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 魏 显

【机构】 安徽亳州新能源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从单纯地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习做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终身学习、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素质,促其全面发展;强调了教师要创造性地去教,倡导学生的个性化、自主性、灵活性地学习,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学习难度等自由,变语文教学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双双互动、教学相长的探究式、民主式、创造性的教学过程。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在课堂上教师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关注学生学习情绪,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发动、全程介入、全方位参与;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识:
  1、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乐学的课堂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思的巧妙提问,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谈以及形式多样的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都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设出乐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乐于参与。
  2、激励学生,创设自信的课堂氛围。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产生“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激励是升华学生情绪的一种驱动力,学生在参与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学习动力,创造自信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奋发参与。
  3、加强情感交流,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极大地影响着教学的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走进课堂时面带微笑,用和蔼有神的目光看着学生,学生就都能从目光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学习的欢乐,从而以良好的心境参与到学习中去。
  4、促使人人参与,创设合作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做到人人都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实现差异互补,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每四个人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许多学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进行分工、合作及角色的转换。学生有参与合作的情境,有了表演的机会,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来了,就会主动参与探讨,自主开动脑筋,自动搜索资料,为参与做准备,那么以来,学生就能慢慢地在合作参与大情境中掌握学习的技巧,培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而我们教师要针对特定的学习内容,选择最适合的教学形式,创设合作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摆正教师的主导地位,变“教学”为“导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更坦诚地指出:“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我们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那种“一种脸、一张嘴、一个调、一支笔”的旧的呆板教学模式,要精心地备课,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情况,考虑教法练法;教师应由过去的“讲演者”变为“表演者”,学生可由以前的“听众”转为“发言人”,教师成了学生的组织者、监督者和帮手。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参与意识极浓的氛围中情绪高涨,自己吸收消化知识,运用自如,不是能很有效的增强记忆力吗?师生双方不是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吗?我们做老师的又何苦唾沫飞溅、苦口哑嗓的一堂课“填鸭”呢?为什么不做个可爱的导演去组织引导学生自己安排学习活动呢?
  此外,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加以积极引导。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三点:1、引导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教师不必把课文分成大小不等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来解答问题。而是在教学中应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自我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选取自己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语文新课标中就明确有一个单元是由学生自选课文学习的。2、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因人而异,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力。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学习一篇课文,我们可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精析、研读——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找到了方法,就有了主线,就能触类旁通,自主学习就如鱼得水。
  三、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树立自主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1、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师可以在不违背科学性、系统性的原则下,不拘泥于原教材的编排,大胆、合理地运用教材,使其更具有探索性。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开发性的问题,能使学生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独创性,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拓展参与式课堂。参与式课堂教学简言之就是: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有效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在参与中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积淀语文素养。我们老师可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包括学习计划的制定,课堂讨论题目的设计,发言提纲的编排等。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基础知识,撰写小论文,编演课本剧,评价影视作品等,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们教师在使学生自主参与的同时,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从此便能主动发展。
  3、创设自学式课堂。自学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自做读书笔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教给学生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这样,就能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学全观察,学会发现,突出强调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观察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学习活动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18/5/3 16:45:40
  • 【点击频次】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