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用教学艺术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艺术性;趣味;方法;
【正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好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一、挖掘物理学科自身的美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往往见物不见人,缺乏感情色彩。但是,只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角色,优化教法,就能够讲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老师的亲近,会迁移到老师所教的这门学科上来,信心十足,学好这门功课。
物理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之美。教师要努力去发掘出来,并通过自己的教学将它艺术地展现给学生。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欣赏物理的美的话,物理学仍只是一堆事实和公式的堆砌,物理学习也只会让学生望而却步或索然无味,学生最终的体会也只是物理难学。只有我们教师通过挖掘物理学科自身的美,在知识教学中融合美的发现、美的表演、美的意境,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是在一种主动探究的愉悦心境中进行,才能使物理教学成为求真与立美的统一。事实上,物理课堂教学就是要充分去展示这些美。
二、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物理课堂教学应能将物理教师对物理的热爱成功地转移到学生身上,将学生对物理学科和物理教师的热爱成功地转移为学习的动力和追求。物理课要成为包容多样的教学风格,既有严谨的咬文嚼字,又有风趣幽默的形象比喻,使学生在愉悦的张弛中学好物理,获得发展。下面笔者介绍几种简单的方法:
1、插入趣闻逸事。在物理课上,适时地将相关的趣闻轶事插入教学内容,以引起学生的心理、智力的共鸣,让他们在感觉新奇之中,接受知识,潜入记忆,并难以忘怀。
在讲“重心”时,师生讨论一个热点话题:1995年10月28日,加拿大的科克伦在长江三峡走钢丝,表演他的空中绝技。当时笔者提出让同学们“猜猜看”:他双手握着一个铅制的平衡杆,有27公斤重,12米长,是起什么作用的?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平衡杆是增加了对钢丝的压力,增大了稳度,并且对物体的重心起一个调节的作用;当人的重心略偏离钢丝时,平衡杆向相反方向摆,使得二者的重心仍落在钢丝上。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热烈讨论,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2、插入导游词。在导游介绍的各种风情地貌中,有时就包含着物理知识。在学习“能”的概念时,笔者像导游一样列举出丰富的实例。如:荷兰不仅是郁金香的出口国,而目是著名的风车王国,利用风车可以磨面;我国新疆的达坂城,有着十分丰富的风力资源,建有全亚洲最大的达坂城风力发电厂。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说明了风具有做功的本领,即风是一种“能”。这些事例引人入胜,使学生如亲临其境,既领略到大自然的博大和壮美,又进一步认识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3、运用多媒体技术。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笔者将心中的故事融进教学,编制成各种形式的投影片,使它在线条、色彩、造型、事例、语言等方面,产生一种教学艺术的动态美,做到声、情、图并茂。利用电化教学,老师变换着话题和材料,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愉悦学生的身心,启迪学生的聪明才智。
三、把握语言教学的艺术性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吝啬鬼不慎掉入河中快要被淹死时,岸边有一人准备将他拉上岸,于是在伸出自己的手的同时说:“请把你的手给我,我把你拉上岸。”可那溺水者就是不肯把自己的手“给”岸上的人。而另外一个人同样伸出自己的手,却很快把溺水者拉上了岸,原因就是他说的一句话:把我的手给你,请抓住,我把你拉上来。两个营救者目的和做法完全相同,可第二个人却抓住了对方的心理,注意了语言的艺术性,成功地将溺水者救上了岸。这虽只是一则笑话,但却告诉我们注意语言艺术的重要性。一堂物理课,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看,都要求我们不能只注意体现物理的科学性、严密性,只体现物理学的难很、很抽象等等,更应该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语言艺术,加入一些合理的幽默,使课堂松驰有序,使学生心理和生理都能得到调节,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艺术的氛围中学习物理,使他们听得轻松,学得快乐。同时能使学生感到物理的趣味性和对物理教师的亲切感。
在语言艺术方面,还应包括必要的形体语言的配合,教师的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个转身,一个停顿,一个徒步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语言魅力是无穷的,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它,使其能充分发挥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四、注意纠错的灵活性
