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彰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效率,初步获得现实生活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要求一线广大教师必须确立课程资源意识,注重彰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本身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独特魅力 体会 感悟
笔者在最近的校际间教研活动和校本教研活动中听了几位老师执教的小学语文课,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的课堂魅力。下面笔者就跟各位教育同仁谈几点收获与感悟: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显现朗读的魅力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朗读就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种抽象的视觉信息为丰富的听觉信息。如果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可以说是一种再创造。古人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最近的教研活动中,临校一位老教师运用评书风格,从读题目,读人物外貌,读人物语言,读人物动作,几个方面的细读,引导学生边读边理解故事的情节、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等特点。而在第二课时,这位老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棒打”换成“棒扫”好不好?让学生读课题,问:为什么用打?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朗读突出不同的理解:要冲棒打洪教头,突出林冲打掉洪教头的狂妄、无礼、骄傲,打出林冲的谦虚、知礼、忍让。学生通过不断地朗读,从而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接着这位教师再让学生读读人物的外貌:比武前,“只见来者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比武后,“洪教头满脸差惭,灰溜溜地走开”。前后对比,读出了洪教头的狂妄,读出了洪教头的“羞”“惭”。使学生站在人性的角度对洪教头又有了新的发现:“歹人也有可爱之处。”
可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语文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朗读,只钟情于对文质兼美的课文进行细琐分散、支离破碎的分析,舍不得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似乎不能出分数、不能直接见效果的朗读上。
其实朗读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再现,也是一种再创造。
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早已为朗读下了定义:
朗读,是进行语言、情感熏陶的一种学习活动。
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
朗读,是讲求语言准确、语流顺畅的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
朗读,是用声音来传达作品内蕴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
朗读,是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
朗读,是一门用心来揣摩、用情来表达的声情并茂的艺术,是欣赏词句的艺术,是调动情感的艺术,是拨动心弦的艺术。
因此笔者建议一线教师应让朗读贯穿于语文课教学的全过程,把躺着的文字变成立体可感的形象,进而在对语调的抑扬顿挫中感受文中情感的起伏。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凸现氛围的魅力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中表露。值得说明的是,民主平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学生是与老师是平等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权利、尊严、思想感情和需要;第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包括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同时学生又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课,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回答得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老师不是表扬他勇于说不,以及敢于否定的勇气,而是强忍着自己内心的不快,马上补充一个自认为是正确的答案。请问这种做法怎么会自由宽松,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例如笔者以前在执教《落花生》时,第一步,让学生理解对比的写法,知道是把落花生与苹果等对比起来写的。第二步是让学生找出对比方面,学生找到了“理”与“挂”,“枝上”与“地下”、“高高”与“矮矮”、“一见就生……”与“必须挖起来才知道”等四组对比词语,感受落花生与苹果的鲜明区别。第三步,让学生自读自谈,体会落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品格。第四步,师生相互品读,先由学生朗读、师生评议,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品尝,体会师生读得好在哪儿,哪儿需要改进,从读的情感和技巧两方面品析,在品味赏析中感悟,在品味赏析中提高。
此外,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独特感受。因为语文学习是一种个体化行为,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阅读同一个文本,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学习《落花生》,有的学生认为花生的品质值得学习,但是有的学生却认为现代社会要有竞争意识,要善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如果都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没有单位会用你,所以在现代社会,苹果、桃子、石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又如教学《乡下孩子》这一课,有的孩子想起了爸爸、妈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无微不至的关怀,有的孩子产生了对农村生活挖野菜、逮小鱼的向往,这些都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意识,应该给予鼓励、提倡和培养,不能一概而论、全盘否定。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展现语言的魅力
