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错误资源 演绎灵动课堂
【关键词】 ;
【正文】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出错,错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和他的融错教育有过成功的探索,我深受启发。人们常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我们应该用“资源”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善待它、利用它,我们的课堂会变得更加的生动。
一、善待错误——静待花开
华应龙老师改编的一句话“人生自古谁无错”,教我们要宽容、善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人人都会有错的时候,何况是学生,他们正处于从不知到有知的学习阶段,出现错误是难免的。课堂上有错误出现并不可怕,问题是如何面对错误和纠正错误,通过认识和改正错误,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对于学生的错误,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接纳、利用和引导,并不是过度地防错,避错。教学中教师应该真诚地和学生站在一起,友善地走进他们的心灵,宽容地接纳他们所犯的所有错误,要知道犯错误是学生的权利,是学生进步的关键阶段,一定要善待错误,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应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分析、让学生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并且将错误视为资源。因为这是学生真实思维的呈现,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潜能,要给学生一些等待,给学生一些引导,给学生一些发现自我的机会,让这些资源变成学生发展的正能量。
三、识错纠错——引辩悟道
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比较、判断、思考甚至引发争议,最终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每个多向的互动课堂都有可能出现新的生成,这来自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来自学生的直觉表现,它可能资源,也可能是障碍,更可能是机遇和挑战。
比如,我在上百分数应用题的练习课时,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一批香蕉,上午卖出全部的30%,下午卖出全部的45%,已知上午卖出90千克,比下午少卖出多少千克?由于疏忽大意,把问题中的“少”字写成了“多”字,变成“比下午多卖出多少千克?”。
题目一出示,就有学生说:“老师,您题目出错了。”
“哪里错了?”我随口问道。
生:“比下午多卖,应该是比下午少卖才对。”
我故意反问道:“真的是这样吗?”其实经学生一提示,我已经发现是写错了。于是,我将错就错,准备借这错题做一点文章。便问:“那该怎么办?看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有的说把问题的“多”字改成“少”字:有的说可以把30%和45%对调:也有的说把“上午卖出90千克”改为“下午卖出90千克”;还有的同学说把“比下午多卖出多少千克?”改为“比上午多卖出多少干克?”。同学们非常激动,热情高涨,畅所欲言,以一道写错的题目引出的讨论,使同学们对解百分数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教学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将学习中的盲点和死角变成教学中的亮点和广角。
三、诱导错误——错中明理
华应龙老师说:“有些错是迟早要犯的,迟犯不如早犯。”最好的学习就是在错误中学习,错误可以促让学生经历错误,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才可能更好地防止错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学生经历错误的过程中体会正确认知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会辨析,学会比较与判断。
如百分数教学的一道题:
A.一种商品,先提价10元,再降价10元,现价与原价相等吗?
B.一种商品,先提价20%,再降价20%,现价与原价相等吗?
对于A,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相等。”对于B,大部分同学也认为现价与原价相等,只是有些同学不够“坚定”,“底气不足”。认为相等的同学振振有词:“提价是20%,降价也是20%,当然是一样咯。”
我追问:“是这样吗?”那些平时学习不错而这次不敢大声说的同学似乎悟到了什么。
“不一样。提价20%是以原价为单位1,再降价20%,是以提价以后的价钱为单位1。”
“两个20%的单位1不相同,所以它们的20%是不同的。”有同学似乎找到了答案。
师:“再想想看。”
有更多的同学想说了,“比如一种商品是100元,先提价20%,它的价格是100×(1+20%)=120元;再降价20%,是降120元的20%,不是降100元的20%,120×(1—20%)=96元,现价与原价不相等。”
我让同学们再次通过计算进行比较,假如是200元的商品,算一算结果会怎么样。
师小结:“B中提价20%是最开始价格的20%,而降价的20%是提高后价钱的20%,因为提高后的20%比最开始的20%要多,所以可以理解先提的价钱少,后降的价钱多,得出结论,最后的价钱比原来价格低。”
通过分析比较,有更多的同学理解了,特别是上当吃亏的同学。我又进一步提出思考题:如果这种商品先降价20%,再提价20%,现价与原价相等吗?与先提价20%,再降价(下转第18页)(上接第19页)20%一样的情况吗?这是对知识和方法的再次应用,巩固学生的分析方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并能够合理应用所学知识。
四、捕捉错误——引辩悟道
灵动的课堂呼唤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而真探究必然伴随大量差错的生成。因此,教师对待错误要有良好的心态,独具一双慧眼,用教育机智把错误点化成宝贵的教学资源,调剂成学好数学的一剂良药。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有余数是常事,如:47.6÷3.6=( )……( ),大部分学生的结果是错误的。有的同学写成商是1.3,而更多同学得出的余数是8。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我没有急于修改、下定论,而是将它作为一个探究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你是怎样证明商1.3余数8是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素,很快就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
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了10倍,小数点往右移动了一位,商不可能是1.3,说明商是错误的。
生:如果余数是8,它比除数3.6大,说明余数是错误的。
生:通过验算,1.3×3.6+8≠47.6,也说明余数是错误的。
紧接着,我再带领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商和余数。计算时,除数扩大了10倍,不能忘记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一位;余数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扩大10倍后计算余下的,所以余数要缩小10倍,应该是0.8;再用计算进行验算,13×3.6+8=54.8≠47.6,13×3.6+0.8=47.6,说明商是13,余数是0.8。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选取学生现实学习中错误,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題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发现了问题,解決了问题。
总之,学生的错误、教师的失误,只要正确面对,利用得当,都可以成为教学的有效资源。利用好了,课堂会变得更加的灵动,更加的精彩!
