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之浅见
摘 要:学习兴趣指的是“在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基于自己对某一项或某几项学习内容(科目)的需要、愿望或情感而表现出来的一定的趋向性和选择性。”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小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就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能力 习惯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强烈,学习兴趣就越高,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与教师的启发、诱导有很大关系,教师的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寓教于乐”、“教学有方”、“开窍有术”,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教师可从小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让每个学生都扮演情境中的一个角色。这样,学生上课就能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参加各个活动,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例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笔者把一节课的内容编制成“同学们去商店买东西”这样一个情境,把例题和练习题设计成商店里发生的事情,学生和老师分别扮演了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在商店里,售货员阿姨拿出各种钱币让学生分类,接着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讲元、角、分的进率时,笔者这样设计:小明去商店买一支笔要花两元钱,但他只有面值五角的钱,他要给售货员阿姨几张伍角的钱才够两元呢?让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就这样,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实践证明,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能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引发其产生进取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效率的目的。
二、运用生动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并将死板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甚至幽默化,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并接受新知识;教师也可以利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如,在学习商的变化规律时,刚一上课,我就从口袋里掏出12块糖,我把这些糖平均分给第一组的6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块?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我又拿出12块,现在是24块,平均分给这6个同学,怎么列式呢,结果是多少?()让学生观察后,总结被除数扩大多少倍,除数不变,商也扩大多少倍。用同样的方法增加学生人数,糖的块数不变,总结出,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多少倍,商就缩小多少倍。在练习时,我说,你们一看被除数变了,就想老师口袋里的糖变了,一看除数变了,你们就想你们变了,结果会怎样,结果学生开怀大笑,这样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
三、引领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再如,学了三角形的拼组分类后,我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摆出自己喜欢的各种图形,并说说自己的构思和用到的哪些图形。
四、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地兴趣。例如,在学习凑十法的加法计算时,让学生用小棒亲自摆一摆,找出进位加法的规律。
此外,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枯燥,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创设生动、具体、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乐观的教学氛围,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例如在《认识100以内的数》的复习课中,一位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了“动物运动会”这样一个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把复习数数与数各代表队运动员的人数结合起来;把复习读数、写数与主席台的座位号结合起来;把复习数的大小比较与运动会的比赛名次结合起来,最后通过智力闯关这一环节进行拓展练习。在童话的情境中,学生的兴趣高昂,轻松愉快地完成了复习的任务,使数学充满了趣味性。
五、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知,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
例如学习“厘米和米的认识”,要求学生先估计一下讲台、课桌、黑板各有多长,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实际测量,通过讨论交流,发现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到的数不同,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在建立1厘米和1米的表象之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与1米、1厘米长度有关的物体,如图钉的长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讲台的长大约是1米;米尺的长是1米……再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熟悉的事物,如门、电视柜、讲桌、铅笔、身高、步长有多长。通过对身边事物的实际测量和估测,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不仅可以逐渐培养学生估算、估计的能力和测量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六、安排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教材的教学致力于使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层尽可能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教师在知识巩固这一环节中安排游戏活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模拟现实的各种活动中,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兴趣,一种学有所获的快乐情感。例如,学完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后,让学生做站方阵的游戏,玩手拉手的游戏,在游戏中巩固封闭图形的规律——“棵数等于间隔数”的知识。
总之,兴趣是学习中的活跃因素,引起兴趣的原因和激发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各种各样,关键还在我们教师的爱心,在教师的创造性,少年儿童处在身心发展的突变时期,他们健康的兴趣只要得到正确引导、热情关怀、精心培养,就一定能很好地培养起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 【发布时间】2017/11/27 17:20:07
- 【点击频次】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