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一个“活字”

 

【作者】 李小群

【机构】 四川省井研县研城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现代社会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教育者已不单是传递、授业、解惑的相机教学,而需要的是教学者如何着眼未来,培养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怎样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使之达到提高课堂效率这一目的,则应是一个教育者所追求的目标。因此,在教学时,就需要重视课堂气氛的营造。因为适宜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沉闷、冷漠。消极的课堂气氛往往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智力的发挥,窒息智慧火花。我通过多年来的探索有一些收获,下面就谈谈我肤浅的认识。
  一、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
  新的教改需要教师具有全面、综合的素质,要求我们不仅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渊博知识,而且还需要有幽默风趣的语言技能及演员式的表演技能。
  1、课堂的语言素质
  课堂上老师的语言是有力的指挥棒。它能使学生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接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熏陶。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使用一些恰如其分幽默的语言,能使学生忘记课堂的疲劳,犹如一注兴奋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学习新知识。前苏联一位生物学家在一次讲课时,有一位学生在下面学鸡叫,课堂顿时一片混乱,而他只是慢条斯理的说到:“我的表坏了,没想到已是凌晨了,该早读了。”这种幽默的课堂语言免于学生受到伤害又让学生改正错误,也保护其自尊心
  我在一次听写生字时,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把吃字多写了一短横。听写完后,我没有发火而是用“你比以前有进步了,值得表扬。只是需要一点点改进,那就是多了一短横。我相信你以后一定能够把这条多的短横去掉。”我用的是一种鼓励性的批评。先表扬了他的进步,然后委婉的指出其错误。学生听后既没有受到严厉的责骂又把该字铭记于心。因此我认为在课堂中多一些赞许、表扬,少一些批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新知识,是值得提倡的。
  2、课堂的动作素质
  教师的一言一行时时影响着学生,在儿童的心目中,老师就是他们的榜样。课堂上几十双眼睛的期待,需要老师为他们质疑解难。而我在解决时不光只靠语言,而时时需要有动作、神情去完成。这样才能使课堂不沉溺于呆板的语言角色讲述中。心理学表明:一堂课儿童的注意力需要多次转移,才能降低疲劳,集中注意力。如我在教学《珍贵的教科书》一文中的“微微”一词时,利用人在生命垂危时那有气无力的肢体语言来引导理解,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真是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
  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关键
  没有自主的学习就没有学生独立自觉性,没有合作的方式就没有适应社会,学会生存的能力;没有探究性的学习,就无法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教师如何让这三者得到独立而又和谐的发展,是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而这三者在课堂上有机的统一,就离不开学生“四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动。这四动调动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是沉默寡言还是激情飞扬。
  学法的多样性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置适合学生心理需求的学法,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和探究的内驱动。例如:我在教学《第一场雪》时,运用了猜谜语的方法引入,在学静、动态时让学生自主选择组成静态美队和动态美队。分组讨论各自的理由,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完雪景“美”后,学生就自然而然把自己所喜欢的歌曲《塞北的雪》唱给大家听。一堂四十分钟的授业课成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课,运用多种教法打破了我沉睡多年的只顾说教的单一模式,达到课堂气氛“活”而不乱。
  2、发挥想象拓展思维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能自己想象的东西一定要自己去想,在想象中提升科学的内涵,丰富课堂气氛。
  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小猫种鱼》一文中,小猫把鱼种在地里能收到小鱼吗?大多数同学一口气回答“不能”。而一位同学理直气壮地站起来说“能”因为地下面有水,只要有水,小猫就能收到小鱼。做为老师的我不能扼杀这幼稚的想法,应尊重学生科学合理的建议。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发挥想象,动脑参与,拓展思维空间。
  三、师生民主、平等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保证
  多少年来,教师与学生之间已形成了一种至尊至尚的关系。老师的话就是圣旨不可违背,否则就会招到严厉的训斥以至肌体之苦。学生该说的话不敢说,该想的不敢想,该做的不敢做,老师怎么教我就怎么学,完全成为一种机械的学习,这可是教育之“悲”呀。当前,要保证素质教育彻底实施,就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学会宽容学生的缺点,多一份信任,少一份渴求,多一份激励,少一份批评。增强学生自信,激起学生封尘的求知欲。
  其次,让“爱“感化。爱是生命之源,是教学之本。让老师的爱去感化一颗颗幼小的心灵。用心灵去沟通,去交流。让学生提出看法、困惑、疑问。师生一起讨论解决,去体味共享之乐、之益。
  最后,教师要放下“权威”。新的教育观要求新知识的学习,是教学相长的过程。老师要放下千百年的“权威”学会 “蹲下来”平等的面对学生。师生之间再也没有命令、唯我独尊之式。真正把课堂变成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不再是发布知识的场所。
  在素质教育不断革新的今天,在课堂教学要成为“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之模式,兴趣无非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兴味盎然的投入到学习中。他们就会去思考,去理解。只有我们教育者改变旧的教育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才能让课堂成为学生真正需求的课堂。才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
  • 【发布时间】2018/5/3 15:48:28
  • 【点击频次】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