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策略;
【正文】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如何提高小学生学困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精心设计导入
抓住上课伊始的有利时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引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进入最佳状态,为整堂课拉开序幕。如《乡下人家》一课的导入,我们设计这样伴随着乡间小路的乐曲播放乡下各种场景鲜花绽放,瓜果遍地,麦浪滚滚,鸡鸭牛羊吃食活动等场景,导入课文,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阅读的兴趣之们被打开。
2.营造阅读气氛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满足学生叙述的愿望;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分角色朗读。即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学生把自己当成是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所以读得入情入境、兴趣盎然。可以竞赛式朗读。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因此,在班上开展“我是小小朗诵家”的活动,并贯穿于每一课的阅读教学中。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可以配乐朗读。朗读课文时,用合适的音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以情激情,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3.运用多媒体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气氛,铺设场景,组织讨论、辩论、看图说话、分组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图画激趣。低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生动美丽的图画往往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等展示优美图画。尤其是好的课件可以化静为动,点石成金,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4.强化成功的喜悦感
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体会成功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点成功,他们也会像成人完成了一个重大科研项目一样感到高兴,继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获得巨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着进一步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而持续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感受到努力的价值。
5.教师的文学功底,
教师平时注意提高自身文学素养,靠自身的影响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随机应变,善于综合运用文学常识,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也使学生因教师丰富的文学知识,流利的口才等现象产生一种敬重老师,羡慕老师“卓越出众”才华的心理反映,这种心理反映效果在无形中不自觉地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这也是小学生“爱模仿”天性的必然。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1.图文结合法。
很多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特别是低年级,大部分插图还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山羊收菜后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2.读思结合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因此,在教学应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雪地里都有哪些小画家?他们都画了什么?它们的画笔是什么?这样在读中进行思维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3.读说结合法。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教学《四个太阳》一课时,在学生接触感悟了本文大量鲜活的语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说话训练:你想画一个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呢?为什么?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4.读写结合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应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如在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触摸荷叶的美丽,感受其中的童趣,从而唤起了学生内心想去表现的欲望。学完课文后,我鼓励学生:“还有谁把荷叶当成了什么呢?小诗人们,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吧!”交流时,我发现在读中结合写作的训练,学生能马上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修辞,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一段话描绘得形象生动,充满情趣,富有想象力。
阅读是一个积极、复杂、活跃、充满创造的心智活动过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因势利导,培养情趣感,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才能达到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三、传授技巧,让学生善于阅读
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更要读得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
1.背诵法
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背诵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和发展记忆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的长短可以采用整体背诵(如诗歌、短文)和分步背诵(长的课文),调动学生背书的积极性。课后,教师还可以开展背诵、诗歌朗诵会、读报等比赛,看哪个学生的课外知识最丰富、了解得最多,并对了解最多的学生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2.略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4.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5.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通过教给阅读技巧,运用阅读比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逐步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阅读。
⒈开发图书馆
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
⒉建立班级图书库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⒊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⒋优化读书环境
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了文化气息。读书时,放上一盒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尽情地读书,平和的心境,互相感染,融入书海而不亦乐乎!清净幽雅的读书环境会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五、积极评价,让学生坚持阅读。
完善阅读能力的评价机制。班级要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要积极引导,适时激励把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
⒈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
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文艺节目会演”、“小小读书讨论会”?、“课本剧比赛”?、“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⒉密切配合使学生坚持读书
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针对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总之,在提高阅读能力时我们要处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精心设计导入
抓住上课伊始的有利时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引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进入最佳状态,为整堂课拉开序幕。如《乡下人家》一课的导入,我们设计这样伴随着乡间小路的乐曲播放乡下各种场景鲜花绽放,瓜果遍地,麦浪滚滚,鸡鸭牛羊吃食活动等场景,导入课文,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阅读的兴趣之们被打开。
2.营造阅读气氛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满足学生叙述的愿望;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分角色朗读。即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学生把自己当成是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所以读得入情入境、兴趣盎然。可以竞赛式朗读。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因此,在班上开展“我是小小朗诵家”的活动,并贯穿于每一课的阅读教学中。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可以配乐朗读。朗读课文时,用合适的音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以情激情,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3.运用多媒体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气氛,铺设场景,组织讨论、辩论、看图说话、分组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图画激趣。低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生动美丽的图画往往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等展示优美图画。尤其是好的课件可以化静为动,点石成金,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4.强化成功的喜悦感
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体会成功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点成功,他们也会像成人完成了一个重大科研项目一样感到高兴,继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获得巨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着进一步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而持续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感受到努力的价值。
5.教师的文学功底,
教师平时注意提高自身文学素养,靠自身的影响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随机应变,善于综合运用文学常识,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也使学生因教师丰富的文学知识,流利的口才等现象产生一种敬重老师,羡慕老师“卓越出众”才华的心理反映,这种心理反映效果在无形中不自觉地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这也是小学生“爱模仿”天性的必然。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1.图文结合法。
很多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特别是低年级,大部分插图还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山羊收菜后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2.读思结合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因此,在教学应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雪地里都有哪些小画家?他们都画了什么?它们的画笔是什么?这样在读中进行思维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3.读说结合法。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教学《四个太阳》一课时,在学生接触感悟了本文大量鲜活的语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说话训练:你想画一个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呢?为什么?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4.读写结合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应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如在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触摸荷叶的美丽,感受其中的童趣,从而唤起了学生内心想去表现的欲望。学完课文后,我鼓励学生:“还有谁把荷叶当成了什么呢?小诗人们,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吧!”交流时,我发现在读中结合写作的训练,学生能马上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修辞,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一段话描绘得形象生动,充满情趣,富有想象力。
阅读是一个积极、复杂、活跃、充满创造的心智活动过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因势利导,培养情趣感,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才能达到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三、传授技巧,让学生善于阅读
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更要读得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
1.背诵法
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背诵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和发展记忆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的长短可以采用整体背诵(如诗歌、短文)和分步背诵(长的课文),调动学生背书的积极性。课后,教师还可以开展背诵、诗歌朗诵会、读报等比赛,看哪个学生的课外知识最丰富、了解得最多,并对了解最多的学生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2.略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4.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5.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通过教给阅读技巧,运用阅读比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逐步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阅读。
⒈开发图书馆
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
⒉建立班级图书库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⒊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⒋优化读书环境
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了文化气息。读书时,放上一盒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尽情地读书,平和的心境,互相感染,融入书海而不亦乐乎!清净幽雅的读书环境会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五、积极评价,让学生坚持阅读。
完善阅读能力的评价机制。班级要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要积极引导,适时激励把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
⒈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
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文艺节目会演”、“小小读书讨论会”?、“课本剧比赛”?、“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⒉密切配合使学生坚持读书
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针对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总之,在提高阅读能力时我们要处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 【发布时间】2018/4/3 9:41:32
- 【点击频次】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