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师的情感素养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教师的职业是育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情感,直至全身心地投入于教学工作之中。一个缺乏情感的教师,不可能以教育为己任,更难以在教学中取得令人信服的成绩。教师的职责不单是传授知识,还要塑造人,两者要结合起来,情感则要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着主导作用。由于学生的认知活动都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因素,而语文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具有调控作用。注重教师积极的情感因素,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情感魅力 教师 教学 教研 人格 学识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传播知识的过程,知识的传播媒体不仅要通过信息交流,而且还要通过情感的交流和影响而起作用。正如有位教育家所说的,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入另外一个头脑,而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这种心灵接触主要是通过情感的交流来实现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积极情感能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只有教师喜欢教的课,学生才喜欢学,教师只有具备对学生真诚的爱和自身的人格魅力,才能够吸引学生,使其受到激励,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教、无学、无法、有悟。语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语文教学是否有魅力,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情感魅力。下面笔者简要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和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乐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他的座佑铭就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世界上的爱有各种各样,而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情感境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爱是由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内容上表现在老师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教师应做到爱学生如同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
有经验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教师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的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也无法达到期望的教育结果。
师爱不仅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更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各种教育教学的研究、论著、对此已有不少论述,一些成功教育教学实践也证明,师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在此不在过多赘述。而作为语文教师这一点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学生由其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理性思维还不够成熟,更多感性思维,逆反心理较强,要想让他接受你的教育,最好先让他接受你这个人,而“爱”就是这块敲门砖。另外,语文老师因其教授的是带有情感因素的诗歌、散文、小说等,要带领学生感受许多文学作品中的真善美、假恶丑。而“爱”就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懂得真感情的人,因而,语文老师的“爱”就显得更为重要。
二、文化修养是教师的基本素养
一口流利清晰的普通话、一手好字、一定的文学修养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其中能写一手好字,看似只是一个形式,但他对学生的影响却不可小视。能写一手漂亮粉笔字的老师,往往更容易得到同学的敬佩,成为下课之后学生模仿的对象。正因为学生对老师有了这种敬佩感,信赖感,老师的教导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对教学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至于一口流利清晰的普通话是一名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在此不再进行具体阐述,下面,着重说说文学修养的问题。
语文教育是一项深远而艰巨的教学工程,它肩负着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伟大重任,因此,语文教育不再只是单重意义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肩负着传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母体文化的作用。语文教师在具备一定的教学水平,人格修养,道德水准的前提条件下,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文化品味与教学艺术创作水平,尤显的重要。要想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想必需要语文教师应有如下准备:
首先是要有一定的文学积累。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只有勤于读书,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胸中无墨,怎能泼洒成文?大量的阅读不同时期世界文学巨匠的文学作品对培养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至关重要。我们读《红楼梦》“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黛玉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现实的控诉;读李煜的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个活脱脱国破家亡的落魄君王的无奈与伤痛跃然纸上,我们也似乎听到了他的叹息,看到了他的眼角的泪珠。语文教师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常常会感染学生自主的阅读欲望,从而引领学生也熟读这些作品,在春风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滋生出灵感,感悟生命和理想,感喟人生,然后产生创作的冲动,更使人格和灵魂得到升华和净化。只有语文教师自身饱读诗书,爱上文学,才会把自身的情感、积累潜移默化的渗透在课堂上,让学生同文章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真正爱上语文、爱上文学。古人早就有“胸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可见,一定的文学积累有多么的重要。
其次、语文教师要时常动笔写写,虽不能写成名家名篇,但一定要坚持勤于动笔。动笔会让语文教师对写作的甘苦有真切的体会和感受,指导学生写作也能更准确。我们时常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大费一番心思,但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我们才能更深层地理解他们学习写作文的艰难,这就需要我们也躬身去写一写。从另一个角度讲,文学创作会让学生更加敬佩自己的老师,语文教师的讲解指导也更容易深入学生的内心。有人说,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笔者认为,学生“服其师亦信其道”。可见,文学创作对提升语文教师的社会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试想一个才气横溢的教师,哪个学生不喜欢?谁人不生佩服之情呢?
