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自主阅读兴趣培养
【关键词】 ;
【正文】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这句话足见博览群书的重要意义。阅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一项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是启发孩子成就自我完善的理解能力的一项重要训练,影响着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性格不断完善的时期,对于人一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村留守学生比重很大,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不仅对学生个体成长、而且对整个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下面结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开展学困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
(一)激发学困生自主阅读兴趣,使学生爱读。
1.创设阅读氛围,营造读书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主动阅读,主动去探索。同时能增进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和知识交流,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境界。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创设一个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空间。上课(阅读)前,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波动,尽量排除不利于课堂教学的不良心情,优化心境,感染学生,让他们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和谐的课堂氛围,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有利于自主阅读的顺利开展。
2.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心理学》指出:“兴趣是内发性的学习动机,是一种最积极的学习动机。”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因素,是阅读动机和需求的主观反映。兴趣多寡对个性阅读好差产生明显的重大影响。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首要条件。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是学生步入科学殿堂的途径,也是他们了解和思索人生的工具。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尝试到阅读本身所具有的潜在的乐趣,这种乐趣是学生自主阅读的内在动力。因此,摆脱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必须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二)建立语文自主阅读内容体系,让学困生有书读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相应书目到图书室挑选适合各年级学困生感兴趣且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图书,可以在每个教室内设立图书角,每月更换一次,供学生借阅。同时经常与学困生家长沟通交流,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阅读的重要性。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我们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尽量让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然后,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一本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三)建立语文自主阅读时间机制,让学困生有时间读
与学困生一起,共同制定阅读计划。在校期间,教师跟班和学生一起阅读,交流阅读感悟,分享阅读的快乐。周末及节假日前安排学困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然后与他们一道共同拟定阅读计划,并告知家长这一阅读计划,争取家庭方面的配合督促支持,三方达成一致协议,争取阅读达到预期效果。对于长篇作品,要注重阅读的连贯性。只要学困生选定了阅读的书,就督促学困生在计划的时间读完。
(四)加强阅读指导,让学困生会读书
1.采用多种阅读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平时教学注重朗读、默读、浏览与精读相结合的方式,因势利导,取得了一定效果。对初一学困生在上期着重进行朗读训练,鼓励他们大声读出来。首先利用工具书在老师指导下查准不认识的字的读音,然后才是大声朗读,读通课文。
2.特色阅读方法
除了以上的常用阅读方法,我们还向学生渗透了一些新型的有特点的阅读方法:比如魏书生的“四遍八步”法、富兰克林的“比较”阅读法、五步阅读自学法。
3.计时阅读法。为了培养和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必须进行一系列科学的、严格的训练。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计时训练法,即是其中一种被广泛采用的简便易行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借助计时手段,通过快速阅读练习来校正不良习惯,逐渐扩大瞬间“识别间距”,以达到获得快速阅读能力的目的。美国速读专家弗赖博士称这种方法为“已知的训练法中最好的一种”。
(五)培养语文自主阅读能力,让学困生能读书
1.认读能力。认读能力是阅读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如何培养认读能力呢?这就必须进行认识性阅读的基本训练。首先要求所有学困生准备好必备的字词工具书,温习字词查阅方法。起初我们选择一些故事类的文章供学困生自主阅读,引导他们尽量独立扫清阅读中有关字词的障碍,通过对文字符号的感知和词义的理解,读懂读通一篇文章。每篇文章至少朗读6-10遍,开始训练时他们读通读熟一篇文章需要两节课。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逐渐增加阅读预习内容,增加阅读量。从而积累语言的感性材料,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认识性阅读,着重字词能力的训练,是阅读的积累和感性阶段,是整个阅读的基础。
