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创设良好实验情境十分重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中学物理教学经验,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关键词:中学物理 实验教学 教学情境
统计表明,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实验看看好玩,做做有趣,其实没有什么意思。因为目前许多演示实验都是照搬书本毫无新意,甚至有的实验目的不明确,实验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看过就算了,并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所以要形成正确的物理情境教学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创设实验情境与实验教学效果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本质在于视觉形象与特定意义的结合,从而有效地引起学生的视觉追求,思维激活,记忆强化。本文总结了创设物理实验情境的如下方法:
一、以趣味小实验创设实验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以趣味小实验创设实验探究情景,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外,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趣味小实验或创设一些探究性实验,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突破一些教学的重、难点知识,从而使学生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例如静摩擦力概念的理解对学生来说始终是个难点,尤其是对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因此静摩擦力可以是动力的理解。为此在讲授静摩擦力时设计了如下小实验:把一只牛皮纸信封夹在一本不厚的书中,尽量使信封靠近书装订的一边。用手提信封就能将书提起来并能使之升高。与同学一起分析在书本升高的过程中书本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很容易得出信封对书本的静摩擦力方向向上提供了动力。这个实验很简单但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刻。再如在讲力的合成时,让两个学生拉一条中间挂有砖头的绳子,当二人怎么也拉不直时,学生就会明白1+1≠2的道理。
二、借助历史事实,创设实验情境
新课改的任务之一是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利用物理学史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物理学家谦虚、勤奋的情境,以物理学家的高尚人格感染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能从中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能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使学生从中学习到科学家们那种为真理、为科学忘我的追求、甘愿献身的精神。在学生的心灵深处荡起阵阵波澜,洗涤他们的灵魂、提升他们的人格,以饱含敬仰的姿态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
比如马德堡半球实验,还有放射线的发现、焦耳热功当量实验等,这些实验事实与丰富多彩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可以使实验教学更具有趣味性。例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实验”以前首先通过多媒体先介绍 “曹冲称象”这一有趣的史实,并根据“曹冲称象”揭示船的吃水深度→排水量→船与石头的重量关系之间的特定联系,它在学生的视觉中形成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物,再演示阿基米德定律实验,这样就更加增强了学生对物理教学的探索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人文精神。
三、巧设问题,创设实验情境
概念的心理动力是思维,而思维源于矛盾,因而在演示实验前后以及过程中,制造矛盾,提出疑问,主动联想,是设计实验情境的又一种方法。
实验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于实验问题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识背景的铺垫以及铺垫的技巧。只有当问题情境与学生原有任知结构紧密相联,并相互作用时,实验现象、探索规律,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情境教学才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升华。 如:“浮力”教学,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跟物体的运动状态、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等等。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首先通过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抡,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什么变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演示实验时用弹簧秤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入水中,大家观察弹簧秤示数,并提问说明什么?要想说明物体的体积跟浮力无关应该设计什么实验?要想说明上述提出的其他观点又应该设计哪些实验?正是这样一层一层的循序渐进,学生在实验的问题设计中得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的设计中提高了探究能力从而使物理的实验教学得到了升华。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实验情境。
情境创设的要点就是把抽象的物理变得简单化,让复杂的公式变得生动化,这样可以让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生,学习中学物理,不再束手无策。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处理教授学生知识,更多的应该利用实验教学情境去让学生进行理论推理与理解,还应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难点,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把实验教学与多媒体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相关的研究表明,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比单纯的讲授教学集中更长的时间,如:在讲授原子核时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电子绕核的运动轨迹及其情况。将抽象的概念进行形象化,奖真理直观地揭示表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印象自然就会更深刻,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就自然更深。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中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无法用具体的实验演示,但运用多媒体动画能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伽利略的推理过程。《静电屏蔽》中电子在外电场中的运动和静电平衡时电荷的分布无法用实验演示,运用多媒体动画把电子的运动和电荷的分布展示出来,学生对静电感应和静电平衡状态就有深入的理解。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中学物理教师要不断的探索和总结通过合理创设情境,实现实验教学的优化,提高中学物理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陈一垠.中学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观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2]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3]陈黎明:如何创设有效的物理问题情境,新课程探索。2009(2):149