三、高超的教育智慧是教师的基本技能
一个语文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仅有阅读积累、专业知识、丰富情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敏捷的思维能力。也就是高超的教育智慧。
所谓思维能力,就是指判断、推理、概括、顿悟、应变等能力。思维也就是智慧。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有很大的生成性。语文教学有预测,但又不能完全预测,尤其我们主张的“以学论教”,“顺学而教”,这就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阅读中,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如果教师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很难驾驭课堂的。比如,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开读书,而问题可能是千奇百怪的,那么教师就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哪些是值得探究的,哪些是没有必要的。有问题还要优化问题,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再如教师与学生对话,教师不仅要注意倾听,同时要迅速地分析学生的语言,要敏捷地判断出学生发言的价值所在,然后是有针对的点拨或概括。正如叶圣陶所云:“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凡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启发导引后,学生展卷自能通解,执笔自能合度。”
四、崇高的职业理想是教师的基本追求
一位老教师写过这样一首小诗:“人家说我是支蜡烛,这是赞许不是侮辱。如果真能为别人的心灵照亮,我宁愿熬尽心血,滴尽汗珠。人家说我是只渡船,这是嘉奖不是侮辱。如果真能把人们渡上坦途,我宁愿碾平波涛,终身摆渡。”
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对未来职业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它可将教师追求的远大目标和平凡的职业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体而言,它指的是教师对自己未来职业的选择和向往,也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追求的事业成就或奋斗目标。它是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就像教育界的老前辈陶行知先生说过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对教育事业有着执着追求和无限的热爱,那么他就会把心思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埋头工作,刻苦钻,孜孜以求。中国古代的孔夫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千古流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辉;近代陶行知先生,立志乡村教育事业,一直为当今教师推崇为楷模。曾记否,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5.12大地震中,一批像谭千秋老师一样的优秀教师在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感动了整个中华民族。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但有崇高职业理想的人为之而努力创造出超越其它职业光辉业绩,产生其它职业难以达到的深远影响。
五、拓展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饭菜就那几种,但胃口,花样都是新的。如果语文课篇篇有新意,节节有新招,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迷恋上语文。笔者喜欢用下面几种方法激发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中学生在上课中难免注意力不集中,显然要上好课,先得组织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前三分钟,笔者喜欢分别用这几种方法组织教学:
1、集体唱一支歌:要求唱歌的时候身体坐直,目视前方的黑板,将黑板看成彩电,唱哪首歌,就意想彩电里正放映那首歌曲的录像带,然后再感觉自己全身心溶进了歌词所描绘的境界。这样入静入境地全身心唱歌,课堂气氛立即就轻松,活跃了,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
2、集体朗诵:有时我问学生:“大家愿意朗诵吗?最喜欢朗诵哪篇文章?朗诵诗也行!”于是我说,“请全班同学起立,身子站直、头要正,请各自再调整一下表情,就像演员演出一样,好,预备,起!”全体同学铿锵有力地朗诵,显然容易振作士气。
3、口头作文:正式讲课前,我喜欢请学生口头作文。我随意出一个题目,如《受伤的老人倒在马路上怎么办》、《秋天来了,你有何感想》、《语文的新学法》。听完题目,学生们稍加思索,便争相举手作文。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语文课程标准的四大理念之一,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历史的必然回归。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以教材为载体,从课文迈向祖国灿烂的文化,学生沐浴在语文的海洋里,深感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学生们自主去探究,从而与语文课结下了不解之缘。
学生生活在知识信息时代,对于任何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都不应是零的起点。作者描述的事物,表达的感情,总能唤起他们在生活中似曾相识之感。教师应该立足课本,放眼课外,引导学生自主的在课前广泛涉猎相关的语文资料,分析处理信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且要从多方面让学生学会搜集。学生到书店、图书馆、阅览室去查阅,还可以在网上、或在影视选择阅览等,以了解更多资迅。