言为心声,言如其人,言与心,与思想互为表里。好的教育教学语言,能够打动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智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决定成败的重要作用。而过度语言是展示教师个人魅力,展示语言魅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它还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氛围,调整教学节奏的作用。它可以造成学生的“悬念”,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内容,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追求答案的渴望心理,最终达到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的目的。吴老师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总结时:因为文章就是这样抓住一个“冷”,展现出了小女孩残酷的现实生活,天气是寒冷,但更无法抵御的是周围的冷漠。可怜的小女孩将会如何度过这样的漫漫长夜呢?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窦老师展现了语言的风采:“好文在手,需得朗朗上口”、“歹人不妨也有可爱之处”……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它能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德国海因?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更能为之接受。”教学幽默语言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实情,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的一种含蓄精练、诙谐有趣、意味深长、富有哲理,能给人启迪的语言,它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在课堂教学中如能运用得当,便会使教学语言具有针对性、情趣性、启发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游园不值》这首诗时,忽然一位迟到的学生“砰”的一声,推门而入,径直入座,这位教师就诗取材,问道:“‘小扣柴门久不开’,诗人去拜访朋友,为什么是‘小扣’而不是‘猛扣’呢?”学生议论了一番,有的学生说,因为诗人知书达礼有教养,讲礼貌。然后这位教师走到迟到的学生身边,弯腰轻声地问他:“你说大家说得对吗?你赞成‘小扣’还是‘猛扣’?”这位同学脸红了,同学们也笑了起来,在笑声中大家都受到了教育和感化。
适时地运用幽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教师必须加强思想文化的修养,丰富铸炼自己的语言。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诚然,要做到以上这几点,我们语文课教师的头脑中要有足够的信息存储量。只有这样,才能侃侃而谈、娓娓而叙、旁征博引、巧妙点拨,才能在总体上达到“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若行云流水般的境界。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体现感悟的魅力
每篇课文都要感悟多方面的内容,而每一方面内容都只能蜻蜓点水,泛泛而悟,如过眼烟云总不会有什么效果,因此应步步聚焦,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如在《威尼期的小艇》教学中,执教者让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假如你坐在小艇里游览威尼斯,会有怎样的感受?这情趣表现在哪儿呢?如果你坐在小艇你有什么感受,还有哪些情趣?引导学生抓住“情趣”这一特点,体会说不完的情趣。再如某教师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节课时,紧扣“冷”这一个字,让学生研读课文,从家庭、环境、社会三个层面体会“冷”。而在执教《唯一的听众》时,让学生走进文本围绕三次“平静地望着我”,通过朗读进行揣磨人物心理活动。
总之,新课程有新的理念,我们教师必须要有新的做法和想法,而不能循规蹈矩,否则,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将会是一句空话。当然,驾驭语文课堂教学的能力,不是因我们的预设而产生精彩,因积累而沉淀成的艺术魅力是不能复制到我们的现实教学中去的,然而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对于构建有效课堂,却能给我们以多种启迪和感悟,给我们深远的影响,从而促使我们敢于打破常规,大胆尝试,从而推动我们进行教学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独特魅力 体会 感悟
笔者在最近的校际间教研活动和校本教研活动中听了几位老师执教的小学语文课,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的课堂魅力。下面笔者就跟各位教育同仁谈几点收获与感悟: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显现朗读的魅力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朗读就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种抽象的视觉信息为丰富的听觉信息。如果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可以说是一种再创造。古人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最近的教研活动中,临校一位老教师运用评书风格,从读题目,读人物外貌,读人物语言,读人物动作,几个方面的细读,引导学生边读边理解故事的情节、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等特点。而在第二课时,这位老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棒打”换成“棒扫”好不好?让学生读课题,问:为什么用打?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朗读突出不同的理解:要冲棒打洪教头,突出林冲打掉洪教头的狂妄、无礼、骄傲,打出林冲的谦虚、知礼、忍让。学生通过不断地朗读,从而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接着这位教师再让学生读读人物的外貌:比武前,“只见来者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比武后,“洪教头满脸差惭,灰溜溜地走开”。前后对比,读出了洪教头的狂妄,读出了洪教头的“羞”“惭”。使学生站在人性的角度对洪教头又有了新的发现:“歹人也有可爱之处。”
可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语文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朗读,只钟情于对文质兼美的课文进行细琐分散、支离破碎的分析,舍不得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似乎不能出分数、不能直接见效果的朗读上。
其实朗读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再现,也是一种再创造。
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早已为朗读下了定义:
朗读,是进行语言、情感熏陶的一种学习活动。
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
朗读,是讲求语言准确、语流顺畅的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
朗读,是用声音来传达作品内蕴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
朗读,是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
朗读,是一门用心来揣摩、用情来表达的声情并茂的艺术,是欣赏词句的艺术,是调动情感的艺术,是拨动心弦的艺术。
