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一地理教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要想让我们的地理教学可持续发展,即让学生们越学越轻松,越学越喜欢,越学学得越好。那么在初一上学期,我们一开始就要让学生对地理感兴趣,有了对地理的兴趣再带领他们去掌握地理学科的特点,并用这这些特点去学习地理,这样他们就会越学越轻松越学越好,而这种成功的体会反过来又将促进他们继续喜欢学习地理,直至初三,甚至他们的一生。因此:
1.上好第一堂地理课
在第一时间让地理课的无限魅力吸引学生。例如:初一上学期第一堂地理课,想让学生了解地理学什么,我就把它设计成抢答题,学生们在争先恐后的抢答中明白了地理学什么,然后做分析题让他们明白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对我们很重要,因此我们就要学好地理。那么怎样学好地理呢?我先让学生们各抒己见,最后小结:要学好地理我们就要做到,勤于实践,善于积累,乐于读图,勇于探索。这样学习毫无压力,相反增长了知识,充满了趣味,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非常期待下一堂地理课。那么第一堂地理课我们的目的就顺利达到了。
2.用地图去识记基本的地理知识
首先看图识记。比如:在讲地球仪一节,无论上新课,还是小结本节知识,我都用地球仪演示。自然而然的学生在回家复习时也会像老师一样在地球仪上去复习。一个地球仪就深深的刻进了学生们的脑海里,这将有利于他们空间想象能力的发挥,从而以地理学科特有的方式去思考问题。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作图识忆。比如:在讲完七大洲之后,我用面积大小不等的三角形表示各大洲,画了一幅世界地图,让学生们在图上再次指认七大洲,最后家作安排:用面积不等的三角形代表七大洲,画一幅世界地图,并写出各大洲的名称及洲界。紧接着的第二次家作:在这幅简图上作出五根特殊的纬线。这样就为后面学习区域地理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的脑海里就自动安装了一幅世界地图,相应的大洲知识也就掌握了。在今后的学习中就可以做到随用随取即无论何时要用这个知识,脑海里立即就会呈现这样的一幅世界地图。
在初一,我们的很多地理知识都可以用这种看图,作图的方法去识记。如地球的基本数据,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地球的运动,五带的划分、大洲大洋,大陆、板块、温度带,气候类型的分布等。
3.用地图去突破难点,让难点不难
比如:在讲比例尺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的理解比例尺与实地面积、内容详略的关系而不发生混淆,我就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让他们去观察得出结论:尺大地小,内容详,尺小地大内容略。告诉学生它们三者的关系只需要记住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的比例尺的相对大小就行了。因为两幅图的实地面积和内容他们很清楚。除此以外,在做练习时,画图也可突破难点。比如:有A(40度北纬,116度东经),B(30度,20度东经)两点,问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我们可以画出经纬网,并标出A、B两点。答案就显而易见了。以后遇到类似的题,他们也就知道方法了。同时我们也可以用演示的方法去突破难点,并提高学生在学习地理方面的空间想象能力。比如了解剖面图。因为初一没有过多要求,所以在讲到相关的题时,我就用我的双手演示,(把两个拳头合在一起表示一座山,然后拿开一个拳头学生们所看到的就是这座山的一个剖面图。)再让学生去做题。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而且印象深刻。
4.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推理能力
在讲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之后,我让学生根据之前讲的气温和降水结合他们的分布去分析各种气候的特征。比如:热带雨林气候,学生们根据他在地图上的位置,结合气温和降水的知识就可以去分析:该气候地处赤道附近,因此气温高,降水多。其他气候以此类推。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与此同时,又为后面学习各种气候的特征打下了基础。除此以外,初一上学期很多其它地方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比如:在讲到民居建筑和自然环境时,让学生们根据各名居建筑的特点,说说原因。
5.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中去学习地理
比如:地球的公转,北半球夏至昼长夜短,冬至昼短夜长。我们位于北半球,夏季天亮的早,黑的晚 ,故白天长,夜晚短。夏至是夏季的开始,所以北半球夏至昼长夜短。冬至昼短夜长以此类推。再比如气候一节的练习:
读下列气温和降水表,完成下列各题
某地气温降水数据表
(1)由该地最低(或最高)月均温出现的月份可知该地位于_____ (南、北)半球。(1分)
(2)综合气温资料可知:该地所处的温度带为____带。(2分)
(3)由该地的降水资料可知:该地降水主要集中在 _____季。(1 分)
当做(3)题时,很多学生的解题思路往往是去想南北半球季节刚好相反,把问题复杂化了。简单的做法是找出降水量最多的月分所对应的温度,根据我们生活的常识即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是冬季,反之,则为夏季。然后再让学生看图答题。
