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微课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微课由于其主题明确、内容短小简明、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学生自主生物学习;利用微课呈现实验过程可突破时空限制;利用微课展示显微世界排除教学障碍。使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新知的学习或者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补漏,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学习;效果
“微课”是指时间在10min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的教学视频,它借助视频技术将教学单个知识点录制成微视频,这个视频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也可以是围绕教学内容辅助性的教学资源的整合。“微课”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产物,也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相适应,让学生可以利用零碎的、短暂的时间进行学习。本文介绍在生物教学中使用微课的一些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1. 利用微课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微课由于其主题明确、内容短小简明、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学生自主生物学习。具体可分为三种:
1.1课前预习性了解学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看此微课,可基本熟悉、理解要点,为新课做好准备。不懂的地方或有疑惑的地方可以课堂上重点关注、提出问题。
1.2课后释疑解惑学习。也即借鉴微课资源“围剿”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往往是教学环节中耗时最多,也是教师在备课中投入精力最大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因为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即使教师费尽苦心、想尽办法来突破教学难点,但也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理解难点知识。借鉴微课资源平台,则会呈现另一番景象:因不同的教师会基于自己对难点的理解,制作成不同的微课,这样对同一个教学难点就会形成不同的解决方案,学生只要通过网络搜索,就可以获得多方的帮助,总有一款“微课”适合学生学习。
1.3课外拓展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自主学习一些一般要求外的知识,这给一些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以发展空间,以弥补课堂大众化教学的不足。课外自主微课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生物教师课外辅导的作用,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 利用微课突破时空限制,真实呈现实验过程
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或课时不足的影响,一些实验时间长,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教师多选择用讲述法或观看教学录像的方法开展,使得学生对这些实验毫无体验,听得索然无味。如何为学生的实验体验开辟更大的空间?微课就发挥了这一作用。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Ⅰ教材中“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一节的“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探究性实验,全部做完大约需要60min,如果通过多媒体播放人教版教材自带的光盘,只有“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一个实验,探究内容单一,展示的时间也要10min,缺乏其他环境因素探究性实验的视频资源。假如该节内容进行微课教学,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进行微课教学前必需对相关实验进行改进,录制多个大约5min实验微视频。 如“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实验时就应将教材中采用实验者吹气的方式提供实验所需CO2改用4%NaHCO3溶液;由于叶片打孔和抽气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微课制作时可象征性地展示过程或利用快进缩短播放时间,并且在“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和“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中为缩短时间,可以将该过程省略;在“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中温度的设计可设两组低温和高温即可。
3. 利用微课让课堂翻转起来
微课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充满魔力、活力和动力的窗户,让所有教师看到了一个新颖的教学世界和教学境界。
3.1新课引入。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3.2知识理解。利用微课教师对本节重难点做点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后一起看视频。
3.3激发学习兴趣。将微课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充实、科学和直观、形象、生动。它能刺激学生的兴奋中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呆板的教材内容通过微课还原其生物世界的自然本色,学生感受到了生物的美,这种美感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热爱,激以起学习兴趣,强化了学习的内在需要,从而促使生物学习信念的形成。
3.4练习巩固 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成微课,用于巩固本节知识。
4. 展示显微世界,排除教学障碍
生物实验中经常要用到显微镜,而在显微观察中,学生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现象,多与教师讲述或教材中的图片不同,为了验证自己的观察是否正确,学生会不断地向教师求助,教师不得不往返于各小组间。即便如此,由于生物实验中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很多是动态的,教师的解释与学生的观察不能同步,造成沟通上的障碍,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如何能够把学生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画面放大,并呈现到所有学生的面前,更好地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知识呢?笔者想到了目前教学使用中的微课,利用学校实验室配备的有录拍功能的显微镜,直接把显微镜下呈现的画面拍摄下来,制成微课,用于教学后学生对显微世界就有了清晰准确的认识。以“显微镜的操作”为例,学生即使掌握了实验步骤,但并不能想象出显微镜视野下的画面,不少学生找不到需要观察的标本,分不清“细胞”和“气泡”,分不清低倍镜和高倍镜下视野的明暗、细胞数量和大小的不同,也不会正确移动装片寻找目标……教师可利用显微镜的录播功能制作一节专门解决这些问题的微课,帮助学生把手中的操作和显微镜下的世界联通起来,捅破“微观”世界的窗户纸,给学生,特别是能力低的学生打开进入微观世界的通道。
总之,微课是一种简单的易于大众接受的教学方式,于细微处见功底,见微而知著。微课关注的是一个具体的小问题点,内容表达简洁,便捷简单可操作。微课是浓缩的课堂,是最精彩瞬间的集合,是课堂浓缩的精华,是课堂上的闪光点,值得尝试。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将微课有效地应用在生物教学中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学生可借助微课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新知的学习或者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补漏,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波.例谈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4(4):22-23.
