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找好阅读教学的“点”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阅读教学是一个庞杂的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知从何入手设计教学环节。我认为应该从小处着手,找准阅读教学的“点”,以点带面,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一课一得,逐渐积少成多,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以点带面;情感激发点;文字训练点。
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庞杂的体系。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它的工具性还要兼顾它的人文性,通过有效的教学促使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哪入手呢?
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从小处着手,找准阅读教学的“点”,以这些点为基石,以“点”带“面”,构建阅读教学的“金字塔”。教师要有重点的选择并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一课一得,逐渐积少成多,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一、找准情感的激发点
作者动情缀文,学生读文动情,这决定了教师在阅读中必须架起一条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通过一步步的激发、强化、升华儿童的情感,使教师、学生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因此,教师要找准文章的激情点,即“作者感情的爆发点,情与景的焊接点,也是意境的落脚点。”通过这个“点”把作者的感情波澜传导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高层次地体会文章的感情。
要确立情感的激发点,我认为应该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文章的主要内容、表达方式,学生的实际生活、年龄特征等诸因素综合考虑,选取最能拨动学生心弦的情节或词句进行挖掘和体验,并以之感染学生。
1、从品析词句入手
课文的语言不仅承载着景、物、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作者的情感。因此,情感是深深地渗透在文章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之中的。而体会情感需要去咀嚼文字。“情”是靠教师、学生品读领悟出来的,只有咀嚼文字才能深有领悟。在教学时,我们要抓住文中关键句,挖掘深层内涵和蕴意,让学生“披文入情”体会文章的味。比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时,我抓住“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这段话让学生体会,通过反问句和感叹句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的决心,再从“坚定、各种、决不会、更不会”这些词语中体会他坚定的态度。又抓住普罗米修斯承受痛苦的部分,从“死死的、高高的、日夜遭受、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肝脏被啄食”等词语中感受到他的痛苦。
2、从时代背景入手
文章是时代的产物,有些文章的写作年代较久远,体会文章的情感要从它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体会内涵。学生在对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产生一些感受之后会对文章中蕴含的情感有不讲自通的作用。
3、从形象再现入手
文学作品是生活的艺术化,阅读教学可以把艺术化的生活形象化。利用声音、实物、动画再现文本,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想象,让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产生情感的体验。
二、选定语言文字的训练点
1、从培养理解能力入手,选定训练点
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因素。阅读中的理解是对课文中词句、段落、篇章、修辞、写作方法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理解。从原则上说,训练点应当从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和学生的疑点处选择。
读是理解语言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仅从朗读训练的方法谈谈我的观点。朗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声调,而内在的基础是理解。朗读训练不仅能锻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比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中句子:“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如果仅从朗读技巧上指点重音、轻重、缓急,那么学生也仅仅是模仿,不能起到内化,运用的作用。所以,我又出示了一个对比句子。“啊,每一个人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明确反复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反复地对比朗读中体会到,作者通过爸爸的死要向全世界呼唤:要和平不要战争。通过作者的口表达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求。所以语调一定要一句比一句激昂。在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朗读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朗读的方法。
2、从培养表达能力入手,选定训练点
表达能力是语文知识由理解到运用的外显。训练学生表达的条理性、完整性和精确性是阅读教学中的重点所在。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我们教师都要指导到位。从用词、造句到片段谋篇,都要“训”到位。
参考文献:
1、林治金《语文教育名家评介》,青岛出版社,1997年版,第405页。
2、《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河海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43---245页。
3、马芯兰《小学创造性学习教学法》,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98页和第130页。
4、郭慧, 《开放性课堂的基本特征》,《中小学管理》,2002年3月
5、胡龙平,《 多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01年9月
6、《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2次印刷
关键词:阅读教学;以点带面;情感激发点;文字训练点。
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庞杂的体系。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它的工具性还要兼顾它的人文性,通过有效的教学促使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哪入手呢?
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从小处着手,找准阅读教学的“点”,以这些点为基石,以“点”带“面”,构建阅读教学的“金字塔”。教师要有重点的选择并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一课一得,逐渐积少成多,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一、找准情感的激发点
作者动情缀文,学生读文动情,这决定了教师在阅读中必须架起一条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通过一步步的激发、强化、升华儿童的情感,使教师、学生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因此,教师要找准文章的激情点,即“作者感情的爆发点,情与景的焊接点,也是意境的落脚点。”通过这个“点”把作者的感情波澜传导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高层次地体会文章的感情。
要确立情感的激发点,我认为应该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文章的主要内容、表达方式,学生的实际生活、年龄特征等诸因素综合考虑,选取最能拨动学生心弦的情节或词句进行挖掘和体验,并以之感染学生。
1、从品析词句入手
课文的语言不仅承载着景、物、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作者的情感。因此,情感是深深地渗透在文章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之中的。而体会情感需要去咀嚼文字。“情”是靠教师、学生品读领悟出来的,只有咀嚼文字才能深有领悟。在教学时,我们要抓住文中关键句,挖掘深层内涵和蕴意,让学生“披文入情”体会文章的味。比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时,我抓住“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这段话让学生体会,通过反问句和感叹句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的决心,再从“坚定、各种、决不会、更不会”这些词语中体会他坚定的态度。又抓住普罗米修斯承受痛苦的部分,从“死死的、高高的、日夜遭受、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肝脏被啄食”等词语中感受到他的痛苦。
2、从时代背景入手
文章是时代的产物,有些文章的写作年代较久远,体会文章的情感要从它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体会内涵。学生在对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产生一些感受之后会对文章中蕴含的情感有不讲自通的作用。
3、从形象再现入手
文学作品是生活的艺术化,阅读教学可以把艺术化的生活形象化。利用声音、实物、动画再现文本,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想象,让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产生情感的体验。
二、选定语言文字的训练点
1、从培养理解能力入手,选定训练点
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因素。阅读中的理解是对课文中词句、段落、篇章、修辞、写作方法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理解。从原则上说,训练点应当从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和学生的疑点处选择。
读是理解语言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仅从朗读训练的方法谈谈我的观点。朗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声调,而内在的基础是理解。朗读训练不仅能锻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比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中句子:“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如果仅从朗读技巧上指点重音、轻重、缓急,那么学生也仅仅是模仿,不能起到内化,运用的作用。所以,我又出示了一个对比句子。“啊,每一个人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明确反复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反复地对比朗读中体会到,作者通过爸爸的死要向全世界呼唤:要和平不要战争。通过作者的口表达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求。所以语调一定要一句比一句激昂。在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朗读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朗读的方法。
2、从培养表达能力入手,选定训练点
表达能力是语文知识由理解到运用的外显。训练学生表达的条理性、完整性和精确性是阅读教学中的重点所在。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我们教师都要指导到位。从用词、造句到片段谋篇,都要“训”到位。
参考文献:
1、林治金《语文教育名家评介》,青岛出版社,1997年版,第405页。
2、《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河海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43---245页。
3、马芯兰《小学创造性学习教学法》,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98页和第130页。
4、郭慧, 《开放性课堂的基本特征》,《中小学管理》,2002年3月
5、胡龙平,《 多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01年9月
6、《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2次印刷
- 【发布时间】2017/12/26 10:24:12
- 【点击频次】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