6.用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例如理解降水的形成。学生们通过课本上的图和文字大致已经明白降水是怎样形成的。这时我要求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即烧开水时,水开之后,揭开锅盖。上面附着许多的水滴。这一过程其实就是降水的过程。通过我们身边这个鲜活的例子,学生们就更容易理解降水的形成了。
7.让地理知识为生活服务,充分体现地理课标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比如:在讲人类与海洋时,让学生们了解我国开发海洋的能力,了解蛟龙号,了解钓鱼岛、黄岩岛纷争并一起讨论其原因,同时明确我国人民所持的正确态度:关于我们的海洋国土,应寸土不让,如果用和平的方式不行,就动用武力。从而让他们感知地理就在他们身边,而且让他们通过认识这两个岛的位置的重要性,真切地感受什么是领土主权,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并把这股热情变成实际行动去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
8.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课本上的知识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还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所以在适当的时候布置一些需要学生自己去查找的延伸教学内容的知识就很有必要了。比如:在讲第一章认识地球时,课前让学生们思索1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的关系。2月亮会发光吗?等等。课前让有准备的学生对1题画图说明,2题回答并解释原因。明白这两个问题,对理解日食和月食以及后面的教学类内容大有帮助。再比如讲了纬度之后,让学生查找北纬300的相关事件,感知大自然是无比神奇的。并告诉他们有些现象至今人类无法解释它,从而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9.让学生拥有学习地理的成就感
因为成就感会帮助他们树立学好地理的信心,有了信心,地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就前途一片光明。学生们的成就感有很多种:考试考好了有成就感;问题分析正确了有成就感;找出老师存在的问题也有成就感。比如有一次,我出了一套月考题。其中有两道题出得不好,一道题图配的不好。
题如下:读下图,完成5~7题
5.图上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上四地降水最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列关于降水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各月湿润
B.回归线两侧和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C.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D.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较多
因为图配得不好,没有表示降水分布的图例,导致学生无法答题,结果可想而知。因此我评讲时就让学生翻到教材上的全年降水分布图,让他们看图重新答题,这样一来他们觉得非常简单。评讲到此,我就坦白的告诉学生是自己出题时配图出了问题,导致同学们答不好题。顿时讲台下的学生议论纷纷,此题留给他们的印象相当深刻。所以当我评讲后面的一道简答题:
8月,沈阳连降大雨,在公司上班的李玲要去乌鲁木齐出差,妈妈提醒她不要忘记带上雨具;9月下旬,沈阳秋高气爽,李玲要去广州培训学习,妈妈又叮嘱她要带上雨具;李玲妈妈的做法,哪个必要,哪个多余?为什么?
我还没有开始评讲,我的一个学生就迫不急待说:“这道题应该还要配一副两地的海陆位置图。”
当学生这样抢答时,我既为自己感到惭愧,又为我的学生感到高兴。立即说道:你说得很好。比老师还能干!顿时全班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此时我的错误在他们的眼里荡然无存,他们的眼里只有这个比老师还能干的同学。后来这个学生一直努力、主动学习地理。因为他曾经享有过“比老师还能干“的殊荣。这也是一种激励。人无完人,谁都会犯错,我们老师犯错之后,如果在弥补错误的时候,想想办法也能让这个补丁变成一朵美丽的花。
同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评讲中,如果学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一样,或很有创意,或简单、明了、准确。我都会给予高度的评价。如你真棒,或你比老师都说得好等等。听到这样的赞赏,他们会觉得自己学习地理很成功,从而促进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
以上是我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而采用的教学方法,地理学科的特点正是他的魅力所在。为此我对地理十分着迷。所以我希望在我的带领下我和我的学生们能够在地理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轻松,越走越愉快即让我们的地理学习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发布时间】2017/12/26 10:33:07
- 【点击频次】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