关键词:微课;学习;效果
“微课”是指时间在10min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的教学视频,它借助视频技术将教学单个知识点录制成微视频,这个视频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也可以是围绕教学内容辅助性的教学资源的整合。“微课”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产物,也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相适应,让学生可以利用零碎的、短暂的时间进行学习。本文介绍在生物教学中使用微课的一些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1. 利用微课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微课由于其主题明确、内容短小简明、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学生自主生物学习。具体可分为三种:
1.1课前预习性了解学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看此微课,可基本熟悉、理解要点,为新课做好准备。不懂的地方或有疑惑的地方可以课堂上重点关注、提出问题。
1.2课后释疑解惑学习。也即借鉴微课资源“围剿”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往往是教学环节中耗时最多,也是教师在备课中投入精力最大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因为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即使教师费尽苦心、想尽办法来突破教学难点,但也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理解难点知识。借鉴微课资源平台,则会呈现另一番景象:因不同的教师会基于自己对难点的理解,制作成不同的微课,这样对同一个教学难点就会形成不同的解决方案,学生只要通过网络搜索,就可以获得多方的帮助,总有一款“微课”适合学生学习。
1.3课外拓展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自主学习一些一般要求外的知识,这给一些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以发展空间,以弥补课堂大众化教学的不足。课外自主微课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生物教师课外辅导的作用,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 利用微课突破时空限制,真实呈现实验过程
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或课时不足的影响,一些实验时间长,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教师多选择用讲述法或观看教学录像的方法开展,使得学生对这些实验毫无体验,听得索然无味。如何为学生的实验体验开辟更大的空间?微课就发挥了这一作用。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Ⅰ教材中“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一节的“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探究性实验,全部做完大约需要60min,如果通过多媒体播放人教版教材自带的光盘,只有“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一个实验,探究内容单一,展示的时间也要10min,缺乏其他环境因素探究性实验的视频资源。假如该节内容进行微课教学,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进行微课教学前必需对相关实验进行改进,录制多个大约5min实验微视频。 如“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实验时就应将教材中采用实验者吹气的方式提供实验所需CO2改用4%NaHCO3溶液;由于叶片打孔和抽气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微课制作时可象征性地展示过程或利用快进缩短播放时间,并且在“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和“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中为缩短时间,可以将该过程省略;在“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中温度的设计可设两组低温和高温即可。
3. 利用微课让课堂翻转起来
微课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充满魔力、活力和动力的窗户,让所有教师看到了一个新颖的教学世界和教学境界。
3.1新课引入。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3.2知识理解。利用微课教师对本节重难点做点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后一起看视频。
3.3激发学习兴趣。将微课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充实、科学和直观、形象、生动。它能刺激学生的兴奋中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呆板的教材内容通过微课还原其生物世界的自然本色,学生感受到了生物的美,这种美感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热爱,激以起学习兴趣,强化了学习的内在需要,从而促使生物学习信念的形成。
3.4练习巩固 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成微课,用于巩固本节知识。
4. 展示显微世界,排除教学障碍
生物实验中经常要用到显微镜,而在显微观察中,学生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现象,多与教师讲述或教材中的图片不同,为了验证自己的观察是否正确,学生会不断地向教师求助,教师不得不往返于各小组间。即便如此,由于生物实验中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很多是动态的,教师的解释与学生的观察不能同步,造成沟通上的障碍,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如何能够把学生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画面放大,并呈现到所有学生的面前,更好地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知识呢?笔者想到了目前教学使用中的微课,利用学校实验室配备的有录拍功能的显微镜,直接把显微镜下呈现的画面拍摄下来,制成微课,用于教学后学生对显微世界就有了清晰准确的认识。以“显微镜的操作”为例,学生即使掌握了实验步骤,但并不能想象出显微镜视野下的画面,不少学生找不到需要观察的标本,分不清“细胞”和“气泡”,分不清低倍镜和高倍镜下视野的明暗、细胞数量和大小的不同,也不会正确移动装片寻找目标……教师可利用显微镜的录播功能制作一节专门解决这些问题的微课,帮助学生把手中的操作和显微镜下的世界联通起来,捅破“微观”世界的窗户纸,给学生,特别是能力低的学生打开进入微观世界的通道。
总之,微课是一种简单的易于大众接受的教学方式,于细微处见功底,见微而知著。微课关注的是一个具体的小问题点,内容表达简洁,便捷简单可操作。微课是浓缩的课堂,是最精彩瞬间的集合,是课堂浓缩的精华,是课堂上的闪光点,值得尝试。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将微课有效地应用在生物教学中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学生可借助微课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新知的学习或者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补漏,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波.例谈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4(4):22-23.
- 【发布时间】2017/12/26 10:17:50
- 【点击频次】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