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往往有错误或错误习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需要将其纠正,但我们若只不过是反复提醒学生注意,而不采用巧妙的办法,则学生们很难改正。
此外,在物理课堂上,物理教师难免要对学生的过错或失误进行批评。批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但应该讲究艺术。批评艺术的高低,往往直接决定批评的效果。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形式要灵活。一提起批评,常常有人就和怒气冲天、痛声喝斥或语言尖酸、讽刺挖苦等场面联系起来,这是极不全面的,也是对批评的一种误解。正确的做法是: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接受能力,创造出一种有利于他们进步的教育情境,达到使学生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目的。因此,“批评”也要进行构思、设计,做到形式多样和灵活,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
2、注意把握分寸。要适度批评学生首先要弄清错误的性质和程度,掌握分寸,对缺点和错误不夸大不缩小,实事求是。夸大,会对学生造成心理压抑。特别是教师不可把学生绝对否定,批评学生时不要把话说“绝”,否则会引起学生的一种逆反心理,从而导致最后拒绝接受批评教育。缩小,会使学生产生“无所谓”的心理,达不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3、语言要文明。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语言来实施的,批评的效果往往取决于语言的质量。所以,在批评学生时,教师的语言要文明,要饱含深情,态度要蕴含期望,切忌居高临下地对学生进行批评。例如:“这道小题都解不出来,你还会有什么出息”、“算了吧,你的决心、保证全是空话,靠不住,我不会相信你的”等等。这种把话头指向学生、刺痛学生,其负面影响不仅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满情绪和逆反心理,而且还会导致学生的人格扭曲,致使产生自卑、压抑、惶恐、怯懦、心理失衡等情况.
批评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物理课堂上批评的灵活运用,也反映出教师的教育水平。其方法也不止以上几种,但须注意的是,批评只能靠教师的热情、耐心和正面巧妙的引导,力求达到严肃而不失态,严格而不伤害的最佳境界,而不是靠教师的“威严”。那种不分场合、不管范围、不讲策略的声色俱厉的批评,只能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激化师生间的矛盾,是万万不可取的。
总之,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还不止以上这些,一节课成功的教学,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的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挖掘物理学科自身的美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往往见物不见人,缺乏感情色彩。但是,只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角色,优化教法,就能够讲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老师的亲近,会迁移到老师所教的这门学科上来,信心十足,学好这门功课。
物理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之美。教师要努力去发掘出来,并通过自己的教学将它艺术地展现给学生。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欣赏物理的美的话,物理学仍只是一堆事实和公式的堆砌,物理学习也只会让学生望而却步或索然无味,学生最终的体会也只是物理难学。只有我们教师通过挖掘物理学科自身的美,在知识教学中融合美的发现、美的表演、美的意境,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是在一种主动探究的愉悦心境中进行,才能使物理教学成为求真与立美的统一。事实上,物理课堂教学就是要充分去展示这些美。
二、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物理课堂教学应能将物理教师对物理的热爱成功地转移到学生身上,将学生对物理学科和物理教师的热爱成功地转移为学习的动力和追求。物理课要成为包容多样的教学风格,既有严谨的咬文嚼字,又有风趣幽默的形象比喻,使学生在愉悦的张弛中学好物理,获得发展。下面笔者介绍几种简单的方法:
1、插入趣闻逸事。在物理课上,适时地将相关的趣闻轶事插入教学内容,以引起学生的心理、智力的共鸣,让他们在感觉新奇之中,接受知识,潜入记忆,并难以忘怀。
在讲“重心”时,师生讨论一个热点话题:1995年10月28日,加拿大的科克伦在长江三峡走钢丝,表演他的空中绝技。当时笔者提出让同学们“猜猜看”:他双手握着一个铅制的平衡杆,有27公斤重,12米长,是起什么作用的?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平衡杆是增加了对钢丝的压力,增大了稳度,并且对物体的重心起一个调节的作用;当人的重心略偏离钢丝时,平衡杆向相反方向摆,使得二者的重心仍落在钢丝上。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热烈讨论,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2、插入导游词。在导游介绍的各种风情地貌中,有时就包含着物理知识。在学习“能”的概念时,笔者像导游一样列举出丰富的实例。如:荷兰不仅是郁金香的出口国,而目是著名的风车王国,利用风车可以磨面;我国新疆的达坂城,有着十分丰富的风力资源,建有全亚洲最大的达坂城风力发电厂。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说明了风具有做功的本领,即风是一种“能”。这些事例引人入胜,使学生如亲临其境,既领略到大自然的博大和壮美,又进一步认识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3、运用多媒体技术。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笔者将心中的故事融进教学,编制成各种形式的投影片,使它在线条、色彩、造型、事例、语言等方面,产生一种教学艺术的动态美,做到声、情、图并茂。利用电化教学,老师变换着话题和材料,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愉悦学生的身心,启迪学生的聪明才智。
