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潜心研学文本,挖掘语文工具性特色

 

【作者】 马蓓蓓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小学

【摘要】 文本,是文本自身来源于作者,必须由师生双边“解读、运用”的本体。准确把握文本价值,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课堂的关键因素。而实效的阅读课堂教学,就是通过教学措施,剖析文本价值,确立不同文本不同环节的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在知识个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性提升。为此,从小学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素的研究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自身教学体验,从“采用揣研文本,巧用方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采用揣研文本,巧捕信息进行文字训练”两方面全文开展实效课堂的教学实施。

【关键词】 剖析文本价值;巧用方法;巧捕信息;实效课堂;
【正文】语文大师叶圣陶老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为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叶老的话告诉我们,“语文”中的“语”指语言,“文”指文字。我们常说的“语言”就是口头语意思,这就是语文的本质属性。语文还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各门学科都需要这个工具,将来走上社会从事各项工作,同样离不开这个工具。要让学生掌握这一工具,就必须加强训练。揣摩研读文本价值,将语言文字训练巧妙的随文展开,是实效性课堂的关键,也是工具性的体现。
  从文本角度而言,文本是自身来源于作者,必须由师生双边“解读、运用”的本体。准确把握文本价值,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课堂的关键因素。而实效的阅读课堂教学,就是通过教学措施,剖析文本价值,确立不同文本不同环节的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在知识个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性提升。为此,从小学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素的研究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自身教学体验,从“采用揣研文本,巧用方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采用揣研文本,巧捕信息进行文字训练”两方面全文开展实效课堂的教学实施。
  ??揣研文本,从教师预设教学起,就会从文章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信息以及写作意图和表达情感等多方面解读教材。而不同的文本,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的确立至关重要:富于情感的课文,必须把感情朗读作为训练点;语言生动,文字精美的课文,则应找出特别精彩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把品词析句作为训练点。总之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训练点,从而展现一系列巧妙的训练方式。
  一、揣研文本,巧用方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文本的吃透,更多的是启发教师在备课预设中能够全面的调动智慧,设计引进各种方法,将训练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在讲《长征》这首诗时,由于这首诗所写的内容与学生所处的时代相去甚远,对长征的历史背景和史实,学生不了解或者知之甚少,如何才能拉近距离,让学生“耳闻目睹”红军长征的悲壮场面,“身临其境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受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呢?上课前三分钟,我先放《长征》这首歌,以渲染气氛。一上课,先放三分钟红军长征的录像,并伴以《长征歌》,让学生犹如亲临长征,就像当年长征中的小战士一样,再受感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突破时空约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来学习和思考。接着我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情去诱导,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带着感情去逐字逐句地认真读,认真想,去理解诗意,体会诗情,以求让诗中情,教师情,学生情达到共鸣。
  当学生入情入境产生情感共鸣后,我引导学生在每联诗中,先找出红军“长征难“的字词,认真读出长征的难,认真去想像“怎样难”,难道什么程度;再找出突出红军“不怕难”的字词,读出红军不怕难,想像红军怎样不怕难,进而领悟这首诗,表现了红军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以情激趣、以情诱导、以读引思,使学生情满胸臆。孩子们学的轻松,学得深入,学得更有意境。
  二、研读文本,巧捕信息进行文字训练
  课内知识与课外信息的拓展,一直以来都是一线老师争议比较大的话题。二类课的拓展语言文字训练已经成为衡量课型的大标尺,所以能及时的捕捉课文的布白,文本的信息有效性语言文字插空式训练,已经成为课堂的训练方向。
  在执教校内展示课例《最后一分钟》中,从体验回归的激动到挥别耻辱的历程,都可以成为课文中语用的切入点,我所捕捉的画面是屈辱历史的回顾。课前为突破这一难点,要求学生们课下查阅资料,了解香港的屈辱史。
  课堂上,孩子们的资料补充与教材中的诗句相依相辅。我趁热打铁,让孩子们根据香港的屈辱历史的回顾,仿照第二小节“(  )的一分钟,是(  ,是(  ),是(  )。”让学生创作诗句。有的直书历史“(告别屈辱的)”一分钟,是(割让土地耻辱的结束),是(对清政府无能的训斥),是(99年漫长租期的等待)!“多棒啊!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意想不到的惊喜!而后的课外链接,我所捕捉的信息源是关于香港回归背后的故事,那里有零点的音乐抢拍的细节故事,也有与英方发言拖延时间后机智的争分夺秒,更有零点国旗上升主权捍卫的感人故事……
  这些信息在预设中,应该不会是孩子们关注的内容,而我却认为这是一个很不错的语用契机。结合这部分资料,引导孩子们再次运用上面的句式,是文章主题的延伸,更是情感共鸣的奠基。于是新的惊喜伴随着稚嫩的创作让语用与拓展此时闪闪发光:“这是(争分夺秒的)一分钟,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实现),是(抢时58拍半国歌的响起),是(零点主权的捍卫),是(红色旗帜零时上升的轨迹)”精彩!将故事概括成小标题融入诗句,竟有如此风采!加上多媒体音乐的衔接与板书的合体,让激情燃烧。此外,我在制作课件时,巧妙的进行了各种情节音乐的链接,进行了氛围的渲染。在回顾屈辱历史的环节,我利用三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写照片加古乐器埙的独奏曲,加深沧桑的味道;回归背后的故事,又巧妙的利用《公元一九九七》的乐章,揭示了背后的艰辛的付出;为引用祖国七子历史,截取《七子之歌》副歌部分,来凸显祖国七子盼归的心情。一环环音乐的衔接,也将情绪的触痛点一级级提升。此外,最后的板书简笔画—紫荆花的勾勒,也使孩子们再一次体验到了香港回归的喜悦,紫荆绽放的灿烂的香港的未来……音乐与媒体的介入,也使语言文字的训练渲染了更加活跃激情的色彩。
  挖掘教材的各种使用价值,全面展开不同形式的语言文字训练,彰显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是实效性课堂的最显著的标志。这就需要在解读与预设中,生成与操作中结合课型,结合学情,理清训练要点,有创作的处理教材,全面的做到实效课堂进而逐渐发展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8月底,第138页
  [2]《教育观察》:冯俊芬。《文章不厌百回读——多重视角下的文本阅读》
  • 【发布时间】2018/5/3 16:10:00
  • 【点击频次】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