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数学练习题的设计策略

 

【作者】 黎 肃

【机构】 四川省宜宾县双龙镇双龙小学

【摘要】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数学练习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其设计也应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本文针对目前练习设计所存在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策略;
【正文】《数学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目标中指出:“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自信心。”这无疑是课堂练习所要承载的任务。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大纲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通过练习反馈,教师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积极适当的评价,而且能检验教学完成的质量,并适时做出调整。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课堂练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一、 设计童趣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 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 为一个学习主动者。 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 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 家去玩,小熊说,它家的门牌号是 108 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 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小 熊家吗?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可设计一些如“找门牌 号”“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宝座”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二、数学作业要具有灵活性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教材资源。所谓教材资源“整合”,就是指将教科书中的内容和教科书以外的相关内容有选择性地进行增减取舍,在不改变教材的编排和原来知识点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重构。经过几年的探索,证明以往一味要求学生按教材的习题进行作业,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科发展需要。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单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重视把教科书中的内容和教科书以外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地整合,灵活地设计作业,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把课堂上产生的疑问带到实践中去解决。
  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根据教材的内容编排,是学生通过学习“2、5的倍数的特征”以后接着学习的内容,通过探究学习得到“3的倍数的特征”是: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这是在教科书上出现的结论)。在学生完成了教材中的练习后,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作业。
  (1)下面哪些数是3的倍数?在下面的“□”里画上“√”。(比比看谁填得最快,想一想,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51□ 123□ 605□ 798□
     1236□ 60348□
  (2)在“□”里填一个数字,使每个数都是3的倍数。
  □3 2□6 □24 92□ 102□
  通过学生的练习,教师做进一步引导,得到更进一步的优化结论。3的倍数的特征是:一个数各位上的数(0、3、6、9外其余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这个结论在教科书上没有给出,它是通过学生的进一步总结得到的优化结论)。
  这样的作业使得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和巩固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数学思想、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和体现。
  三、课堂练习的层次性
  在进行课堂练习的设计过程中,要关注到其层次性,追求教学的循序渐进。尽管在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开始阶段,但是随着教学的发展,以及不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同,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课堂练习的设计需要关注到不同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本身对知识理解的渐进性,给予不同的指导。在当前初中课堂练习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到不同文体的特征所在,将所需要的内容进行完善。例如,在讲解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换算的过程中,开始时配合教材的练习题可以是直接的1米等于多少厘米?10毫米等于多少厘米?等类似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较为简单直观,直接反映着课堂教学的内容。更进一步的,就可以尝试让学生计算类似于“12米—300厘米=”这样的问题,看似简单的加减法,实际上是经历了一个单位转换的过程实现的。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能够做到循序渐进,照顾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成长需要等,是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必然要求。
  四、练习题的设计要体现开放性,提高全员的参与度
  在关注练习设计趣味性的基础上,我们也要注重练习实体的开放性。例如在学习了“圆柱的知识”后,让学生们小组合作设计包装蛋糕的所需纸盒的面积大小及相应的装饰彩带所需要的长度,团队合作的快乐和实物教学的效应远比单纯让学生去计算一个圆柱表面积来的多。另外,练习的设计亦可扩大主体参与的范围。例如,学生可以在学完新知和进行适宜的练习后,不同的孩子各自出题,家长也可参与探讨,每周出一题,由教师帮助学生收集、梳理、制定复习卷,并写上作者名。学生能从这些练习中感受练习与自我生命的融合,更加愿意去完成这些挑战。这不仅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探索新知的兴趣,而且转化学生对练习的情感态度,出现“要我做”变为“我要做”的积极姿态。
  总之,只要教师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入理解,关注学生可能出现的课堂动态思维,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就能切实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 【发布时间】2018/5/3 16:50:50
  • 【点击频次】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