一、善待错误——静待花开
华应龙老师改编的一句话“人生自古谁无错”,教我们要宽容、善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人人都会有错的时候,何况是学生,他们正处于从不知到有知的学习阶段,出现错误是难免的。课堂上有错误出现并不可怕,问题是如何面对错误和纠正错误,通过认识和改正错误,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对于学生的错误,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接纳、利用和引导,并不是过度地防错,避错。教学中教师应该真诚地和学生站在一起,友善地走进他们的心灵,宽容地接纳他们所犯的所有错误,要知道犯错误是学生的权利,是学生进步的关键阶段,一定要善待错误,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应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分析、让学生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并且将错误视为资源。因为这是学生真实思维的呈现,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潜能,要给学生一些等待,给学生一些引导,给学生一些发现自我的机会,让这些资源变成学生发展的正能量。
三、识错纠错——引辩悟道
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比较、判断、思考甚至引发争议,最终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每个多向的互动课堂都有可能出现新的生成,这来自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来自学生的直觉表现,它可能资源,也可能是障碍,更可能是机遇和挑战。
比如,我在上百分数应用题的练习课时,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一批香蕉,上午卖出全部的30%,下午卖出全部的45%,已知上午卖出90千克,比下午少卖出多少千克?由于疏忽大意,把问题中的“少”字写成了“多”字,变成“比下午多卖出多少千克?”。
题目一出示,就有学生说:“老师,您题目出错了。”
“哪里错了?”我随口问道。
生:“比下午多卖,应该是比下午少卖才对。”
我故意反问道:“真的是这样吗?”其实经学生一提示,我已经发现是写错了。于是,我将错就错,准备借这错题做一点文章。便问:“那该怎么办?看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有的说把问题的“多”字改成“少”字:有的说可以把30%和45%对调:也有的说把“上午卖出90千克”改为“下午卖出90千克”;还有的同学说把“比下午多卖出多少千克?”改为“比上午多卖出多少干克?”。同学们非常激动,热情高涨,畅所欲言,以一道写错的题目引出的讨论,使同学们对解百分数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教学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将学习中的盲点和死角变成教学中的亮点和广角。
三、诱导错误——错中明理
华应龙老师说:“有些错是迟早要犯的,迟犯不如早犯。”最好的学习就是在错误中学习,错误可以促让学生经历错误,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才可能更好地防止错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学生经历错误的过程中体会正确认知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会辨析,学会比较与判断。
如百分数教学的一道题:
A.一种商品,先提价10元,再降价10元,现价与原价相等吗?
B.一种商品,先提价20%,再降价20%,现价与原价相等吗?
对于A,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相等。”对于B,大部分同学也认为现价与原价相等,只是有些同学不够“坚定”,“底气不足”。认为相等的同学振振有词:“提价是20%,降价也是20%,当然是一样咯。”
我追问:“是这样吗?”那些平时学习不错而这次不敢大声说的同学似乎悟到了什么。
“不一样。提价20%是以原价为单位1,再降价20%,是以提价以后的价钱为单位1。”
“两个20%的单位1不相同,所以它们的20%是不同的。”有同学似乎找到了答案。
师:“再想想看。”
有更多的同学想说了,“比如一种商品是100元,先提价20%,它的价格是100×(1+20%)=120元;再降价20%,是降120元的20%,不是降100元的20%,120×(1—20%)=96元,现价与原价不相等。”
我让同学们再次通过计算进行比较,假如是200元的商品,算一算结果会怎么样。
师小结:“B中提价20%是最开始价格的20%,而降价的20%是提高后价钱的20%,因为提高后的20%比最开始的20%要多,所以可以理解先提的价钱少,后降的价钱多,得出结论,最后的价钱比原来价格低。”
通过分析比较,有更多的同学理解了,特别是上当吃亏的同学。我又进一步提出思考题:如果这种商品先降价20%,再提价20%,现价与原价相等吗?与先提价20%,再降价(下转第18页)(上接第19页)20%一样的情况吗?这是对知识和方法的再次应用,巩固学生的分析方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并能够合理应用所学知识。
四、捕捉错误——引辩悟道
灵动的课堂呼唤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而真探究必然伴随大量差错的生成。因此,教师对待错误要有良好的心态,独具一双慧眼,用教育机智把错误点化成宝贵的教学资源,调剂成学好数学的一剂良药。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有余数是常事,如:47.6÷3.6=( )……( ),大部分学生的结果是错误的。有的同学写成商是1.3,而更多同学得出的余数是8。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我没有急于修改、下定论,而是将它作为一个探究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你是怎样证明商1.3余数8是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素,很快就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
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了10倍,小数点往右移动了一位,商不可能是1.3,说明商是错误的。
生:如果余数是8,它比除数3.6大,说明余数是错误的。
生:通过验算,1.3×3.6+8≠47.6,也说明余数是错误的。
紧接着,我再带领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商和余数。计算时,除数扩大了10倍,不能忘记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一位;余数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扩大10倍后计算余下的,所以余数要缩小10倍,应该是0.8;再用计算进行验算,13×3.6+8=54.8≠47.6,13×3.6+0.8=47.6,说明商是13,余数是0.8。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选取学生现实学习中错误,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題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发现了问题,解決了问题。
总之,学生的错误、教师的失误,只要正确面对,利用得当,都可以成为教学的有效资源。利用好了,课堂会变得更加的灵动,更加的精彩!
- 【发布时间】2018/5/3 15:47:36
- 【点击频次】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