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沟通策略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上教师有效地与学生沟通,有效地实施教学调控,是新课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构建新课堂教学结构,走向动态生成,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 初中 数学 课堂 沟通 策略
课堂教学过程必然伴随着沟通过程,能否有效地进行沟通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初中数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一个富有经验的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注意力不应该仅仅集中在教案和教学进度上,还要能及时捕捉到来自学生的信息,不断调节课堂教学程序,协调教与学的关系,使课堂教学设计得到更好的发挥。
一、教师的情感吸引是课堂沟通的前提
1、教师情感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宏观上的心理需要,也是引起和保持学生上课注意力的一种“心理过滤剂”和“催化剂”,学生一旦体验到教师的爱,就会淡化各种消极情绪,产生一种教师讲什么他爱听,教师做什么他爱看的心理倾向。当然,与学生做朋友也不能建立在口头上,教师要充分融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求,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爱,让学生认可你,接纳你,真正把你当作他们的朋友。
2、教师正确的学生观是情感吸引的关键
培养正确的学生观,是新课程的重要标准之一。只要是自己的学生,无论是聪明的、听话的、还是顽皮的、认真的……都一样的是可爱的,他们各有所长,都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让他们不断进步,成为有用的人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既要能看到学生的向师性,又要能看到学生的独立性,能够对各类学生因材施教,满足他们各方面的需求。相反,如果看不到学生的独立性,从狭隘的教育观念出发,总看学生的不足之处,师生关系就很可能紧张,严重的就会分散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导致学生对该门学科反感,自然难以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师教育思想成熟的标志,是教师教育教学艺术的起点,是吸引学生注意、师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
有一个教学案例:一次“三角形”的公开课上,老师问:“同学们能说出一些形状是三角形的物体吗?”学生纷纷举手,“红领巾”、“流动红旗”……这时一个学生举起了一张长方形的纸片说:“这张纸。”老师一看,认为这张纸片是长方形而不是三角形的物体,他立即用手势示意他坐下,并迅速把目光移向了其他学生。这个学生失望地坐下了。下课后我就走到他的跟前说:“课堂上老师说你那张纸片不是三角形的物体,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又拿出那张纸片,剪下一角,说:“你看,这小片也是三角形呀!”案例中,教师的课堂霸主意识非常明显,不给学生申辩的机会,在学生发言时来一个“急刹车”,他堵住的是学生的嘴巴,封闭的是学生的心灵窗户,扑灭的是学生的思维火花,扼杀的是学生的美好创意。
二、教师的教学吸引是课堂沟通的保证
1、课堂提问是师生沟通的有效途径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是输出信息并及时反馈信息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共鸣的纽带。课堂提问可以使教学活动从形式延伸到思维,可以使学生涣散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针对具体内容充分估计学生的思维可能性,巧妙地设置善意“陷阱”,自然引发学生之间的争辩。比如:一元二次方程(a-1)x2+x+a2—1=0中有一个根是2,求a的值。如果三角形的边是方程x2—7x+10=0的根,则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
设计提问清单,可以对学生进行认知训练,还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发问,为师生课堂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年轻教师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策略,由于提问不当而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实在可惜。对课堂提问的把握如何,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要做到课堂提问的有的放矢,关键要抓备课这一环节,尤其是青年教师,应该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多实践,多锻炼,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设计,使之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为落实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优化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案作为一个教学方案既是教案又是学案,从学生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应该侧重于学生活动的设计,在备教材、备教法、备课件的基础上,重点转向备学生,突出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的设计,做到案中有人,由传统的“重教”向“重学”转变,把过去的“教案”改为“教与学方案”,并向突出传授知识转变为突出学生的活动和教师启发诱导的过程。比如在学习正负数时,可以问学生你有姓吗?所以正负数也有姓:一个姓“+”一个姓“—”。再比如:1+2=3,1+2+3=6,1+2+3+4=10……你能得出规律吗?有N支球队,每两支之间要赛一场,共赛几场?每两人之间握手一次呢?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沟通最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师要分别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处理,当学生思维受阻、思路中断时,要及时给予点拨、启发和诱导,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提出问题,让他走出困境;当学生思路与教师不一致时,应该给学生表达自己完整想法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当学生经过思考,沟通反馈得出有见解的答案,甚至有创新的解法时,更需要给予热情的肯定、赞赏和鼓励。
