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 ;
【正文】 现代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也是多层信息传递的过程,别具特色的学习小组活动已成为整个课堂活动的主体,《新课标》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教学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依据老师精心设计的讨论题材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同一小组内与组内同学合作探索、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让师生间、学生间得到多向的互动信息交流,还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锻炼,人人参与,学有所得。然而,在实际教数学教学中,许多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看似热闹,实际却流于形式。那么,如何开展有效地合作学习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究出以下几个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应早培养,这样容易养成。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我们应耐心地引导,培养孩子合作意识,从而形成习惯。
1.合理组织合作学习小组
一个学习小组应是一个班级体的缩影,学习小组的组织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等方面,让优、中、学困生在每个小组内合理分配,组建的原则应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通常4—6人为一组。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先任好小组长、及组内其他成员的责任,比如记录员、汇报员、资料员等。当然组内每位同学担任职责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轮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锻炼,促进竞争向上,增强每位学生的责任感,使每个学生都能合作。
2.精心设计讨论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师要善于寻找疑点,巧设问题,使学生形成知识冲突,巧设的问题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但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培养学生情趣,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同时,教师的提出问题难易应略高于全班的中等平均水平,以免太高出现僵局,或太低达不到教师预定目的。
二、把握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的,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需要他人点拔帮助时,合作学习才更有价值。因此,教师要把握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小组合作。
1.在学生自主探索后,组织合作学习
在数学课堂中,无论突出重点,还是突破难点环节,学生总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往往在对某一问题进行尝试探索后,会产生困惑不解或模棱两可,混淆不清的一些现象,通过合作交流,学生之间的讨论,集思广益,整理出明朗正确的数学知识,也掌握了解决数学问题睥能力,比如:我在教学“笔算乘法”时,在学生已列出算式“12×14”时,根据教材我提出了“这个书架如果放150本书,能放得下吗?”这个问题似乎不必计算,只要估算,学生立即分组对所列出的算式进行估算,再开展交流,直至发现这个问题靠估算不能解决,必须计算。“不计算,有没有办法找出这个计算结果的范围?”先让学生独立探索,再次经历小组合作交流,直至梳理出三种算法,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清了算理,学会了笔算方法。
2.在教学发现规律、算法多样化等知识时,组织合作学习
利用数学规律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方式与技巧,但在发现某个规律时,不同层次的同学会有不同的发现,这时小组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我在教学“乘法—找规律”这节课时,我首先投影出示这样一组题:
5×1= 3×2= 12×4=
5×10= 3×20= 12×40=
50×10= 30×20= 120×40=
接着先让学生尝试计算,并提出讨论问题:“你们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时候规律?”通过合作学习交流,同学们各抒己见,最终整理了明晰的规律,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乘法的口算方法。
三、加强适时引导与评价,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中去,以便及时引导、点拔,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相处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的就是一种团队精神,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小组成员好表现自己,不顾及同伴,或一些同学默默无闻且无事可干等一些现象,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日常教学中有意强化“学习小组”集体荣誉感。比如,定期评选“优秀小组”、“优秀小组长”、“最佳主讲人”等形式,在此类激励中,优秀的学生就会想到只有自己优秀是不够的,还需要尽力帮助组内别的成员,而基础差的也会感到作为小组成员应有的压力与责任。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长此以往,小组内强烈的合作精神与融洽的群体关系必然达成,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
(1)为了有效地施小组合作,我们要强化“听”、“说”、“记”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懂听”、“会听”、“善辨”,要教给学生学会倾听与所谓的学会倾听就是与别人交谈时,做到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插嘴或打断,并难从中获得不同于自己见解的信息,以便自己反思再做出不同的独到的见解表达。
(2)教学生学会表达,小组内学生必须要把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可见解与他人交流,从而达到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这就要求组内每位成员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教师也应充分地有意识地提供让学生表达的机会。多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用数学语言有条理表达或让学生用手势、动作、算式、图画等方式表达。
(3)教学生会讨论。讨论才是合作学习环节的精华,正是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了不同见解时,才产生了“矛盾”,也就有了学生们激烈的讨论,从而形成方案,教师应教给学生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切不可盲从,并在关键时教师要做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3.优化评价体制
