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适合的作业才是好作业

 

【作者】 邢方臻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红河镇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接手初三不久的双休日,我布置了五道数学作业题,科代表赵新周收上来时,从统计中,我发现:数学成绩一向很好的张胜建竟然只做了一道题,而且不是布置的;从来都很认真的刘岚只做了三道;还有不少的同学不同程度的没有完成。我非常生气,先“讯问”张胜建,而他竟振振有辞:那五道题我已经会了,再做纯粹浪费时间;而我从课外书上发现了一道几何题,觉得很有意思,我就研究了那道题。不信,您看看那道题。(我当时恨恨地想:好!等我看完那道题,看我怎么是收拾你!)我又责问刘岚时,她有些委屈地说:那两道题我实在做不出来。到校后,我本来也想象某些同学一样,照着学习好的“模仿”一下;可我又一想,那不是欺骗您了吗?因此,我就上交了那三道题。不信,您看看有些同学的作业,一定会发现有些同学错得一样。(理由还挺冠冕堂皇。哼!等我检查好了,看我怎么批你!)

果真如此吗?我仔细地检查了这次数学作业。确实,张胜建的那道题很有意思,刘岚的那三道题都做对了,第4道题有7个同学错得一模一样!第5道题有6个同学错得一样!而1—3题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抄袭现象,虽然比较少。

竟然果真如此!该怎么做?该怎么办呢?我再三的劝自己要冷静:发火不能解决问题。那么该怎样布置作业和布置怎样的作业,才能达到它应有的作用呢?

我考虑再三,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问问学生,把决定权交给学生。于是,我写了三个问题算做问卷调查:

1、你希望老师布置怎样的作业?

2、你觉得现在的作业布置的多还是少?

3、你在做作业的时候是自己完成、和他人合作完成还是抄别人的?

很快科代表赵新周就把调查结果统计出来了:

1、老师布置作业不能强调机械的重复训练,认为“熟能生巧

2、老师布置作业不能总是全班统一,忽视学生差异。因为统一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及作业难度不适应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会造成“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

3、老师布置作业不能只强调学生的独立完成,独立思考,忽视合作学习。

4、老师要多设计一些或布置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作业。

暂时别无良法,我决定“搏一搏”,不过,我得先考虑考虑该怎样布置作业和布置怎样的作业即“适合的作业才是好作业”——就是学生做哪个层次的作业,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如果学生以为各个层次的作业都难以完成或者是满足不了自己提高能力的需求,可以根据自己手中的其它资料设计相应的作业去完成,以便于解决自己在学习当中遇到的难点,从而形成发展意义上的适合学生自己的作业。

我的具体做法是:

1、合理分组。

在张胜建、刘岚及科代表赵新周的帮助下进行了合理分组。①、平时课堂及自习课上,将数学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学生分到一起,并且选定了组长和副组长;②、双休日节假日,把大村庄的较多的学生分成2—3个小组;小村庄的较少的学生,几个邻近的村庄合为一个小组,选出了组长和副组长,以便于在必要的时候进行交流与合作;③、他们甚至把宿舍里的同学也分了组,选出了组长和副组长。④、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也可以另外再选能力强的学生担当组长和副组长。

经过一段时间合理分组学生的学习进步不少,学生也都非常敬重我,也都非常想学好数学,这样的分组都是学生自愿的,组长和副组长也是学生推选的,之所以选出组长和副组长,目的是为了互相监督。

对他们这么周密的考虑,我及时的进行了表扬和自己的感激。接下来就是我该怎样布置作业、设计作业和布置怎样的作业。

2、根据学生差异,设置不同作业。

作业应该难度适中,但是同样难度的作业,有的学生只需要三四分钟便可完成,有的则需要十多分钟甚至更多。因此,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层级的作业,才能有效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于是,我将作业设计成难易有别的(A)基本题(差生做)、(B)综合题(中等生做)、(C)发展题(优秀生做)三个层级以及(D)自选题(课外书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低到高逐级选择,让不同层次学生选作适合自己的题目;对认知水平低的学生,有一个“底线”要求,即保证做好最基本的练习;对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除了要有必要的基础训练外(可选择比较典型的或有一定难度的),应有一些拓展性的练习,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这一节中有关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设计的A层作业可以直接套用三个公式的(即1、一般式、2、顶点式3、交点式),B层作业中可设计为由已知条件可转化为这三种形式的,C层作业中可设计成必须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而且又要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才能解决的难题来供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做。

因此,笔者认为,一份理想的作业应该是这样的:有A、B、C三个层级(包括(D)级的自选题(课外书籍)),每个层级做到知识层次的由简到难。当学生拿到作业时,他们可以根据对自己能力的判断选择一个层级的作业,如果不甘心,则可以试做高一层级的习题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激发学习兴趣;如“底气不足”,则可以多做低一层级的习题加以巩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巩固他们的知识积累。

这样的作业设计灵活性应该比较大,能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3、由简到难,注意层次性。

在设计和布置一份作业时,要遵循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规律,作业的内容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从模仿到再造,再到创造性发展,做到环环相扣,拾级而上,逐步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作业,又要有一些变式作业,以利于新旧知识的沟通,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作业,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技能的转化。

4、设置台阶,放缓坡度。

实施分层作业,调控作业难度,还可针对学生实际,采用对同一题目设置台阶、放缓坡度的办法,即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习题进行分解或给予具体的提示,系统地划分步骤的练习,在学生对若干个具体问题作答后,在进行一次整合。这种难度分解的作业,可以使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逐阶而上,一方面提高他们完成作业的效率,减轻疲劳程度,另一方面又使他们在负荷适当的情况下,达到作业目的,完成教学要求。

5、及时反思,总结经验。

学生完成分层作业后,各层次的学生在作业本上把当天的知识进行小结。通过小结当天的知识点、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时的独到见解,积累方法,优化解题策略。同时我鼓励A层级的同学去思考和尝试做B层级的作业,B层级的同学去尝试做C层级的作业。我再对他们成功的尝试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6、分类测评,适当加分。

采用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测评学生,就是对A、B、C各个层级的作业评价不按一个标准。对A层级的学生判分适当放松,对C层级的学生判分适当从严。例如,对A层级,做对基本作业,就可以给满分;做对提高作业,半倍加分,做对超额作业,一倍加分。对B层级学生,做对超额作业,半倍加分。再如,对A层级和B层级的学生,作业做错了,可暂不打分,等他们真正搞懂订正后,再给他们判分。有时,A层级的学生订正后还不能全懂,我便针对他们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再设计点题目让他们补做,练一次,进一步,再练一次,再进一步,不断给他们加分。这样,他们通过反复作业,从日益增多的分数上,切身体会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也会提高。

在单元测试也分层考试,在一张试卷中设计基础题、中档题和拔高题,提高题和拔高题在试卷中注明,拔高题只供C层级同学完成,提高题是C层级、B层级的学生都要完成,而基础题是每个同学都要做的。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值设计不同,采用附加分的形式来提高优、中等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A层级的学生的斗志。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发现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绝大多数的学生改变了学习方式,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2、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激情高涨了很多;3、抄袭的现象没有了;4、在这次县里组织的期中检测中,各个层级的学生的成绩都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但是在分层作业的实施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的一个弊端:如果将A、B、C三个层次的习题分别设置为作业,老师根据对本班学生个性差异的认知,主观地将各个层次的作业分发到各个“层次”的学生手中,极有可能伤害到一些学习能力低下但自尊心强的学生及其家长,这样就无法达成我们事先设想的目标了。

 

 

  • 【发布时间】2018/1/30 12:08:45
  • 【点击频次】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