关键词:中学物理 实验教学 教学情境
统计表明,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实验看看好玩,做做有趣,其实没有什么意思。因为目前许多演示实验都是照搬书本毫无新意,甚至有的实验目的不明确,实验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看过就算了,并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所以要形成正确的物理情境教学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创设实验情境与实验教学效果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本质在于视觉形象与特定意义的结合,从而有效地引起学生的视觉追求,思维激活,记忆强化。本文总结了创设物理实验情境的如下方法:
一、以趣味小实验创设实验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以趣味小实验创设实验探究情景,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外,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趣味小实验或创设一些探究性实验,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突破一些教学的重、难点知识,从而使学生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例如静摩擦力概念的理解对学生来说始终是个难点,尤其是对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因此静摩擦力可以是动力的理解。为此在讲授静摩擦力时设计了如下小实验:把一只牛皮纸信封夹在一本不厚的书中,尽量使信封靠近书装订的一边。用手提信封就能将书提起来并能使之升高。与同学一起分析在书本升高的过程中书本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很容易得出信封对书本的静摩擦力方向向上提供了动力。这个实验很简单但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刻。再如在讲力的合成时,让两个学生拉一条中间挂有砖头的绳子,当二人怎么也拉不直时,学生就会明白1+1≠2的道理。
二、借助历史事实,创设实验情境
新课改的任务之一是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利用物理学史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物理学家谦虚、勤奋的情境,以物理学家的高尚人格感染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能从中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能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使学生从中学习到科学家们那种为真理、为科学忘我的追求、甘愿献身的精神。在学生的心灵深处荡起阵阵波澜,洗涤他们的灵魂、提升他们的人格,以饱含敬仰的姿态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
比如马德堡半球实验,还有放射线的发现、焦耳热功当量实验等,这些实验事实与丰富多彩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可以使实验教学更具有趣味性。例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实验”以前首先通过多媒体先介绍 “曹冲称象”这一有趣的史实,并根据“曹冲称象”揭示船的吃水深度→排水量→船与石头的重量关系之间的特定联系,它在学生的视觉中形成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物,再演示阿基米德定律实验,这样就更加增强了学生对物理教学的探索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人文精神。
三、巧设问题,创设实验情境
概念的心理动力是思维,而思维源于矛盾,因而在演示实验前后以及过程中,制造矛盾,提出疑问,主动联想,是设计实验情境的又一种方法。
实验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于实验问题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识背景的铺垫以及铺垫的技巧。只有当问题情境与学生原有任知结构紧密相联,并相互作用时,实验现象、探索规律,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情境教学才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升华。 如:“浮力”教学,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跟物体的运动状态、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等等。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首先通过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抡,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什么变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演示实验时用弹簧秤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入水中,大家观察弹簧秤示数,并提问说明什么?要想说明物体的体积跟浮力无关应该设计什么实验?要想说明上述提出的其他观点又应该设计哪些实验?正是这样一层一层的循序渐进,学生在实验的问题设计中得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的设计中提高了探究能力从而使物理的实验教学得到了升华。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实验情境。
情境创设的要点就是把抽象的物理变得简单化,让复杂的公式变得生动化,这样可以让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生,学习中学物理,不再束手无策。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处理教授学生知识,更多的应该利用实验教学情境去让学生进行理论推理与理解,还应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难点,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把实验教学与多媒体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相关的研究表明,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比单纯的讲授教学集中更长的时间,如:在讲授原子核时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电子绕核的运动轨迹及其情况。将抽象的概念进行形象化,奖真理直观地揭示表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印象自然就会更深刻,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就自然更深。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中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无法用具体的实验演示,但运用多媒体动画能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伽利略的推理过程。《静电屏蔽》中电子在外电场中的运动和静电平衡时电荷的分布无法用实验演示,运用多媒体动画把电子的运动和电荷的分布展示出来,学生对静电感应和静电平衡状态就有深入的理解。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中学物理教师要不断的探索和总结通过合理创设情境,实现实验教学的优化,提高中学物理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陈一垠.中学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观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2]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3]陈黎明:如何创设有效的物理问题情境,新课程探索。2009(2):149
- 【发布时间】2017/11/27 17:13:56
- 【点击频次】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