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中的“高原现象”及对策
【关键词】 ;
【正文】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一种新的知识或技能,一般都要经历四个阶段:开始阶段、提升阶段、高原阶段、再提升阶段。高考复习也不例外,刚开始复习时,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所复习的知识点比较少,学习进步快,复习效率高,但随着复习的不断深入,知识难度的增大,基础知识薄弱环节的暴露,原来所学的知识越来越模糊,原来记住的概念、公式、定律、定理在头脑中也不那么清晰,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学习成绩处于停滞状态。心理学上将这种随着复习时间和难度的增加而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进步速度减慢,甚至呈下降趋势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在高考复习的高原阶段,由于进步缓慢,有时甚至经过很大的努力而收效甚微,容易使人产生焦虑、沮丧或浮躁的情绪,这对高考复习是十分不利的。如果不再努力,学习就会半途而废。只有以冷静的态度分析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继续前进的障碍,才能使高考复习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高考复习中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很多,一般归纳为有以下几点:
1.心理障碍:经过努力复习,成绩仍不尽人意,产生焦虑的心理;复习中遇到困难,缺乏信心和毅力,产生沮丧的心理;随着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学生间的竞争越趋剧烈,学生在心理上易产生浮躁的心态。表现在解题上,碰到较难问题急躁而不能深入,不去刨根究底、刻苦钻研;遇到较易问题又眼高手低,不屑一顾或草草了事。这些不利的心理因素,都可能使复习的步伐紊乱,影响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2.知识障碍:由于复习的知识点增加,而又没有经常及时地复习,导致知识的遗忘;或者原来复习时就没有深入,复习不到位;或者复习的知识没有系统化而发生紊乱,当继续复习或解决问题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不能顺利从大脑中提取时,就会阻碍复习的顺利进行,导致复习效果不明显。
3.方法障碍:在复习过程中,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合理,当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这些方法的缺陷逐渐暴露。就比如在高考第一轮复习中,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按部就班地进行复习,缺少自己的思考和领悟,在第二轮复习时,复习方法依旧,知识比较零散,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解题思路和方法没有归纳和总结,表现在解题上速度慢、效率低。
4.思维障碍:这是由“定势思维”造成的,在第一轮复习经历了一定量的习题训练,掌握了一些解决基本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了一定的习惯性思维方式,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跨度大,所涉及到的方法综合性高。如果只顾着做题,而无暇顾及揣摩反思,没有让解题思维上升到更高的理性层面,就成了制约学习进步的障碍。表现在具体的解题中,若是熟悉的问题,审题马虎轻率,而不顾其间变化,仓促解答,常出现丢三落四,错误百出;若是新颖的问题,则束手无策,不能找出解题突破口,以前所接触过或掌握的方法不能灵活应用。
5.生理障碍:高考复习是种紧张的脑力劳动,长时间过度劳累,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降低。长期如此,对学习失去信心,成绩进一步下降。
虽然备考中的“高原现象”危害极大,但“高原现象”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学习就不能再进步了。如果能认真诊断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找出症结所在,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克服障碍,继续努力,就能从容克服“高原现象”。应对备考中“高原现象”的策略有:
1.正确、恰当地评价自己,相信自己。
在高考复习中,既不骄傲自满,也不悲观失望,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始终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树立自己一定能度过高原阶段的信心。不要因平时考试成绩不理想就感到紧张、焦虑甚至失眠,误以为自己脑子不好使,使自己时时刻刻笼罩在失败的阴影里,而应该尽最大可能挖掘自己的有利因素,分析在后阶段的复习中哪些科目、哪些专题还有提高的空间,为自己加油,从而抖擞精神,深入复习。
2.优化、改善学习方法。
方法是学习进步的根本,在高考复习中应根据复习的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复习方法,不同的科目、不同复习阶段,复习方法也应各有侧重。首先要明确高考对各个知识点的要求,是侧重识记、侧重理解还是侧重应用,对于侧重理解和应用的知识点,应适当强化训练;对于高考中的热点、难点、易错点,更要重点进行强化训练。其次高考复习到后阶段根据复习效果适当地对复习方法与思维方式进行调整,提高思维的广度和知识联系的跨度,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新归纳概括,优化知识结构,从而使知识系统化,真正做到融会贯通,避免调用混乱。
3.锁定目标,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开始一半而已。高考复习亦是如此,复习到后阶段越接近成功越困难,越要坚持到最后。在复习过程中,难免会有泄气、沮丧、懒惰时,但千万不能气馁,想想自己的高考目标,重新振作。遇到困境时,应具有攻关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勇气,要有顽强的意志力,注意培养自己的心理品质,增强抗挫能力,以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去克服“高原现象”。
4.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将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要有效地把握老师安排的复习计划和节奏,但也不必固守老师的进度,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掌握较好的,可以适当放快进度;存在问题较多的,可以放慢进度,多花些时间重点攻克。高考复习一定要改变题海战术,养成对每次练习进行归纳、总结、反思、提升的习惯,并确定哪些题目后面还要再复习,这样就可以避免浪费时间,使后面的复习更有针对性,同时也可以了解自己对知识点和解题思路的掌握情况和存在问题,并据此确定今后复习的重点和要攻克的难点。在复习中每科都应准备一本错题集,将平时的错误、存在的问题都记录在册,作为后期复习的一份宝贵的资料,节省翻找的时间,提高复习的效率。
5.科学作息,劳逸结合,缓解身心疲劳。
高考复习是一种艰苦紧张的脑力劳动,要注意劳逸结合、科学作息,那种挑灯夜战、加班加点的“疲劳战”对复习是及其不利的,一定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和适当的体育锻炼,使自己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充分休息,才能有充沛的精力,既保证高效的复习,又不会过于劳累,复习才会事半功倍。
