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观念创新策略改革评价——改革创新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初步探索与经验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 为践行“修订课标”精神,整体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我通过“更新习作教学观念,鼓励学生‘放胆’习作;创新习作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循序’习作;改革习作评价方式,肯定学生‘习作’成果”的实践与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与有益经验。
关键词:习作观念;习作策略;习作评价;改革创新;实践探索
我在农村小学任教语文已多年,深知习作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小学习作教学是农村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道理。然而,长期以来,习作教学始终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没有得到有效破解——“教师为此唉声叹气,学生为此望而生畏”的现象一直很普遍。
面对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整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今天,如何改革创新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观念、策略和评价,让全体学生高兴愉快、得心应手地进行习作,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共性课题。古人说得好:“作文之体,初欲奔驰。”“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2011年修订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修订课标”)也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由选题。”为了弘扬传统优秀的写作教学理念和践行“修订课标”中关于“习作教学”的新理念、新策略、新评价。近年来,我在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探索与思考,现总结发表在此,旨在抛砖引玉、广获同行高见。
一、前提—大胆更新习作教学观念,鼓励学生“放胆”习作
鼓励学生“放胆”习作,主要是调动学生习作的习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学生的兴趣激起、思维激活。具体来说,就是在思想、内容和形式上“放”:
1、在思想上放胆,打消学生害怕心理。就是调动学生习作兴趣,激发他们习作欲望,鼓励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让笔跟随着心,尽情发挥,不拘一格,使学生意识到习作就像是交了一个好朋友,我可以放肆地在它面前笑,也可以尽情地在它面前哭。让每一个学生在习作时,首先感到随心所以、自由自在、没有拘束、毫无限制。
2、在内容上放胆,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文章是思维的载体、素质的再现,习作过程就是思维条理化、逻辑化的过程。学生所接触的一切,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文章的内容。例如,在指导学生以“十字路小学校园景物”为主题进行习作时,我在习作课上给了学生20分钟自主实践的时间,用这短暂的20分钟走出教室去观察校园,并做好观察记录。观察结束后,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看到的校园,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彼此分享。之后,再让学生动笔写一写他们眼中的校园,选取一处景物写具体。全班30多人,其中20多人所写的景物各不相同:教学楼、教室、屋檐、小路、墙壁、古树、花坛、操场、大门、食堂、活动天地、墙报…… 由此可见,鼓励学生在习作内容上“放胆”是解决学生习作中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现象的有效方法。
3、在形式上放胆,鼓励多种形式表达。我们知道,每一部具有独创性的艺术作品,如同它的内容是具体的、独特的“这一个”一样,它的形式也是具体的、独特的“这一个”,这是美学原理。“修订课标”也指出:“写作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多角度地观察”,“有创意地表达”。因此,我在习作指导中,不以自己头脑中的条条框框去捆绑学生,不让学生有“该这样写,不该那样写”的顾虑,而是鼓励学生在打好习作基础的前提下,大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展示自己独特的写作个性,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所获。
二、关键—着力创新习作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循序”习作
几年来,我在改革创新习作教学实践中,在具体指导学生习作时,尽力做到不急于求成、不任意拔高要求,而是循循善诱、步步升高,并把以下方面作为指导的重点:
1、鼓励学生个性表达。重点是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裂变、鼓励学生的个性表达。
2、让学生的笔不沉重。重点是把激发保持学生的习作兴趣摆在习作教学的首位,探索采取创设直观情境、活动情境、人物情境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方式,来激发、保持学生习作的浓厚兴趣。
3、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息。”教学实践也证明,习作的源泉来自多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习作的过程就是儿童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过程,是记载生活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因此,我在改革创新习作教学中,多次尝试引导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吮吸生活的乳汁,亲密接触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深入到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中,尽情去体验“原滋原味”的生活,并指导学生为生活而习作、为生命而歌唱。这样,使我班学生的习作因生活的回放而更加精彩。
4、充分利用现行教材。我的重点做法是:坚持并有序指导学生进行课后练笔。比如,对精彩篇章,指导学生以读悟写仿一仿;对读文有感,指导学生课后练笔写一写;对课文“空白”,就指导学生抓住中心补一补;对欣赏古诗词,注重指导学生发挥想象改一改,等等。
三、保障—积极改革习作评价方式,肯定学生“习作”成果
我们说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习作评价则是习作教学的“重中之重”。“修订课标”指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近几年来,我在探索践行“修订课标”精神、进行习作评价改革中,主要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改革:
1、体现习作评价的“新”。我探索采用赏读式、巡回式、摘录式、展示式等多种评价方式,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教师在习作指导中,若能巧妙运用一些心理效应进行习作评价,便能使评价成为学生习作的“催化剂”。
2、体现习作评价的“暖”。为体现这个“暖”字,我在评价学生习作时,探索践行“激励为主,中肯评价;走进心灵,真情评价;美化评语,诗化评价”三个基本理念,同样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因为,精美的评语会使学生耳目一新,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激励鼓舞。