2.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就是阅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书面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能力。阅读是以了解文字意义为中心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读者首先用视觉感知文字符号,然后运用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对感知的材料进行加工,把经过理解、鉴别的内容归入或并列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贮存起来,根据需要随时提取并加以运用。
3.概括能力。学困生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的明显弱点是:不能区分阅读内容的主次,只会机械重复文段中的某一语句,不能使用简炼的语言,不会组织一些带附加成分的较长句式。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缺乏概括能力。概括是指人们对事物感知获得的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将其内部特征或本质属性归结为精要的概念的逻辑思维过程。它是思维的基础。从教学实践看,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概括过程。迁移的实质是概括,没有概括,学生就不能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学到知识;没有概括,就难以形成概念;没有概括,学生的知识结构就无法形成。由此可见,在教学中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4.复述能力。复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记忆能力,还能帮助学生积累好词句,提高阅读和写话能力,因此要改变学困生不会进行口语复述的状况。
5.记诵能力。学习语文,记诵功不可无。针对学困生普遍畏难的情绪。我们首先树立学困生记诵信心。选一些的五言绝句的古诗引导他们反复朗读,直至记诵;精选一些小故事让他们反复阅读,让他们提炼出事件的六要素。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度过了此关。此后,逐渐增加训练梯度。
6.表达能力。注重语言训练,培养语言运用技巧,以口语训练为基础,有效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有效积累,增强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创设阅读条件,扩大积累源泉。
(六)开展系列语文自主阅读活动,让学困生善阅读。比如可以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与优生结对帮扶活动、组建语文自主阅读兴趣小组、节假日读书与心得体会活动等。与家长沟通,适度放手学困生阅读。让他们自主选择,自由安排,花一些时间读一些好书,去掉一些功利心,让他们自主选择课外阅读书目。课外读物我们首先引导学生向名著读。让他们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自己选择的教育部推荐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并指导他们作读书笔记,交流读后感。其次是向社会。让学困生利用图书室资源,阅读杂志期刊如《青年文摘》《文摘周报》等,并从中选一些文章,专门研究阅读。
其实,自主阅读主要目的是要学困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因此,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要全程监督、检查,尤其是引导学困生自查,经常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阅读情况检查,及时总结,表扬先进,督促后进。监督与自查同行,让学困生感到自主阅读内容实在,做自主阅读的受益者。
(一)激发学困生自主阅读兴趣,使学生爱读。
1.创设阅读氛围,营造读书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主动阅读,主动去探索。同时能增进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和知识交流,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境界。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创设一个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空间。上课(阅读)前,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波动,尽量排除不利于课堂教学的不良心情,优化心境,感染学生,让他们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和谐的课堂氛围,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有利于自主阅读的顺利开展。
2.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心理学》指出:“兴趣是内发性的学习动机,是一种最积极的学习动机。”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因素,是阅读动机和需求的主观反映。兴趣多寡对个性阅读好差产生明显的重大影响。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首要条件。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是学生步入科学殿堂的途径,也是他们了解和思索人生的工具。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尝试到阅读本身所具有的潜在的乐趣,这种乐趣是学生自主阅读的内在动力。因此,摆脱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必须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二)建立语文自主阅读内容体系,让学困生有书读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相应书目到图书室挑选适合各年级学困生感兴趣且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图书,可以在每个教室内设立图书角,每月更换一次,供学生借阅。同时经常与学困生家长沟通交流,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阅读的重要性。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我们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尽量让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然后,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一本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三)建立语文自主阅读时间机制,让学困生有时间读