三、把握语言教学的艺术性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吝啬鬼不慎掉入河中快要被淹死时,岸边有一人准备将他拉上岸,于是在伸出自己的手的同时说:“请把你的手给我,我把你拉上岸。”可那溺水者就是不肯把自己的手“给”岸上的人。而另外一个人同样伸出自己的手,却很快把溺水者拉上了岸,原因就是他说的一句话:把我的手给你,请抓住,我把你拉上来。两个营救者目的和做法完全相同,可第二个人却抓住了对方的心理,注意了语言的艺术性,成功地将溺水者救上了岸。这虽只是一则笑话,但却告诉我们注意语言艺术的重要性。一堂物理课,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看,都要求我们不能只注意体现物理的科学性、严密性,只体现物理学的难很、很抽象等等,更应该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语言艺术,加入一些合理的幽默,使课堂松驰有序,使学生心理和生理都能得到调节,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艺术的氛围中学习物理,使他们听得轻松,学得快乐。同时能使学生感到物理的趣味性和对物理教师的亲切感。
在语言艺术方面,还应包括必要的形体语言的配合,教师的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个转身,一个停顿,一个徒步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语言魅力是无穷的,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它,使其能充分发挥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四、注意纠错的灵活性
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往往有错误或错误习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需要将其纠正,但我们若只不过是反复提醒学生注意,而不采用巧妙的办法,则学生们很难改正。
此外,在物理课堂上,物理教师难免要对学生的过错或失误进行批评。批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但应该讲究艺术。批评艺术的高低,往往直接决定批评的效果。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形式要灵活。一提起批评,常常有人就和怒气冲天、痛声喝斥或语言尖酸、讽刺挖苦等场面联系起来,这是极不全面的,也是对批评的一种误解。正确的做法是: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接受能力,创造出一种有利于他们进步的教育情境,达到使学生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目的。因此,“批评”也要进行构思、设计,做到形式多样和灵活,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
2、注意把握分寸。要适度批评学生首先要弄清错误的性质和程度,掌握分寸,对缺点和错误不夸大不缩小,实事求是。夸大,会对学生造成心理压抑。特别是教师不可把学生绝对否定,批评学生时不要把话说“绝”,否则会引起学生的一种逆反心理,从而导致最后拒绝接受批评教育。缩小,会使学生产生“无所谓”的心理,达不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3、语言要文明。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语言来实施的,批评的效果往往取决于语言的质量。所以,在批评学生时,教师的语言要文明,要饱含深情,态度要蕴含期望,切忌居高临下地对学生进行批评。例如:“这道小题都解不出来,你还会有什么出息”、“算了吧,你的决心、保证全是空话,靠不住,我不会相信你的”等等。这种把话头指向学生、刺痛学生,其负面影响不仅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满情绪和逆反心理,而且还会导致学生的人格扭曲,致使产生自卑、压抑、惶恐、怯懦、心理失衡等情况.
批评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物理课堂上批评的灵活运用,也反映出教师的教育水平。其方法也不止以上几种,但须注意的是,批评只能靠教师的热情、耐心和正面巧妙的引导,力求达到严肃而不失态,严格而不伤害的最佳境界,而不是靠教师的“威严”。那种不分场合、不管范围、不讲策略的声色俱厉的批评,只能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激化师生间的矛盾,是万万不可取的。
总之,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还不止以上这些,一节课成功的教学,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的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 【发布时间】2018/3/13 10:03:06
- 【点击频次】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