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德育渗透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的具有许多优越条件。通过深钻教材,找准教材中的德育“触”发点、应运汉字书写的结构特点进行和谐教育、利用课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积累名言警句,实施励志教育、通过文中关键语段,启迪学生奉献精神等方面,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利用小学语文教材和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 小学 语文教学 学生 德育渗透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如何将知识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起来,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目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课改明确指出,在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寓教于乐,以学生为本,使学生易于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感受人文熏陶、情感感染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
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一些做法。
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的具有许多优越条件。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实施德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就是教师凭借小学语文教材,课堂中进行爱国教育,发挥自身优良品德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深钻教材,找准教材中的德育“触”发点。
语文是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它可以传承文化,传达社会价值观,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深钻教材,找准教材中的情感“触”发点,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从而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智全面发展。
1、应运汉字书写的结构特点进行和谐教育。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把汉字的间架结构可比作一个家庭或集体,进而进行和谐教育。一个汉字往往由偏旁和一两个字组成一个新字,书写过程中只有兼顾相互之间的结构特点,结构是相互支撑,互相依靠的,注意大小和谐,方能将字写得漂亮方正。就像我们的家庭一样,每个人之间要相互团结、合作,互相谦让,互相帮助,这样的家庭才会和谐而美好,集体的和谐亦如此。
2、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有明确的主题思想,都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但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意图却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不采取直接表达方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找准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借助扎实有效的语文实践,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如在讲解大自然的神奇之时,教师通过提问:太阳把它的金光往树木、鲜花上一洒,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此举可巧妙地引导学生的想象之门的开启,一句句充满爱心的话语,伴随着这种真切的情感体验和形象的思维、想象活动,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太阳对鲜花、小树的爱护,也让学生懂得了鲜花、小树对阳光的感谢,此时学生的心中也埋下“爱心”“感恩”的种子。
二、利用课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插图、挂图和电教配套设施直观新颖,符合小学生的观察特点,对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制造氛围,让学生直观感受,有身临其境之感,让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里,激发出情感,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达到陶冶学生情操,获得思想启迪的作用。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后,利用插图,进一步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这幅插图中的残垣断壁告诉了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圆明园曾经很辉煌。”“告诉我们不要忘记历史。”……学生的这些回答,只是停留在课文思想内容这个层面上,没有想到自己肩负的使命。继而可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中圆明园被毁灭的那个片段,并配以解说词,创设的此情景必将对学生产生震动。学生自然会发出“我们不仅要记住这段历史,还要努力学习,长大建设祖国。”这样的声音。通过说教、观图、看视频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通过积累名言警句,实施励志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句,我些名言警句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这些名言警句都具有开朗涵宏的气象与优雅高尚的情怀,它们不仅文笔优美、用词精练,而且意境深邃,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们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一历史名句。除了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以外,进一步拓展,提升到“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教育学生活着要有意义,要有价值,不要碌碌无为一生。让学生初步接受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志当存高远”告诉我们,树立远大志向,要有坚强意志和持久的恒心毅力。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不要留下“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教育学生要有宽广的胸怀。
四、通过文中关键语段,启迪学生奉献精神。
课文教学,关键语段教师一般从分析语言文字入手,触动文章的主题内涵,将文章的思想精华播撤给学生,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得到营养,受到启迪。如《古井》中这一段:那口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有所体悟,提示学生要像古井那样,对人们无所求,却无私地向人们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要像古井那样,我们要有奉献精神等等。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素质培养,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教师应有强烈的“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综观小学语文教材,它浓缩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积淀着人间的真挚情感,传承着人类文明,渗透着正确的价值取向。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更具其深远的现实意义。小学阶段,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语文教学利用其优势,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在教学中把智育和德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发掘和运用德育资源,使学生从中感知、体验和接受各种美德,内化成为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为,沁人心田,真正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让中华美德光照千秋。
作者简介:马宝军,工作单位:甘肃省张家川县马关镇中心小学,学历:本科,职称:中教二级.