总之,做一个有情感魅力的语文教师,感觉是那么的欣慰自豪,又的那么的振奋人心。它如一波涟漪,荡涤着我们饥渴的心灵;又像一声响鼓,催动着我们犹豫乃至一度停歇的脚步;使我们能够更清醒地认识自我,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书写教育人生的辉煌。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情感魅力 教师 教学 教研 人格 学识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传播知识的过程,知识的传播媒体不仅要通过信息交流,而且还要通过情感的交流和影响而起作用。正如有位教育家所说的,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入另外一个头脑,而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这种心灵接触主要是通过情感的交流来实现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积极情感能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只有教师喜欢教的课,学生才喜欢学,教师只有具备对学生真诚的爱和自身的人格魅力,才能够吸引学生,使其受到激励,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教、无学、无法、有悟。语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语文教学是否有魅力,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情感魅力。下面笔者简要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和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乐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他的座佑铭就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世界上的爱有各种各样,而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情感境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爱是由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内容上表现在老师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教师应做到爱学生如同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
有经验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教师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的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也无法达到期望的教育结果。
师爱不仅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更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各种教育教学的研究、论著、对此已有不少论述,一些成功教育教学实践也证明,师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在此不在过多赘述。而作为语文教师这一点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学生由其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理性思维还不够成熟,更多感性思维,逆反心理较强,要想让他接受你的教育,最好先让他接受你这个人,而“爱”就是这块敲门砖。另外,语文老师因其教授的是带有情感因素的诗歌、散文、小说等,要带领学生感受许多文学作品中的真善美、假恶丑。而“爱”就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懂得真感情的人,因而,语文老师的“爱”就显得更为重要。
二、文化修养是教师的基本素养
一口流利清晰的普通话、一手好字、一定的文学修养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其中能写一手好字,看似只是一个形式,但他对学生的影响却不可小视。能写一手漂亮粉笔字的老师,往往更容易得到同学的敬佩,成为下课之后学生模仿的对象。正因为学生对老师有了这种敬佩感,信赖感,老师的教导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对教学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至于一口流利清晰的普通话是一名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在此不再进行具体阐述,下面,着重说说文学修养的问题。
语文教育是一项深远而艰巨的教学工程,它肩负着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伟大重任,因此,语文教育不再只是单重意义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肩负着传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母体文化的作用。语文教师在具备一定的教学水平,人格修养,道德水准的前提条件下,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文化品味与教学艺术创作水平,尤显的重要。要想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想必需要语文教师应有如下准备:
首先是要有一定的文学积累。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只有勤于读书,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胸中无墨,怎能泼洒成文?大量的阅读不同时期世界文学巨匠的文学作品对培养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至关重要。我们读《红楼梦》“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黛玉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现实的控诉;读李煜的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个活脱脱国破家亡的落魄君王的无奈与伤痛跃然纸上,我们也似乎听到了他的叹息,看到了他的眼角的泪珠。语文教师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常常会感染学生自主的阅读欲望,从而引领学生也熟读这些作品,在春风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滋生出灵感,感悟生命和理想,感喟人生,然后产生创作的冲动,更使人格和灵魂得到升华和净化。只有语文教师自身饱读诗书,爱上文学,才会把自身的情感、积累潜移默化的渗透在课堂上,让学生同文章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真正爱上语文、爱上文学。古人早就有“胸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可见,一定的文学积累有多么的重要。
其次、语文教师要时常动笔写写,虽不能写成名家名篇,但一定要坚持勤于动笔。动笔会让语文教师对写作的甘苦有真切的体会和感受,指导学生写作也能更准确。我们时常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大费一番心思,但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我们才能更深层地理解他们学习写作文的艰难,这就需要我们也躬身去写一写。从另一个角度讲,文学创作会让学生更加敬佩自己的老师,语文教师的讲解指导也更容易深入学生的内心。有人说,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笔者认为,学生“服其师亦信其道”。可见,文学创作对提升语文教师的社会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试想一个才气横溢的教师,哪个学生不喜欢?谁人不生佩服之情呢?