因此笔者建议一线教师应让朗读贯穿于语文课教学的全过程,把躺着的文字变成立体可感的形象,进而在对语调的抑扬顿挫中感受文中情感的起伏。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凸现氛围的魅力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中表露。值得说明的是,民主平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学生是与老师是平等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权利、尊严、思想感情和需要;第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包括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同时学生又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课,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回答得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老师不是表扬他勇于说不,以及敢于否定的勇气,而是强忍着自己内心的不快,马上补充一个自认为是正确的答案。请问这种做法怎么会自由宽松,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例如笔者以前在执教《落花生》时,第一步,让学生理解对比的写法,知道是把落花生与苹果等对比起来写的。第二步是让学生找出对比方面,学生找到了“理”与“挂”,“枝上”与“地下”、“高高”与“矮矮”、“一见就生……”与“必须挖起来才知道”等四组对比词语,感受落花生与苹果的鲜明区别。第三步,让学生自读自谈,体会落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品格。第四步,师生相互品读,先由学生朗读、师生评议,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品尝,体会师生读得好在哪儿,哪儿需要改进,从读的情感和技巧两方面品析,在品味赏析中感悟,在品味赏析中提高。
此外,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独特感受。因为语文学习是一种个体化行为,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阅读同一个文本,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学习《落花生》,有的学生认为花生的品质值得学习,但是有的学生却认为现代社会要有竞争意识,要善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如果都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没有单位会用你,所以在现代社会,苹果、桃子、石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又如教学《乡下孩子》这一课,有的孩子想起了爸爸、妈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无微不至的关怀,有的孩子产生了对农村生活挖野菜、逮小鱼的向往,这些都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意识,应该给予鼓励、提倡和培养,不能一概而论、全盘否定。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展现语言的魅力
言为心声,言如其人,言与心,与思想互为表里。好的教育教学语言,能够打动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智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决定成败的重要作用。而过度语言是展示教师个人魅力,展示语言魅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它还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氛围,调整教学节奏的作用。它可以造成学生的“悬念”,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内容,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追求答案的渴望心理,最终达到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的目的。吴老师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总结时:因为文章就是这样抓住一个“冷”,展现出了小女孩残酷的现实生活,天气是寒冷,但更无法抵御的是周围的冷漠。可怜的小女孩将会如何度过这样的漫漫长夜呢?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窦老师展现了语言的风采:“好文在手,需得朗朗上口”、“歹人不妨也有可爱之处”……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它能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德国海因?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更能为之接受。”教学幽默语言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实情,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的一种含蓄精练、诙谐有趣、意味深长、富有哲理,能给人启迪的语言,它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在课堂教学中如能运用得当,便会使教学语言具有针对性、情趣性、启发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游园不值》这首诗时,忽然一位迟到的学生“砰”的一声,推门而入,径直入座,这位教师就诗取材,问道:“‘小扣柴门久不开’,诗人去拜访朋友,为什么是‘小扣’而不是‘猛扣’呢?”学生议论了一番,有的学生说,因为诗人知书达礼有教养,讲礼貌。然后这位教师走到迟到的学生身边,弯腰轻声地问他:“你说大家说得对吗?你赞成‘小扣’还是‘猛扣’?”这位同学脸红了,同学们也笑了起来,在笑声中大家都受到了教育和感化。
适时地运用幽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教师必须加强思想文化的修养,丰富铸炼自己的语言。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诚然,要做到以上这几点,我们语文课教师的头脑中要有足够的信息存储量。只有这样,才能侃侃而谈、娓娓而叙、旁征博引、巧妙点拨,才能在总体上达到“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若行云流水般的境界。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体现感悟的魅力
每篇课文都要感悟多方面的内容,而每一方面内容都只能蜻蜓点水,泛泛而悟,如过眼烟云总不会有什么效果,因此应步步聚焦,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如在《威尼期的小艇》教学中,执教者让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假如你坐在小艇里游览威尼斯,会有怎样的感受?这情趣表现在哪儿呢?如果你坐在小艇你有什么感受,还有哪些情趣?引导学生抓住“情趣”这一特点,体会说不完的情趣。再如某教师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节课时,紧扣“冷”这一个字,让学生研读课文,从家庭、环境、社会三个层面体会“冷”。而在执教《唯一的听众》时,让学生走进文本围绕三次“平静地望着我”,通过朗读进行揣磨人物心理活动。
总之,新课程有新的理念,我们教师必须要有新的做法和想法,而不能循规蹈矩,否则,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将会是一句空话。当然,驾驭语文课堂教学的能力,不是因我们的预设而产生精彩,因积累而沉淀成的艺术魅力是不能复制到我们的现实教学中去的,然而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对于构建有效课堂,却能给我们以多种启迪和感悟,给我们深远的影响,从而促使我们敢于打破常规,大胆尝试,从而推动我们进行教学研究。
- 【发布时间】2017/10/30 9:24:51
- 【点击频次】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