关键词: 小学 语文教学 学生 德育渗透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如何将知识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起来,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目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课改明确指出,在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寓教于乐,以学生为本,使学生易于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感受人文熏陶、情感感染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
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一些做法。
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的具有许多优越条件。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实施德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就是教师凭借小学语文教材,课堂中进行爱国教育,发挥自身优良品德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深钻教材,找准教材中的德育“触”发点。
语文是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它可以传承文化,传达社会价值观,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深钻教材,找准教材中的情感“触”发点,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从而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智全面发展。
1、应运汉字书写的结构特点进行和谐教育。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把汉字的间架结构可比作一个家庭或集体,进而进行和谐教育。一个汉字往往由偏旁和一两个字组成一个新字,书写过程中只有兼顾相互之间的结构特点,结构是相互支撑,互相依靠的,注意大小和谐,方能将字写得漂亮方正。就像我们的家庭一样,每个人之间要相互团结、合作,互相谦让,互相帮助,这样的家庭才会和谐而美好,集体的和谐亦如此。
2、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有明确的主题思想,都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但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意图却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不采取直接表达方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找准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借助扎实有效的语文实践,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如在讲解大自然的神奇之时,教师通过提问:太阳把它的金光往树木、鲜花上一洒,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此举可巧妙地引导学生的想象之门的开启,一句句充满爱心的话语,伴随着这种真切的情感体验和形象的思维、想象活动,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太阳对鲜花、小树的爱护,也让学生懂得了鲜花、小树对阳光的感谢,此时学生的心中也埋下“爱心”“感恩”的种子。
二、利用课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插图、挂图和电教配套设施直观新颖,符合小学生的观察特点,对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制造氛围,让学生直观感受,有身临其境之感,让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里,激发出情感,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达到陶冶学生情操,获得思想启迪的作用。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后,利用插图,进一步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这幅插图中的残垣断壁告诉了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圆明园曾经很辉煌。”“告诉我们不要忘记历史。”……学生的这些回答,只是停留在课文思想内容这个层面上,没有想到自己肩负的使命。继而可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中圆明园被毁灭的那个片段,并配以解说词,创设的此情景必将对学生产生震动。学生自然会发出“我们不仅要记住这段历史,还要努力学习,长大建设祖国。”这样的声音。通过说教、观图、看视频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通过积累名言警句,实施励志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句,我些名言警句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这些名言警句都具有开朗涵宏的气象与优雅高尚的情怀,它们不仅文笔优美、用词精练,而且意境深邃,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们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一历史名句。除了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以外,进一步拓展,提升到“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教育学生活着要有意义,要有价值,不要碌碌无为一生。让学生初步接受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志当存高远”告诉我们,树立远大志向,要有坚强意志和持久的恒心毅力。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不要留下“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教育学生要有宽广的胸怀。
四、通过文中关键语段,启迪学生奉献精神。
课文教学,关键语段教师一般从分析语言文字入手,触动文章的主题内涵,将文章的思想精华播撤给学生,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得到营养,受到启迪。如《古井》中这一段:那口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有所体悟,提示学生要像古井那样,对人们无所求,却无私地向人们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要像古井那样,我们要有奉献精神等等。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素质培养,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教师应有强烈的“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综观小学语文教材,它浓缩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积淀着人间的真挚情感,传承着人类文明,渗透着正确的价值取向。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更具其深远的现实意义。小学阶段,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语文教学利用其优势,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在教学中把智育和德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发掘和运用德育资源,使学生从中感知、体验和接受各种美德,内化成为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为,沁人心田,真正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让中华美德光照千秋。
作者简介:马宝军,工作单位:甘肃省张家川县马关镇中心小学,学历:本科,职称:中教二级.
- 【发布时间】2017/10/30 9:46:47
- 【点击频次】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