以上仅仅是笔者在改革创新农村习作教学、整体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征途中,所开展的初步实践、取得的点滴经验。我将乘胜前进,继续以“修订课标”为指导,以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积极推动农村习作教学改革,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不断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习作观念;习作策略;习作评价;改革创新;实践探索
我在农村小学任教语文已多年,深知习作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小学习作教学是农村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道理。然而,长期以来,习作教学始终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没有得到有效破解——“教师为此唉声叹气,学生为此望而生畏”的现象一直很普遍。
面对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整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今天,如何改革创新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观念、策略和评价,让全体学生高兴愉快、得心应手地进行习作,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共性课题。古人说得好:“作文之体,初欲奔驰。”“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2011年修订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修订课标”)也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由选题。”为了弘扬传统优秀的写作教学理念和践行“修订课标”中关于“习作教学”的新理念、新策略、新评价。近年来,我在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探索与思考,现总结发表在此,旨在抛砖引玉、广获同行高见。
一、前提—大胆更新习作教学观念,鼓励学生“放胆”习作
鼓励学生“放胆”习作,主要是调动学生习作的习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学生的兴趣激起、思维激活。具体来说,就是在思想、内容和形式上“放”:
1、在思想上放胆,打消学生害怕心理。就是调动学生习作兴趣,激发他们习作欲望,鼓励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让笔跟随着心,尽情发挥,不拘一格,使学生意识到习作就像是交了一个好朋友,我可以放肆地在它面前笑,也可以尽情地在它面前哭。让每一个学生在习作时,首先感到随心所以、自由自在、没有拘束、毫无限制。
2、在内容上放胆,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文章是思维的载体、素质的再现,习作过程就是思维条理化、逻辑化的过程。学生所接触的一切,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文章的内容。例如,在指导学生以“十字路小学校园景物”为主题进行习作时,我在习作课上给了学生20分钟自主实践的时间,用这短暂的20分钟走出教室去观察校园,并做好观察记录。观察结束后,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看到的校园,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彼此分享。之后,再让学生动笔写一写他们眼中的校园,选取一处景物写具体。全班30多人,其中20多人所写的景物各不相同:教学楼、教室、屋檐、小路、墙壁、古树、花坛、操场、大门、食堂、活动天地、墙报…… 由此可见,鼓励学生在习作内容上“放胆”是解决学生习作中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现象的有效方法。
3、在形式上放胆,鼓励多种形式表达。我们知道,每一部具有独创性的艺术作品,如同它的内容是具体的、独特的“这一个”一样,它的形式也是具体的、独特的“这一个”,这是美学原理。“修订课标”也指出:“写作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多角度地观察”,“有创意地表达”。因此,我在习作指导中,不以自己头脑中的条条框框去捆绑学生,不让学生有“该这样写,不该那样写”的顾虑,而是鼓励学生在打好习作基础的前提下,大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展示自己独特的写作个性,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所获。
二、关键—着力创新习作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循序”习作
几年来,我在改革创新习作教学实践中,在具体指导学生习作时,尽力做到不急于求成、不任意拔高要求,而是循循善诱、步步升高,并把以下方面作为指导的重点:
1、鼓励学生个性表达。重点是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裂变、鼓励学生的个性表达。
2、让学生的笔不沉重。重点是把激发保持学生的习作兴趣摆在习作教学的首位,探索采取创设直观情境、活动情境、人物情境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方式,来激发、保持学生习作的浓厚兴趣。
3、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息。”教学实践也证明,习作的源泉来自多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习作的过程就是儿童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过程,是记载生活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因此,我在改革创新习作教学中,多次尝试引导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吮吸生活的乳汁,亲密接触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深入到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中,尽情去体验“原滋原味”的生活,并指导学生为生活而习作、为生命而歌唱。这样,使我班学生的习作因生活的回放而更加精彩。
4、充分利用现行教材。我的重点做法是:坚持并有序指导学生进行课后练笔。比如,对精彩篇章,指导学生以读悟写仿一仿;对读文有感,指导学生课后练笔写一写;对课文“空白”,就指导学生抓住中心补一补;对欣赏古诗词,注重指导学生发挥想象改一改,等等。
三、保障—积极改革习作评价方式,肯定学生“习作”成果
我们说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习作评价则是习作教学的“重中之重”。“修订课标”指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近几年来,我在探索践行“修订课标”精神、进行习作评价改革中,主要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改革:
1、体现习作评价的“新”。我探索采用赏读式、巡回式、摘录式、展示式等多种评价方式,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教师在习作指导中,若能巧妙运用一些心理效应进行习作评价,便能使评价成为学生习作的“催化剂”。
2、体现习作评价的“暖”。为体现这个“暖”字,我在评价学生习作时,探索践行“激励为主,中肯评价;走进心灵,真情评价;美化评语,诗化评价”三个基本理念,同样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因为,精美的评语会使学生耳目一新,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激励鼓舞。
以上仅仅是笔者在改革创新农村习作教学、整体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征途中,所开展的初步实践、取得的点滴经验。我将乘胜前进,继续以“修订课标”为指导,以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积极推动农村习作教学改革,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不断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文素养。
- 【发布时间】2017/11/27 17:00:30
- 【点击频次】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