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小组讨论:课堂效率;创新精神;
【正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改善和进步,自主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显得日益重要,小组学习也逐渐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小组学习是对传统初中数学教育的一种补充和提升,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合作精神,让学生提升自己自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1.小组讨论学习的现状和弊端
小组讨论可以丰富并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重要知识点,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主动张扬自己的个性,不再让学生感到拘束和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产生厌倦。但是,当下的数学小组讨论,还有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一部分学生缺乏合作精神,在小组讨论中不能做到心无旁鹜,专心讨论教师布置的内容。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缺乏领导,整个小组散漫,毫无效率可言。还有小组成员搭配不得当,有些小组都是内向的人,而有些都为自主的人,导致一些小组讨论的进度极慢,浑浑噩噩,有些小组讨论的积极性极高。这些就是小组讨论的现状和弊端,小组讨论拥有它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但小组讨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急需解决和完善,否则小组讨论就是虚设,成为学生上课讲笑话、开小差的时间。
2.解决小组讨论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小组讨论存在问题和不足,但我们不能否定它已经成为提高初中数学教育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小组讨论教师设置的讨论问题浅显且探索性低,教师应在设置讨论问题时,应予问题以合理的设置,将原本浅显的问题深化并适当的展开。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考上升一个高度,并且这样的问题更具探索性和延展度,深化难度增加的问题,让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答案,而要一个小组的成员共同思考,将大家的想法归纳总结起来,才能得出答案,这样可以增加一个小组的谈论时间和效率。针对讨论效率低下的问题,教师应该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增加检查巡视频率,观察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和讨论积极性。对于成员分布不均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和学习领悟力,将不同性格的同学组合在一起,让一个小组拥有不同个性的成员,让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个性和优点,活跃了讨论气氛。成功的小组讨论,不仅需要教师的监督和改进,更重要的是同学重视小组讨论,提高问题讨论的质量,自愿积极的参加小组讨论。
3.合理分配合作时间,指导小组讨论
有一部分教师给学生的小组讨论时间仅为两三分钟,学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解析、分享和综合不同意见,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对小组讨论怠慢和不认真。学生只能站在浅显的层面上分析和讨论问题,并不能深入探讨问题,这样就无法达到小组讨论的最终目的。教师应该结合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难易程度,给学生预留适当小组讨论时间,让学生在足够的时间内表达自已的观点,倾听别人的意见,让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思维的不同和懂得倾听。
4.科学构建学习小组
要想实现学习小组的科学划分,教师要先全面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学生现阶段的具体学情,以及兴趣爱好和个性心理发展特点。小组成员之间不能产生过大差异,在分组前应落实好各项准备工作,可以让学通过表格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进而在快速了解之后,顺利完成小组的科学划分。同时,还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以此来确保小组之间的水平不会产生过大差异,为统一安排学习任务创造有利条件,也有助于小组间良性竞争的开展。此外,小组组员可以结合县体情况,给予恰当的混合安排,使得各组员在观察、操作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特长,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优势互补,促进合作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比如:某教师在讲解“勾股定理、平方根”的相关知识点时,就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来进行学习探究,在此过程中,有的小组成员在勾股定理、逆定理方面有较为熟练的掌握,而有的组员则比较熟悉准确数、近似数等概念知识,这样在合作学习中,不仅可以发挥出相互启发、帮助的积极作用,也能够充分体现出数形结合这一教学思想,能够进一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综合学习、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5.创设合作学习情境
兴题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探究数学知识的重要动力,在小组学习中也是如此,学生只有对探究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方面来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断增加互动交流。例如:某教师在讲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相关知识点时,就要求学生统计本班每位学生每周做家务活的时间,并且求出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此时,便有同学提出“统计这么多数据,是不是花费较多时间”这一问题,而该教师则引导其思考是否可以运用启发方式来解决?在分析讨论中,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问题解决方法:每组1号组员进行本组成员家务活时间的统计,而剩下的组员则进行其他小组的统计,各小组之间协调配合,在几分之内就完成了统计,大幅度提升了统计效率。对于课堂中比较难的题目,教师可以指示1、2号进行回答,对于简单的题目,比如众数和平均数的求解,则可以让6、7号组员回答。教师需要应用多样的提问方式,同时小组的形式不仅可以是四人组或者八人组,教师可以安排两个人一组这样的师徒组合,采取加分制来鼓励每个小组,进而发挥更好的效果。而这一系列活动的安排不仅能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心理发展需求,将群体积极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探究能力的激发与培养,让学生对合作学习探究的重要性有更准确的认识,从而在今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更积极主动地配合、参与,更认真的对待,并在合作探究中不断锻炼、提升自身综合学习、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与成果,全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授课需求,高效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以此来从整体上提升初中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唐鑫昌.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6(11):155