备考中的“高原现象” 是复习道路上的一堵墙,阻碍了我们进步,只要我们有信心,对复习方法、策略、思维方式等进行调整,坚持努力,不断克服困难,就一定能跨过它,学习进步的曲线又会重新上升,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胜境。
在高考复习的高原阶段,由于进步缓慢,有时甚至经过很大的努力而收效甚微,容易使人产生焦虑、沮丧或浮躁的情绪,这对高考复习是十分不利的。如果不再努力,学习就会半途而废。只有以冷静的态度分析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继续前进的障碍,才能使高考复习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高考复习中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很多,一般归纳为有以下几点:
1.心理障碍:经过努力复习,成绩仍不尽人意,产生焦虑的心理;复习中遇到困难,缺乏信心和毅力,产生沮丧的心理;随着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学生间的竞争越趋剧烈,学生在心理上易产生浮躁的心态。表现在解题上,碰到较难问题急躁而不能深入,不去刨根究底、刻苦钻研;遇到较易问题又眼高手低,不屑一顾或草草了事。这些不利的心理因素,都可能使复习的步伐紊乱,影响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2.知识障碍:由于复习的知识点增加,而又没有经常及时地复习,导致知识的遗忘;或者原来复习时就没有深入,复习不到位;或者复习的知识没有系统化而发生紊乱,当继续复习或解决问题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不能顺利从大脑中提取时,就会阻碍复习的顺利进行,导致复习效果不明显。
3.方法障碍:在复习过程中,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合理,当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这些方法的缺陷逐渐暴露。就比如在高考第一轮复习中,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按部就班地进行复习,缺少自己的思考和领悟,在第二轮复习时,复习方法依旧,知识比较零散,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解题思路和方法没有归纳和总结,表现在解题上速度慢、效率低。
4.思维障碍:这是由“定势思维”造成的,在第一轮复习经历了一定量的习题训练,掌握了一些解决基本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了一定的习惯性思维方式,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跨度大,所涉及到的方法综合性高。如果只顾着做题,而无暇顾及揣摩反思,没有让解题思维上升到更高的理性层面,就成了制约学习进步的障碍。表现在具体的解题中,若是熟悉的问题,审题马虎轻率,而不顾其间变化,仓促解答,常出现丢三落四,错误百出;若是新颖的问题,则束手无策,不能找出解题突破口,以前所接触过或掌握的方法不能灵活应用。
5.生理障碍:高考复习是种紧张的脑力劳动,长时间过度劳累,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降低。长期如此,对学习失去信心,成绩进一步下降。
虽然备考中的“高原现象”危害极大,但“高原现象”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学习就不能再进步了。如果能认真诊断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找出症结所在,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克服障碍,继续努力,就能从容克服“高原现象”。应对备考中“高原现象”的策略有:
1.正确、恰当地评价自己,相信自己。
在高考复习中,既不骄傲自满,也不悲观失望,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始终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树立自己一定能度过高原阶段的信心。不要因平时考试成绩不理想就感到紧张、焦虑甚至失眠,误以为自己脑子不好使,使自己时时刻刻笼罩在失败的阴影里,而应该尽最大可能挖掘自己的有利因素,分析在后阶段的复习中哪些科目、哪些专题还有提高的空间,为自己加油,从而抖擞精神,深入复习。
2.优化、改善学习方法。
方法是学习进步的根本,在高考复习中应根据复习的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复习方法,不同的科目、不同复习阶段,复习方法也应各有侧重。首先要明确高考对各个知识点的要求,是侧重识记、侧重理解还是侧重应用,对于侧重理解和应用的知识点,应适当强化训练;对于高考中的热点、难点、易错点,更要重点进行强化训练。其次高考复习到后阶段根据复习效果适当地对复习方法与思维方式进行调整,提高思维的广度和知识联系的跨度,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新归纳概括,优化知识结构,从而使知识系统化,真正做到融会贯通,避免调用混乱。
3.锁定目标,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开始一半而已。高考复习亦是如此,复习到后阶段越接近成功越困难,越要坚持到最后。在复习过程中,难免会有泄气、沮丧、懒惰时,但千万不能气馁,想想自己的高考目标,重新振作。遇到困境时,应具有攻关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勇气,要有顽强的意志力,注意培养自己的心理品质,增强抗挫能力,以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去克服“高原现象”。
4.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将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要有效地把握老师安排的复习计划和节奏,但也不必固守老师的进度,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掌握较好的,可以适当放快进度;存在问题较多的,可以放慢进度,多花些时间重点攻克。高考复习一定要改变题海战术,养成对每次练习进行归纳、总结、反思、提升的习惯,并确定哪些题目后面还要再复习,这样就可以避免浪费时间,使后面的复习更有针对性,同时也可以了解自己对知识点和解题思路的掌握情况和存在问题,并据此确定今后复习的重点和要攻克的难点。在复习中每科都应准备一本错题集,将平时的错误、存在的问题都记录在册,作为后期复习的一份宝贵的资料,节省翻找的时间,提高复习的效率。
5.科学作息,劳逸结合,缓解身心疲劳。
高考复习是一种艰苦紧张的脑力劳动,要注意劳逸结合、科学作息,那种挑灯夜战、加班加点的“疲劳战”对复习是及其不利的,一定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和适当的体育锻炼,使自己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充分休息,才能有充沛的精力,既保证高效的复习,又不会过于劳累,复习才会事半功倍。
备考中的“高原现象” 是复习道路上的一堵墙,阻碍了我们进步,只要我们有信心,对复习方法、策略、思维方式等进行调整,坚持努力,不断克服困难,就一定能跨过它,学习进步的曲线又会重新上升,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胜境。
- 【发布时间】2018/4/3 10:02:46
- 【点击频次】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