3、立足整体,调控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教学作为一门艺术,不应当也不能仅仅依靠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模式来实现它的全部功能,重要的是针对具体情况,选择、设计最能体现教学规律,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过程。为了发挥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保持教学系统的最大活力,在教学中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形成良好的整体结构是必然的。当然,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要从教学目的、教材要求、课型内容、学生水平、教师能力、教学条件等多方面考虑。
比如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概念、定理、公式、法则,为了突出知识形成过程,可以运动发现法模式;便于学生阅读、讨论的内容,可以安排在一起运用自学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般内容,可以采用讲授模式,保证教学进度。这样在一章为整体的教学活动中,几种教学模式分别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再如一册书的教学,也可以选定适合结构教学模式的章节,比如“四边形”等内容,贯彻整体-部分-整体的结构体系,开阔学生研究问题的思路。
师生之间课堂沟通的重点,应该放在思维方法、思维角度、解题方法的评价与创新上,而不能囿于条条框框,验证事先的答案或复述知识结论上。在师生沟通阶段,教师可通过必要的板书,补充和更正,以深化学生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通过教师的点拨,促进学生的认识清晰化、条理化,通过教师的精讲,让学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目的。随着问题难度的不同、处理方法的差别、理解程序的深浅,采取不同的方法,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应该是有利于学生探索思考,能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学生指点迷津。教师的讲与不讲、讲多与讲少,应该根据课堂上学生理解掌握的情况来决定。教师要在不启不发时再讲,并且应该把问题讲清楚、讲准确、讲精彩,做到既通俗易懂又言简意赅,真正把教师单向交流的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
总之,科学地实施课堂师生沟通,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课堂组织能力、驾驭课堂能力的考验。实施初中数学课堂沟通时,热烈的课堂气氛,少数同学的“思维闪光”,偏离主题等偶然因素的出现,都对教师的组织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加强业务进修,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自如地组织好课堂沟通,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俊明.心育是教书育人的美好境界[J].教育艺术, 2005,(02).
[2] 连学云,谢碧华.数学开放题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福建中学数学, 2005,(01)
[3] 李尚志. 从数学中享受快乐[J].数学通报, 2004,(12).
[4] 李昌官.数学“问题发现情境”创设探究[J].数学通报, 2004,(05).
[5] 陈理.关于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学通报, 2004,(05).
[6] 张志淼,赵建功.对数学学习兴趣有关问题的思考[J].数学通报, 2004,(07).
关键词: 初中 数学 课堂 沟通 策略
课堂教学过程必然伴随着沟通过程,能否有效地进行沟通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初中数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一个富有经验的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注意力不应该仅仅集中在教案和教学进度上,还要能及时捕捉到来自学生的信息,不断调节课堂教学程序,协调教与学的关系,使课堂教学设计得到更好的发挥。
一、教师的情感吸引是课堂沟通的前提
1、教师情感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宏观上的心理需要,也是引起和保持学生上课注意力的一种“心理过滤剂”和“催化剂”,学生一旦体验到教师的爱,就会淡化各种消极情绪,产生一种教师讲什么他爱听,教师做什么他爱看的心理倾向。当然,与学生做朋友也不能建立在口头上,教师要充分融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求,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爱,让学生认可你,接纳你,真正把你当作他们的朋友。
2、教师正确的学生观是情感吸引的关键
培养正确的学生观,是新课程的重要标准之一。只要是自己的学生,无论是聪明的、听话的、还是顽皮的、认真的……都一样的是可爱的,他们各有所长,都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让他们不断进步,成为有用的人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既要能看到学生的向师性,又要能看到学生的独立性,能够对各类学生因材施教,满足他们各方面的需求。相反,如果看不到学生的独立性,从狭隘的教育观念出发,总看学生的不足之处,师生关系就很可能紧张,严重的就会分散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导致学生对该门学科反感,自然难以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师教育思想成熟的标志,是教师教育教学艺术的起点,是吸引学生注意、师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
有一个教学案例:一次“三角形”的公开课上,老师问:“同学们能说出一些形状是三角形的物体吗?”学生纷纷举手,“红领巾”、“流动红旗”……这时一个学生举起了一张长方形的纸片说:“这张纸。”老师一看,认为这张纸片是长方形而不是三角形的物体,他立即用手势示意他坐下,并迅速把目光移向了其他学生。这个学生失望地坐下了。下课后我就走到他的跟前说:“课堂上老师说你那张纸片不是三角形的物体,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又拿出那张纸片,剪下一角,说:“你看,这小片也是三角形呀!”案例中,教师的课堂霸主意识非常明显,不给学生申辩的机会,在学生发言时来一个“急刹车”,他堵住的是学生的嘴巴,封闭的是学生的心灵窗户,扑灭的是学生的思维火花,扼杀的是学生的美好创意。
二、教师的教学吸引是课堂沟通的保证
1、课堂提问是师生沟通的有效途径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是输出信息并及时反馈信息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共鸣的纽带。课堂提问可以使教学活动从形式延伸到思维,可以使学生涣散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针对具体内容充分估计学生的思维可能性,巧妙地设置善意“陷阱”,自然引发学生之间的争辩。比如:一元二次方程(a-1)x2+x+a2—1=0中有一个根是2,求a的值。如果三角形的边是方程x2—7x+10=0的根,则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