《新课标》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诚然,评价是合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我认为应突出对小组进行量化积分评价,淡化个别评价。比如,每周或每月对学习小组进行量化积分评比,也可在采取组内自评或组与组互评等多种形式,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合作学习热情,树立了学生自信心,从而获得共同发展。
总之,合作学习是实验教材大力体现的一种理念,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充分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应早培养,这样容易养成。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我们应耐心地引导,培养孩子合作意识,从而形成习惯。
1.合理组织合作学习小组
一个学习小组应是一个班级体的缩影,学习小组的组织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等方面,让优、中、学困生在每个小组内合理分配,组建的原则应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通常4—6人为一组。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先任好小组长、及组内其他成员的责任,比如记录员、汇报员、资料员等。当然组内每位同学担任职责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轮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锻炼,促进竞争向上,增强每位学生的责任感,使每个学生都能合作。
2.精心设计讨论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师要善于寻找疑点,巧设问题,使学生形成知识冲突,巧设的问题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但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培养学生情趣,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同时,教师的提出问题难易应略高于全班的中等平均水平,以免太高出现僵局,或太低达不到教师预定目的。
二、把握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的,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需要他人点拔帮助时,合作学习才更有价值。因此,教师要把握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小组合作。
1.在学生自主探索后,组织合作学习
在数学课堂中,无论突出重点,还是突破难点环节,学生总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往往在对某一问题进行尝试探索后,会产生困惑不解或模棱两可,混淆不清的一些现象,通过合作交流,学生之间的讨论,集思广益,整理出明朗正确的数学知识,也掌握了解决数学问题睥能力,比如:我在教学“笔算乘法”时,在学生已列出算式“12×14”时,根据教材我提出了“这个书架如果放150本书,能放得下吗?”这个问题似乎不必计算,只要估算,学生立即分组对所列出的算式进行估算,再开展交流,直至发现这个问题靠估算不能解决,必须计算。“不计算,有没有办法找出这个计算结果的范围?”先让学生独立探索,再次经历小组合作交流,直至梳理出三种算法,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清了算理,学会了笔算方法。
2.在教学发现规律、算法多样化等知识时,组织合作学习
利用数学规律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方式与技巧,但在发现某个规律时,不同层次的同学会有不同的发现,这时小组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我在教学“乘法—找规律”这节课时,我首先投影出示这样一组题:
5×1= 3×2= 12×4=
5×10= 3×20= 12×40=
50×10= 30×20= 120×40=
接着先让学生尝试计算,并提出讨论问题:“你们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时候规律?”通过合作学习交流,同学们各抒己见,最终整理了明晰的规律,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乘法的口算方法。
三、加强适时引导与评价,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中去,以便及时引导、点拔,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相处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的就是一种团队精神,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小组成员好表现自己,不顾及同伴,或一些同学默默无闻且无事可干等一些现象,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日常教学中有意强化“学习小组”集体荣誉感。比如,定期评选“优秀小组”、“优秀小组长”、“最佳主讲人”等形式,在此类激励中,优秀的学生就会想到只有自己优秀是不够的,还需要尽力帮助组内别的成员,而基础差的也会感到作为小组成员应有的压力与责任。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长此以往,小组内强烈的合作精神与融洽的群体关系必然达成,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
(1)为了有效地施小组合作,我们要强化“听”、“说”、“记”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懂听”、“会听”、“善辨”,要教给学生学会倾听与所谓的学会倾听就是与别人交谈时,做到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插嘴或打断,并难从中获得不同于自己见解的信息,以便自己反思再做出不同的独到的见解表达。
(2)教学生学会表达,小组内学生必须要把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可见解与他人交流,从而达到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这就要求组内每位成员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教师也应充分地有意识地提供让学生表达的机会。多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用数学语言有条理表达或让学生用手势、动作、算式、图画等方式表达。
(3)教学生会讨论。讨论才是合作学习环节的精华,正是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了不同见解时,才产生了“矛盾”,也就有了学生们激烈的讨论,从而形成方案,教师应教给学生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切不可盲从,并在关键时教师要做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3.优化评价体制
《新课标》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诚然,评价是合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我认为应突出对小组进行量化积分评价,淡化个别评价。比如,每周或每月对学习小组进行量化积分评比,也可在采取组内自评或组与组互评等多种形式,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合作学习热情,树立了学生自信心,从而获得共同发展。
总之,合作学习是实验教材大力体现的一种理念,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充分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 【发布时间】2018/5/3 16:46:20
- 【点击频次】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