际行动。教师要抓住这有利的教育契机,进而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总之,提高思想品德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有助于教师精研教材内容,广泛阅览涉略各类音乐音响、音像,并能扩充音乐教材,通过各类音乐的引荐和普及,提高教师及学校对品德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在品德方面起着辅助教育学生的作用,引导学生能在正确的人生轨道上健康成长,这些都是音乐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贝多芬说:“音乐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他的意思是音乐是抒发作曲家心灵深处的情感与感受,正所谓“乐如其人”的意思是作曲家的音乐与他的品格与气质一样。音乐既抒发了作曲家的灵魂诉说,也将他的道德观、世界观和情感融于一体,作为学习者和欣赏者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应该能够从中感受到作曲家所要传达的情感与诉说,感受到作曲家品德和人格力量。教师将作曲家在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信息细细讲解给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感受旋律美、和声美、结构美的同时,感知作曲家的心灵美,进而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以崇高的情感、高尚的情操、美丽的心灵,达到品德教育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 音乐课堂 品德教育 重要性
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之前可有可无的音乐课、美术课,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上,受到学校、教师的重视。自古以来,中外音乐家都对音乐的德育作用予以高度的评价。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倡音乐教育的大师孔子说:“广博易良,乐教也。”他还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指出了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对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
音乐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很多音乐作品都是表现爱祖国、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主题的。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远大理想,引导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和谐互助,帮助学生承袭先辈的革命传统,坚定吃苦耐劳、奋勇拼搏的决心和勇气,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一、在歌曲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歌曲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收入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不但旋律优美、朗朗上口,演唱形式也丰富多样,而且我们身边也有很多通俗易懂,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的歌曲。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歌曲的特点,围绕音乐形象,组织开展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各种音乐活动,用旋律来触动学生的情感,用歌词来震撼学生的心灵,在提高学生演唱能力的同时,激励学生认识人生、端正生活态度,培养各种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高尚情操,塑造健康人格。同时,我们还可以整合、利用课程资源,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局限,将本地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纳入音乐教育体系中,加深学生对家乡悠久文化历史的了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对家乡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理想的憧憬,而且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生动、深刻、有效地达到爱国、爱党、爱乡、爱社会、爱文化和陶冶情操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看到她们的舞姿,听着她们的歌谣,就会有一种着了魔的感觉,思想会融入她们的舞姿和歌谣之中,呼吸也会跟着旋律和节拍起伏,看了久久不能忘怀。我想说,我爱家乡的音乐,因为,艺术的背后是智慧。我爱艺术,爱它的复杂,爱它的多彩多姿。”还有一位同学说:“通过学习,不仅使我了解了家乡少数民族的音乐,而且还学到了这些人民善良朴实的优秀品质,以及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让我们在歌声中去宏扬民间音乐文化,让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我们的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是歌声最美的民族。”
例如,教唱学生《义勇军进行曲》及抗日歌曲的时候,首先介绍歌曲创作年代的革命背景,然后结合影视资料使学生对当时的革命形势产生直观的印象,继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播放歌曲给学生听,对歌词、旋律进行详解,引导学生感受革命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自由和解放而表现出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使他们充分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人经过流血牺牲换来的,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在欣赏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音乐欣赏教学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聆听、感知和联想,使学生产生一种身心愉悦的审美体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时,要紧紧围绕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等,把作品中蕴含的音乐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使学生顺着教师的指引进入到音乐所创造的意境中去,感受音乐的美妙,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例如,在进行歌曲《鼓浪屿之波》欣赏教学时,我通过对歌词的解析,向学生传递“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亲人团圆”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他们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贡献智慧和力量。我通过对歌曲乐段、乐句旋律、节奏、拍子等的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我”那深沉、绵长的热爱家乡、思念故乡之情,激发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亲人之情。
三、在实践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利用音乐练习的契机,渗透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指导学生排笛的口型练习时,我们会发现,对于刚接触排笛的学生来说,一切是那么新鲜:排笛的样子好可爱,发出的声音真好听,不同的键发出的声音竟然是不同的,等等。刚开始练习口型,学生很有兴致。但时间长了,练习得多了,学生对于这样单调的口型练习就会慢慢失去兴趣,进而产生偷懒、懈怠的情绪。发现这一苗头后,教师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如揪错法、比赛法等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并鼓励学生要持之以恒,教育他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
四、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音乐教育不能拘泥于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学习音乐知识,完善音乐技能,提高自身音乐修养。如组织学生建立合唱队、演奏队、排笛组、行进鼓组等,定期开展集体音乐活动。在各小组进行集体活动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使他们发挥各自的优点和特长,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开展音乐活动。教师在各小组中协调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团结协作,高质、优效地进行音乐作品的学习、练习、创新。通过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学生逐渐成长,培养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继而把这种品德化为时刻维护班级荣誉、保护集体利益的实际行动。教师要抓住这有利的教育契机,进而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总之,提高思想品德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有助于教师精研教材内容,广泛阅览涉略各类音乐音响、音像,并能扩充音乐教材,通过各类音乐的引荐和普及,提高教师及学校对品德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在品德方面起着辅助教育学生的作用,引导学生能在正确的人生轨道上健康成长,这些都是音乐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贝多芬说:“音乐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他的意思是音乐是抒发作曲家心灵深处的情感与感受,正所谓“乐如其人”的意思是作曲家的音乐与他的品格与气质一样。音乐既抒发了作曲家的灵魂诉说,也将他的道德观、世界观和情感融于一体,作为学习者和欣赏者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应该能够从中感受到作曲家所要传达的情感与诉说,感受到作曲家品德和人格力量。教师将作曲家在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信息细细讲解给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感受旋律美、和声美、结构美的同时,感知作曲家的心灵美,进而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以崇高的情感、高尚的情操、美丽的心灵,达到品德教育的教学目标。
- 【发布时间】2017/9/27 12:03:02
- 【点击频次】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