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议高中语文课堂气氛及其教育学意义

 

【作者】 高春鲜

【机构】 甘肃省文县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而课堂气氛是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气氛是一个受多重因素影响的繁杂的整体系统。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是影响教学活动的隐性课程,更是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对课堂气氛的研究必然能够丰富隐性课程的理论并促进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课堂气氛 教学 隐性课程
  当下,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个别教师教育教学意识的不足,我国各个阶层的学校教育普遍偏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对师生心理有极大影响的课堂气氛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前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趣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课堂气氛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及教学的效果。
  一、课堂气氛的概念界定
  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结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能否取得好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还与一定的教学环境有关,这里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而这种精神环境就包括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的概念是在课堂行为测量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要了解课堂气氛的概念,关键是要把握好“气氛”这一术语的含义。
  (一)气氛的内涵
  气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确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之间互相作用有时不需要直接接触,通过看不见的“场”就能产生作用。威索尔认为,气氛是一种以发展为特征的心理现象。气氛“描述情感基调,而情感基调又是人际相互作用的伴随物。”气氛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显示吉凶的氛围。刘向《说苑》中“登灵台以望气氛。”就是这个意思;另一方面指特定环境中给人强烈感觉的精神表现或景象,也指一定的氛围。本研究中“气氛”主要是第二种意思,即在特定环境中弥漫在空间中的能够影响行为过程和结果的心理因素和心理感受的总和。这些心理因素包括:积极、消极、紧张、兴奋、肯定、否定、期待、沮丧、热烈、冷漠等。而课堂气氛就是指弥漫在课堂教学现场空间中的能够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学结果的心理因素总和。
  (二)课堂气氛的内涵
  课堂气氛(classroom climate),即课堂教学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况的作用下中,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的群体心态。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注意状态、知觉状态、思维状态、情绪、情感状态、意志状态以及定势状态等。《教育大辞典》对课堂气氛的定义是:“课堂气氛,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是班级气氛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课堂教学中师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由此可见,课堂气氛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在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以及教室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群体心理状态,是教学活动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
  二、良好课堂气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良好课堂气氛的标准
  当前,我国的学者对课堂气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堂气氛的划分类型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我国的研究学者一般运用“两极分法”将课堂气氛分为积极型与消极型两类。但是却忽视了中间的层次,即既不属于积极型,也不属于消极型的那部分。这种类型在现实的课堂教学当中是存在的,而且从我国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类型还很多。虽然这一类型的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一般,但是课堂教学还是可以正常进行的。我们称之为“一般型课堂气氛”。因此,我国的课堂气氛以秩序、参与、交流三个维度为依据,可以分为积极型、一般型、消极型三类。
  (二)良好课堂气氛的教育学意义
  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众多的弊端。首先是“人”的缺失,即学生主体性的严重缺失,学生主体被控制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其次缺少“氧”,课堂教学单调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三是缺少“水分”,统一的时间、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教学,“大一统”的课堂教学缺少一种动态的、天然流动的激情与灵性;四是缺少“阳光”,课堂缺少情感的交融,缺少师生之间生命价值的体验。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有益于教学民主的实施。在这样的氛围中,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于也敢于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较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良好课堂气氛的心理学机制
  课堂气氛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教师与学生情绪、情感共同作用的产物,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影响每个成员情绪的总和。集体情绪与个人情绪经过不断的反馈和强化,最终会形成一种稳定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就是课堂气氛。课堂气氛对课堂教学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1.课堂气氛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心理背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一旦形成就会给教师和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影响。它不仅给学生形成一个小型的心理环境,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而且给教师的心理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心理气氛对任何集体都设置了行为的条件。”班级中的准则、制度、规范等也会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影响。这些规范、制度会对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使其不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而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令师生双方产生适度的紧张和兴奋,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而消极的或一般的课堂气氛,师生双方会因压力过大而压抑自己的情绪、情感,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
  2.课堂气氛能够影响师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轻松愉快的情绪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增强其学习的动机,同时还可以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学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与思维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作为集体情绪倾向的课堂气氛会影响师生的情绪,这样对于内地西藏班的学生来说更容易受到集体情绪的影响,学生情绪受到影响后其思维往往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师生的情绪稳定,教师与学生的思维能够正常发挥甚至会超常发挥;反之,师生的思维会受到压抑而处于停顿状态。一般来说,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能够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的状态,此时师生的感知、记忆、创造力都有明显的提升,这种状态下的教学对教学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课堂气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机会与课堂气氛有密切的关系。社会学习理论表明,自由、宽松的环境能使人的“心动”与“行动”达到一致的状态,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语言、行为来表现自己的能力并获得知识。而紧张压抑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因为害怕或反感而不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表现自己对知识的感知。在我国,课堂气氛大多是一般型的。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地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中等偏低,且学生得到的课堂学习机会也不均等。仅从课堂被提问的次数来看:好学生4—5次,中等学生2—3,而差生平均一次不到(数据来自笔者的课堂记录)。因此,只有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从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 【发布时间】2017/11/27 17:19:22
  • 【点击频次】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