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发挥阅读材料独特优势 培养学生创新想象能力

 

【作者】 廖 芳

【机构】 广西合浦县白沙镇油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为落实“修订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新目标高要求,笔者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利用文中语句,诱发学生想象;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想象;放飞想象翅膀,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策略方法,收到明显教学效果。
        关键词: 阅读教学;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探索;策略方法
         2011年教育部修订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修订课标”),把“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作为“总体目标与内容”之一,并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进行了细化。比如,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中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中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中要求“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情境。”由此可见,“想象能力”既是“修订课标”确立的语文教学必须努力实现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重要方法之一。
        为什么“修订课标”如此重视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这是因为,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它在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就充分肯定了想象力的作用,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同时,想象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智力因素,是构成语文能力、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实践证明,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与想象力有关,阅读文艺作品时,要借助再造想象来再现作品描绘的情景,从而理解作品内容。我们还要认识到,小学儿童思维活跃,富于幻想,处于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图文并茂,是训练培养想象力的极好材料(凭借)。所以,近年来,笔者以“修订课标”为指导,以本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实验课标教材为依据,开展了以“发挥阅读材料独特优势,培养学生创新想象能力”为专题的探索实践,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是阅读教学环节)去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取得明显成效。我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一、利用文中语句,诱发学生想象
        教科书中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中绘声绘色的人物描写,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都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力,都熔铸着作者十分丰富的想象。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根据生动形象的文字描绘,在头脑中唤起与词语相关联的表象,并按照作者的描述进行表象组合,以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体验,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样做,既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语句的同时,我根据文章特点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读或生动形象地描述,从而诱发学生的再造想象。
        【课例】《再见了,亲人》一文,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表达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文章结尾写道:“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开得慢一点,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我在在教学这个结尾段时,声情并茂地有表情地朗读,有声有色的语言描述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学生想象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引起的场面变化和因场景变化而引起的离别的感情的升华。正如一位学生所说:“第一句话中,我想象出汽笛一声长鸣,列车启动了,车轮缓缓滚动,伸在窗外握紧的手松开了,送别的人群渐渐向后退去。车上的志愿军战士半个身子探出窗外,挥动鲜花向群众致意,呼喊着:“再见了,亲人!”
        学生的想象如此生动丰富,说明通过感情朗读,学生对文章语句有了正确的理解,才能产生正确的再造想象;而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对学生头脑中产生相应的一幅幅画面起着催化作用。
        二、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想象
        语文教学要落实“修订课标”提出的“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范围,发展想能力”的新目标高要求,教师就得帮助学生增加表象储备。这是因为,创造想象需要原料,没有大量的、丰富的知识储备,没有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深刻理解,新形象是创造不出来的。为丰富学生表象,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形象化的材料,如运用实物、图片、模型、录像等教学手段;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等,使学生接触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丰富其生活经验,使他们的想象有足够的感情材料储备。学生头脑中储存的表象越多,他们的想象力就越丰富、越开阔,创造性思维就越能得到发展。
        【课例】《桂林山水》一文,绝大多数学生未到过那里,不能够身临其境地领略到南方的风光,教学中用图画再现,板书展示,音乐烘托,放映录像等手段,把学生带入了生动具体的场景中,使学生开拓了视野,丰富了表象,还让学生组合构想一幅“桂林山水美如画”的生动画面,进而领略了祖国山河的美,体味了作者热爱祖国之情。
        所以,阅读教学中要根据注重课文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形象化的材料,丰富学生想象;在丰富学生想象的过程中为逐渐培育起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奠定基础。
        三、放飞想象翅膀,培养创新能力
        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最能够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想象力发展的训练,因为一个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孩子,他必然思维活跃,口语和写作能力相应较强。我在教学中不因孩子的奇思异想而打击、否定他,对想象好、说得好的孩子总是投以赞赏的眼神;对想象出格的孩子我总是要适当引导、迁移、鼓励他大胆想象的可贵精神,再进行序列化训练,使之人人“敢想”、“会想”。为了让学生“会想”,我坚持探索运用如下的训练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画画想象:课文中的场景、古诗中的意境往往美不胜收,我指导孩子边动手画画,边想象,经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例】教学《蜜蜂引路》,我让学生画画路线图,边画边想,是怎么样找到养蜂人的?孩子们必然经过思维、想象,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而这一“路线图”又是学生复述故事,讲方法的凭借,寥寥几笔,会蕴含不少思想的魅力。古诗教学中我启发孩子边画、边想、边说,促进了孩子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因为古诗中有些词语毕竟离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久远了,让孩子一个词一个词地来死抠解释,不如让他们按自己的理解画画诗境,理解读音往往会迎刃而解。比如《小池》、《小儿垂钓》等古诗进行画画—想想说说训练,比讲解的效果好。
        结语想象:课文中许多的结尾,言已尽而意未尽,我抓住时机让学生续说结尾或把故事补充完整。学生在了解、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这种大胆的想象,不仅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的兴趣,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生动活泼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在放飞想象的翅膀中,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 【发布时间】2017/11/27 17:27:48
  • 【点击频次】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