与学困生一起,共同制定阅读计划。在校期间,教师跟班和学生一起阅读,交流阅读感悟,分享阅读的快乐。周末及节假日前安排学困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然后与他们一道共同拟定阅读计划,并告知家长这一阅读计划,争取家庭方面的配合督促支持,三方达成一致协议,争取阅读达到预期效果。对于长篇作品,要注重阅读的连贯性。只要学困生选定了阅读的书,就督促学困生在计划的时间读完。
(四)加强阅读指导,让学困生会读书
1.采用多种阅读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平时教学注重朗读、默读、浏览与精读相结合的方式,因势利导,取得了一定效果。对初一学困生在上期着重进行朗读训练,鼓励他们大声读出来。首先利用工具书在老师指导下查准不认识的字的读音,然后才是大声朗读,读通课文。
2.特色阅读方法
除了以上的常用阅读方法,我们还向学生渗透了一些新型的有特点的阅读方法:比如魏书生的“四遍八步”法、富兰克林的“比较”阅读法、五步阅读自学法。
3.计时阅读法。为了培养和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必须进行一系列科学的、严格的训练。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计时训练法,即是其中一种被广泛采用的简便易行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借助计时手段,通过快速阅读练习来校正不良习惯,逐渐扩大瞬间“识别间距”,以达到获得快速阅读能力的目的。美国速读专家弗赖博士称这种方法为“已知的训练法中最好的一种”。
(五)培养语文自主阅读能力,让学困生能读书
1.认读能力。认读能力是阅读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如何培养认读能力呢?这就必须进行认识性阅读的基本训练。首先要求所有学困生准备好必备的字词工具书,温习字词查阅方法。起初我们选择一些故事类的文章供学困生自主阅读,引导他们尽量独立扫清阅读中有关字词的障碍,通过对文字符号的感知和词义的理解,读懂读通一篇文章。每篇文章至少朗读6-10遍,开始训练时他们读通读熟一篇文章需要两节课。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逐渐增加阅读预习内容,增加阅读量。从而积累语言的感性材料,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认识性阅读,着重字词能力的训练,是阅读的积累和感性阶段,是整个阅读的基础。
2.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就是阅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书面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能力。阅读是以了解文字意义为中心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读者首先用视觉感知文字符号,然后运用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对感知的材料进行加工,把经过理解、鉴别的内容归入或并列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贮存起来,根据需要随时提取并加以运用。
3.概括能力。学困生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的明显弱点是:不能区分阅读内容的主次,只会机械重复文段中的某一语句,不能使用简炼的语言,不会组织一些带附加成分的较长句式。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缺乏概括能力。概括是指人们对事物感知获得的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将其内部特征或本质属性归结为精要的概念的逻辑思维过程。它是思维的基础。从教学实践看,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概括过程。迁移的实质是概括,没有概括,学生就不能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学到知识;没有概括,就难以形成概念;没有概括,学生的知识结构就无法形成。由此可见,在教学中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4.复述能力。复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记忆能力,还能帮助学生积累好词句,提高阅读和写话能力,因此要改变学困生不会进行口语复述的状况。
5.记诵能力。学习语文,记诵功不可无。针对学困生普遍畏难的情绪。我们首先树立学困生记诵信心。选一些的五言绝句的古诗引导他们反复朗读,直至记诵;精选一些小故事让他们反复阅读,让他们提炼出事件的六要素。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度过了此关。此后,逐渐增加训练梯度。
6.表达能力。注重语言训练,培养语言运用技巧,以口语训练为基础,有效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有效积累,增强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创设阅读条件,扩大积累源泉。
(六)开展系列语文自主阅读活动,让学困生善阅读。比如可以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与优生结对帮扶活动、组建语文自主阅读兴趣小组、节假日读书与心得体会活动等。与家长沟通,适度放手学困生阅读。让他们自主选择,自由安排,花一些时间读一些好书,去掉一些功利心,让他们自主选择课外阅读书目。课外读物我们首先引导学生向名著读。让他们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自己选择的教育部推荐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并指导他们作读书笔记,交流读后感。其次是向社会。让学困生利用图书室资源,阅读杂志期刊如《青年文摘》《文摘周报》等,并从中选一些文章,专门研究阅读。
其实,自主阅读主要目的是要学困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因此,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要全程监督、检查,尤其是引导学困生自查,经常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阅读情况检查,及时总结,表扬先进,督促后进。监督与自查同行,让学困生感到自主阅读内容实在,做自主阅读的受益者。
- 【发布时间】2017/10/30 9:48:08
- 【点击频次】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