三、高超的教育智慧是教师的基本技能
一个语文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仅有阅读积累、专业知识、丰富情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敏捷的思维能力。也就是高超的教育智慧。
所谓思维能力,就是指判断、推理、概括、顿悟、应变等能力。思维也就是智慧。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有很大的生成性。语文教学有预测,但又不能完全预测,尤其我们主张的“以学论教”,“顺学而教”,这就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阅读中,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如果教师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很难驾驭课堂的。比如,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开读书,而问题可能是千奇百怪的,那么教师就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哪些是值得探究的,哪些是没有必要的。有问题还要优化问题,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再如教师与学生对话,教师不仅要注意倾听,同时要迅速地分析学生的语言,要敏捷地判断出学生发言的价值所在,然后是有针对的点拨或概括。正如叶圣陶所云:“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凡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启发导引后,学生展卷自能通解,执笔自能合度。”
四、崇高的职业理想是教师的基本追求
一位老教师写过这样一首小诗:“人家说我是支蜡烛,这是赞许不是侮辱。如果真能为别人的心灵照亮,我宁愿熬尽心血,滴尽汗珠。人家说我是只渡船,这是嘉奖不是侮辱。如果真能把人们渡上坦途,我宁愿碾平波涛,终身摆渡。”
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对未来职业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它可将教师追求的远大目标和平凡的职业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体而言,它指的是教师对自己未来职业的选择和向往,也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追求的事业成就或奋斗目标。它是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就像教育界的老前辈陶行知先生说过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对教育事业有着执着追求和无限的热爱,那么他就会把心思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埋头工作,刻苦钻,孜孜以求。中国古代的孔夫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千古流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辉;近代陶行知先生,立志乡村教育事业,一直为当今教师推崇为楷模。曾记否,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5.12大地震中,一批像谭千秋老师一样的优秀教师在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感动了整个中华民族。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但有崇高职业理想的人为之而努力创造出超越其它职业光辉业绩,产生其它职业难以达到的深远影响。
五、拓展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饭菜就那几种,但胃口,花样都是新的。如果语文课篇篇有新意,节节有新招,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迷恋上语文。笔者喜欢用下面几种方法激发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中学生在上课中难免注意力不集中,显然要上好课,先得组织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前三分钟,笔者喜欢分别用这几种方法组织教学:
1、集体唱一支歌:要求唱歌的时候身体坐直,目视前方的黑板,将黑板看成彩电,唱哪首歌,就意想彩电里正放映那首歌曲的录像带,然后再感觉自己全身心溶进了歌词所描绘的境界。这样入静入境地全身心唱歌,课堂气氛立即就轻松,活跃了,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
2、集体朗诵:有时我问学生:“大家愿意朗诵吗?最喜欢朗诵哪篇文章?朗诵诗也行!”于是我说,“请全班同学起立,身子站直、头要正,请各自再调整一下表情,就像演员演出一样,好,预备,起!”全体同学铿锵有力地朗诵,显然容易振作士气。
3、口头作文:正式讲课前,我喜欢请学生口头作文。我随意出一个题目,如《受伤的老人倒在马路上怎么办》、《秋天来了,你有何感想》、《语文的新学法》。听完题目,学生们稍加思索,便争相举手作文。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语文课程标准的四大理念之一,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历史的必然回归。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以教材为载体,从课文迈向祖国灿烂的文化,学生沐浴在语文的海洋里,深感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学生们自主去探究,从而与语文课结下了不解之缘。
学生生活在知识信息时代,对于任何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都不应是零的起点。作者描述的事物,表达的感情,总能唤起他们在生活中似曾相识之感。教师应该立足课本,放眼课外,引导学生自主的在课前广泛涉猎相关的语文资料,分析处理信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且要从多方面让学生学会搜集。学生到书店、图书馆、阅览室去查阅,还可以在网上、或在影视选择阅览等,以了解更多资迅。
总之,做一个有情感魅力的语文教师,感觉是那么的欣慰自豪,又的那么的振奋人心。它如一波涟漪,荡涤着我们饥渴的心灵;又像一声响鼓,催动着我们犹豫乃至一度停歇的脚步;使我们能够更清醒地认识自我,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书写教育人生的辉煌。
- 【发布时间】2017/11/27 17:13:11
- 【点击频次】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