[2]罗英.刍议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学习的策略「J」.未来英才,2015(3):146
1.小组讨论学习的现状和弊端
小组讨论可以丰富并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重要知识点,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主动张扬自己的个性,不再让学生感到拘束和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产生厌倦。但是,当下的数学小组讨论,还有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一部分学生缺乏合作精神,在小组讨论中不能做到心无旁鹜,专心讨论教师布置的内容。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缺乏领导,整个小组散漫,毫无效率可言。还有小组成员搭配不得当,有些小组都是内向的人,而有些都为自主的人,导致一些小组讨论的进度极慢,浑浑噩噩,有些小组讨论的积极性极高。这些就是小组讨论的现状和弊端,小组讨论拥有它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但小组讨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急需解决和完善,否则小组讨论就是虚设,成为学生上课讲笑话、开小差的时间。
2.解决小组讨论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小组讨论存在问题和不足,但我们不能否定它已经成为提高初中数学教育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小组讨论教师设置的讨论问题浅显且探索性低,教师应在设置讨论问题时,应予问题以合理的设置,将原本浅显的问题深化并适当的展开。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考上升一个高度,并且这样的问题更具探索性和延展度,深化难度增加的问题,让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答案,而要一个小组的成员共同思考,将大家的想法归纳总结起来,才能得出答案,这样可以增加一个小组的谈论时间和效率。针对讨论效率低下的问题,教师应该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增加检查巡视频率,观察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和讨论积极性。对于成员分布不均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和学习领悟力,将不同性格的同学组合在一起,让一个小组拥有不同个性的成员,让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个性和优点,活跃了讨论气氛。成功的小组讨论,不仅需要教师的监督和改进,更重要的是同学重视小组讨论,提高问题讨论的质量,自愿积极的参加小组讨论。
3.合理分配合作时间,指导小组讨论
有一部分教师给学生的小组讨论时间仅为两三分钟,学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解析、分享和综合不同意见,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对小组讨论怠慢和不认真。学生只能站在浅显的层面上分析和讨论问题,并不能深入探讨问题,这样就无法达到小组讨论的最终目的。教师应该结合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难易程度,给学生预留适当小组讨论时间,让学生在足够的时间内表达自已的观点,倾听别人的意见,让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思维的不同和懂得倾听。
4.科学构建学习小组
要想实现学习小组的科学划分,教师要先全面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学生现阶段的具体学情,以及兴趣爱好和个性心理发展特点。小组成员之间不能产生过大差异,在分组前应落实好各项准备工作,可以让学通过表格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进而在快速了解之后,顺利完成小组的科学划分。同时,还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以此来确保小组之间的水平不会产生过大差异,为统一安排学习任务创造有利条件,也有助于小组间良性竞争的开展。此外,小组组员可以结合县体情况,给予恰当的混合安排,使得各组员在观察、操作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特长,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优势互补,促进合作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比如:某教师在讲解“勾股定理、平方根”的相关知识点时,就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来进行学习探究,在此过程中,有的小组成员在勾股定理、逆定理方面有较为熟练的掌握,而有的组员则比较熟悉准确数、近似数等概念知识,这样在合作学习中,不仅可以发挥出相互启发、帮助的积极作用,也能够充分体现出数形结合这一教学思想,能够进一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综合学习、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5.创设合作学习情境
兴题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探究数学知识的重要动力,在小组学习中也是如此,学生只有对探究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方面来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断增加互动交流。例如:某教师在讲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相关知识点时,就要求学生统计本班每位学生每周做家务活的时间,并且求出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此时,便有同学提出“统计这么多数据,是不是花费较多时间”这一问题,而该教师则引导其思考是否可以运用启发方式来解决?在分析讨论中,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问题解决方法:每组1号组员进行本组成员家务活时间的统计,而剩下的组员则进行其他小组的统计,各小组之间协调配合,在几分之内就完成了统计,大幅度提升了统计效率。对于课堂中比较难的题目,教师可以指示1、2号进行回答,对于简单的题目,比如众数和平均数的求解,则可以让6、7号组员回答。教师需要应用多样的提问方式,同时小组的形式不仅可以是四人组或者八人组,教师可以安排两个人一组这样的师徒组合,采取加分制来鼓励每个小组,进而发挥更好的效果。而这一系列活动的安排不仅能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心理发展需求,将群体积极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探究能力的激发与培养,让学生对合作学习探究的重要性有更准确的认识,从而在今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更积极主动地配合、参与,更认真的对待,并在合作探究中不断锻炼、提升自身综合学习、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与成果,全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授课需求,高效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以此来从整体上提升初中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唐鑫昌.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6(11):155
[2]罗英.刍议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学习的策略「J」.未来英才,2015(3):146
- 【发布时间】2018/5/3 16:41:34
- 【点击频次】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