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 沈建宇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学区第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学生乐学的重要。这里的“乐学”,就是指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也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就应当把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作为导向,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小学数学教学更是如此,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采用生动有趣、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下面笔者简要谈谈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条件。就是在日常教学中要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自我追求掌握的知识和尝试解决新问题方法,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立性和主动求知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让学生进行有意义或有心理意义的学习应该是教学的首要任务,而有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之一就是学习者应处于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努力创设不同的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情境,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使学生从内心有“我要学”的愿望。例如:在教授“有余数的除法”时,笔者利用学生的兴趣特点,制作了“蓝猫”情境的投影片,让“蓝猫”给伙伴们分西瓜:有23个西瓜,要分给5个伙伴,每个人分得几个?还剩几个?由于情境是同学们喜爱的卡通人物,从而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积极思考,最后得出结论:每个人分4个,还剩下3个。这样通过创设案例情境使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像这样类似的枯燥的计算,教师都可以利用数学游戏等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接受挑战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必要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二、重视学习态度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生活的实际,不断地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看到数学的真正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力求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不仅会学习,而且爱学习,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学习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笔者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黑板,让学生想办法量出它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周长;课后布置学生测量家中计算机显示器或学校篮球场的长和宽,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它们的周长。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亲身实践,就能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互动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厌学数学,学习效果当然会降低。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主张以人为本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在教师指导下能够与同学合作,寻找数学问题,并乐于寻找答案,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只起指导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使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一些问题,教师要留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与同学合作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独立思考、互相讨论、积极发表各自的意见,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通过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来解决问题,并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实现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只有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才能真正达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重视动手操作,活跃课堂气氛。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有趣的挂图、教具演示等多种方法吸引学生,还要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时候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几分之一”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动手折叠、动脑思考、动口说,然后让几个有代表性、思维方法好的学生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自己折出来的学具,在课堂上充当教具。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使所有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使他们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通过教具、学具的操作,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得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合作能力。
  五、开展适当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的竞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教育实践证明,在竞赛过程中,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增,因而大部分学生在比赛的情况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会克服困难。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根据需要灵活地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竞赛。同时也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竞赛的胜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避竞赛的不良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又准又快”,“看谁的解题方法最多”,“看谁的方法更简便”等,都能使学生各自表现自己的长处。例如:在“亿以内数的读法”练习课中,笔者进行了“看谁读得又快又准”的比赛,笔者预先准备好卡片,在每张卡片写上一些比较大的数,每举出一张卡片,看谁读得又快又准,并且大力地表扬读得又快又准的同学,评选他们为优秀的学习标兵,奖给他们一些小礼物。比赛效果很好,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读错的只是个别。这样,使同学们在紧张的竞赛中掌握了知识。又如“笔算除法:商多位数”的练习,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比赛:比赛内容是八道除法笔算题,把全班分为男女两个小组进行笔算接力比赛,男同学计算四题,女同学计算四题,前一个同学做好把粉笔传给下一位同学继续做,一直传下去,完成最快的小组奖励10朵小红花,第二名奖励8朵小红花,然后老师集体评讲,每一位全对的同学能为小组获得5朵小红花,最后评出得分最高的小组为优胜,这样比赛不仅要比合作能力,而且要比正确率,全班同学都很积极参与。通过这种比赛,同学们能认真细致地计算,提高了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使他们在竞赛中获得了新知。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都有获胜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就会随着我们教师的努力日增月加。教学实践使笔者体会到: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总之,数学知识蕴含着许多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因素,教师要充分挖掘,并把它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才能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提高其学习水平,促其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努力构建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不断丰富自身授课方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适当给予鼓励,以进一步提升其学习兴趣,进而促其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实现全面发展。
  • 【发布时间】2018/5/3 15:52:57
  • 【点击频次】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