设计提问清单,可以对学生进行认知训练,还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发问,为师生课堂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年轻教师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策略,由于提问不当而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实在可惜。对课堂提问的把握如何,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要做到课堂提问的有的放矢,关键要抓备课这一环节,尤其是青年教师,应该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多实践,多锻炼,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设计,使之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为落实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优化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案作为一个教学方案既是教案又是学案,从学生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应该侧重于学生活动的设计,在备教材、备教法、备课件的基础上,重点转向备学生,突出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的设计,做到案中有人,由传统的“重教”向“重学”转变,把过去的“教案”改为“教与学方案”,并向突出传授知识转变为突出学生的活动和教师启发诱导的过程。比如在学习正负数时,可以问学生你有姓吗?所以正负数也有姓:一个姓“+”一个姓“—”。再比如:1+2=3,1+2+3=6,1+2+3+4=10……你能得出规律吗?有N支球队,每两支之间要赛一场,共赛几场?每两人之间握手一次呢?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沟通最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师要分别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处理,当学生思维受阻、思路中断时,要及时给予点拨、启发和诱导,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提出问题,让他走出困境;当学生思路与教师不一致时,应该给学生表达自己完整想法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当学生经过思考,沟通反馈得出有见解的答案,甚至有创新的解法时,更需要给予热情的肯定、赞赏和鼓励。
3、立足整体,调控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教学作为一门艺术,不应当也不能仅仅依靠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模式来实现它的全部功能,重要的是针对具体情况,选择、设计最能体现教学规律,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过程。为了发挥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保持教学系统的最大活力,在教学中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形成良好的整体结构是必然的。当然,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要从教学目的、教材要求、课型内容、学生水平、教师能力、教学条件等多方面考虑。
比如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概念、定理、公式、法则,为了突出知识形成过程,可以运动发现法模式;便于学生阅读、讨论的内容,可以安排在一起运用自学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般内容,可以采用讲授模式,保证教学进度。这样在一章为整体的教学活动中,几种教学模式分别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再如一册书的教学,也可以选定适合结构教学模式的章节,比如“四边形”等内容,贯彻整体-部分-整体的结构体系,开阔学生研究问题的思路。
师生之间课堂沟通的重点,应该放在思维方法、思维角度、解题方法的评价与创新上,而不能囿于条条框框,验证事先的答案或复述知识结论上。在师生沟通阶段,教师可通过必要的板书,补充和更正,以深化学生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通过教师的点拨,促进学生的认识清晰化、条理化,通过教师的精讲,让学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目的。随着问题难度的不同、处理方法的差别、理解程序的深浅,采取不同的方法,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应该是有利于学生探索思考,能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学生指点迷津。教师的讲与不讲、讲多与讲少,应该根据课堂上学生理解掌握的情况来决定。教师要在不启不发时再讲,并且应该把问题讲清楚、讲准确、讲精彩,做到既通俗易懂又言简意赅,真正把教师单向交流的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
总之,科学地实施课堂师生沟通,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课堂组织能力、驾驭课堂能力的考验。实施初中数学课堂沟通时,热烈的课堂气氛,少数同学的“思维闪光”,偏离主题等偶然因素的出现,都对教师的组织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加强业务进修,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自如地组织好课堂沟通,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俊明.心育是教书育人的美好境界[J].教育艺术, 2005,(02).
[2] 连学云,谢碧华.数学开放题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福建中学数学, 2005,(01)
[3] 李尚志. 从数学中享受快乐[J].数学通报, 2004,(12).
[4] 李昌官.数学“问题发现情境”创设探究[J].数学通报, 2004,(05).
[5] 陈理.关于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学通报, 2004,(05).
[6] 张志淼,赵建功.对数学学习兴趣有关问题的思考[J].数学通报, 2004,(07).
- 【发布时间】2017/8/5 12:18:03
- 【点击频次】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