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登上月球》一课为例,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资料信息处理能力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搜集科学信息资料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拓展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和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确定一个感兴趣的问题,然后指导他们搜集关于研究问题的资料,再用各种表达方式汇报他们信息处理的成果。
比如《登上月球》一课是青岛出版社小学科学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19课的内容,本课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安排了了解月球、探究月球、“登上月球”三项活动。目的是将学生各自已有的认识作较为科学的梳理,通过对月球知识的信息搜集,在合作处理信息过程中形成对月球概貌的完整认识,了解人类对月球探索的历程。
一、确定目标,厘清策略
在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确定本节课的课型后,需要设定以下几个活动目标厘清教学策略来指导学生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课上交流资料、合作梳理加工资料、课下拓展再搜集资料等活动逐步形成对月球概貌的整体认知。
(1)知识目标:
●了解月球概貌的知识
●了解人们对月球探索的历程
(2)能力目标:
●会查阅书刊、网络及其他信息源,能抓住关于关键信息、会提炼有用信息,能创生新的信息。
●能大胆想象,能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探究月球外部条件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
●在搜集资料中合作,在交流资料中互动,在研究资料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乐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探究中的问题。
总之本节课要通过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以下科学资料信息处理的能力:
1.课前自主搜集资料,了解月球概貌的知识,了解人类对月球探索的历程。
2.能抓住关于关键信息、会提炼有用信息。
3.培养学生运用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科学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是能够运用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探究的月球相关知识。关键点是通过引导学生搜集月球知识资料、交流分享,推测出人们“未知”的月球概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探索未知的能力。
二、方法指导,步步深入
根据《登上月球》这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可采用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法
“引导——探索”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索宇宙秘密的探索者。
2.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乐于交流,并能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根据新教材教学理念,重视学生探究性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启发式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
基本教学结构为:激趣导入—提出问题—讨论分享—交流汇报—延伸探究
本课教学,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以认识月球的概貌为依托,精心设计月球概貌的探究活动、与学生一起感受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让学生将人类探索月球的活动按时间排序,将每项探索活动制作成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将这些资料卡(图文并茂)整理,最后形成自古以来的“人类探月史”:
这个过程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调查研究和讨论交流来学科学、用科学,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资料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信息资料加工的科学素养。
三、资源共享,达成共识
1.激趣导课,引人入胜
方法一:故事导入
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月球图,师与学生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吗?学生讲一讲这个神话传说。继续交流有关月亮的故事:吴刚伐树
师讲述:有关月亮的传说还有许多,这些都是神话故事,月球是我们人类的邻居,美丽而又神秘。月球上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从古至今,人类从未间断过对月球的探索研究,早就有了“登月”的美好梦想。
方法二:多媒体课件导入
出示宇航员登上月球的音像资料,看了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生活工作的录像,关于月球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激起学生探究月球的热情。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同时板书课题:登上月球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始,也是关键。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本节课采用故事激趣以及多媒体课件辅助这两种方式开启“登上月球”的探究活动,中国古代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会激起学生对月球无限的遐想,但科学学习不能仅停留在想象中,为此,教师紧接着出示杨利伟在神州五号上工作的录像,进一步引领学生产生亲历对月球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以及神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学习新课打下厚实的基础。
2.讨论分享,探究月球概貌
活动一:了解从古到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对月球的了解也越来越多,请看录像:
(录像内容:早在1610年,意大利得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发现月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以后的天文学家们不断用更大的天文望远镜进行观察,对月球向着地球的一面,有了更多的了解。1969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实地进行了考察。)
活动二:指导学生进行月球资料的信息加工
教师提问:关于月球你们都知道些什么?课前大家都搜集了资料并且做了大胆地推测,下面我们就分组讨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月球的知识,并将信息梳理,按照本组喜欢的方式分类填写在记录单表格上。(提出任务要求)
月球知识知多少
组别: 记录人:
〖设计意图〗
教材中提供了包括月球的形状、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月球体积大小、月球表面的状况、月球中的生存环境、引力大小等知识,课前搜集资料为课上科学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在工作用表中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先推测这一栏目,目的是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对宇宙领域特别月球概貌有自己的想象,然后通过搜集资料,比对月球的已知资料,真正经历一个科学推测的过程。但学生搜集到的资料各种各样,是零散的、杂乱的,设计表格,便于学生通过小组内的讨论交流,在完成“月球知识知多少”表格的填写任务驱动中逐步完整、加工资料信息,形成对月球概貌的系统认识,更使学生在交流中共享,在发言中提高,在合作中形成对月球概貌的完整认识。
活动三: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经过每个成员在组内月球有关知识的资料的梳理加工整理后,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交流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以月球的基本概貌作为交流的重点,形成完整的对月球概貌的认识。
〖设计意图〗
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努力甄别资料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筛选对研究月球有用的信息进行加工,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而不是照本宣科,一味地展示和宣读。
3.拓展延伸,深化研究
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课题,课下进行拓展研究
活动一:搜集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有关资料
活动二:搜集资料,论证人类在月球居住的可行性
〖设计意图〗
本环节充分考虑到学生选择的自由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研究问题,目的是深化学生对月球概貌、探索月球的认识。由于学生课前已经有了一定的活动基础,因此课后的信息资料搜集活动更具有可操作性,通过拓展研究这一活动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引发新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教师再安排一定的时间,根据学生要研究的问题以及问题解决的程度,对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与评价,鼓励他们一直将问题研究下去,争取在问题探究方面做深、做透,提高宇宙科学研究的水平。
能够培养学生科学信息处理能力和素养的课例还有很多,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极地查阅、整理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同时不迷信权威,注重事实。
- 【发布时间】2018/5/3 16:27:18
- 【点击频次】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