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多媒体技术用于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作者】 赵成永

【机构】 山东省青州市王府街道莲花盆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为解决传统教学中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问题,利用云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上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积极主动、更加有效地投入到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为此笔者对数学中的新知探索课、动手操作课两种课型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并进行了实践研究。
  (一)研究的总体设计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是否能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本部分试图利用教学实践回答如上问题。笔者将所任教学校的班级作为实验点,进行实践研究。
  本实践研究是准实验研究,设计方法是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前测成绩是学生实验前的数学成绩,经过统计分析选择水平相当的两个班级开展教学实验。实验后,设计后测试题进行后测。
  (二)实施目的假设
  实验假设:在本人所教数学课堂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弹性发展空间。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实验对象与变量
  1.实验对象
  被试对象选择笔者任教学校五年级一班(四十五人)五年级二班(四十七人)的两个班级。根据实验前测试成绩这两个班级水平相当,便于进行实验。分别作实验班和对照班。笔者任教这两个班级。
  2.自变量
  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验班采用含有云教学技术的教学方案。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的教案。
  3.因变量
  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学习成绩。
  4.无关变量
  笔者一个人任教实验班和对照班,用完全相同的班班通教室,大大减少了无关变量的干扰。为了避免霍桑效应,教学实验过程并没有告知学生。两个班级用同样的教材,用相同的教学学时,相同的辅导材料,保持相同的教学进度,而且布置的课外作业量也基本相等。
  (四)实验过程
  本实践研究是在最自然的环境下进行,用现行教材,按照原有教学计划,不改变班级结构。本实验的内容是青岛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内容。实验对象是小学五年级1、2班。实验周期是一学年,每周五课时,每课时40分钟,每节课都有一个学案。最后,统一出题进行测试,对最终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典型案例展示如下:
  一、《认识正负数》案例及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学生以学习了自然数,而且也学习了小数与分数,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教师可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正数与负数,通过学习一方面让学生对负数有初步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以后学习有理数及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正负数表达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结合实例解读负数的现实意义;
  3能正确读写正负数;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提高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正负数的意义;
  2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
  1了解正负数的意义。
  2正负数在生活中的正确应用。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
  实验班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对照班用学案导学、例中学等方法。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过程所需要的课件。
  2教师准备好温度计教学实物。
  3教师准备好天气预报视频。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师:“天气预报”中播放了全国主要城市的最高最低气温,让我们一起来看……
  (2)观察大屏幕上几个美丽城市的最高与最低气温(多媒体课件出示长春、福州、昆明等城市最低到最高温度的温度计变化)
  师:你们会看温度计吗?
  2小组合作  掌握新知
  (1)小组合作学习,用正负数正确表示温度
  (a)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放大的温度计(如图5—1),让学生观察,然后用闪亮、着色、温度计液柱移动的方法介绍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读出温度计上表示的温度。
  (b)将温度计实物发给学生进一步观察零上和零下刻度。
  (c)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用正负数正确表示。针对个人存在问题,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通过交流互动,实现知识共享,起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作用。
  (d)展示各小组完成的情况,并与学生一起进行简单评价。








图1温度计 
  
  ( 2 )精讲点拨归纳提升
  针对各组的展示情况,教师对学习小组所展示内容及记录结果进行点评、纠正。针对各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进行必要的示范讲解和点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路和简便规范的书写方法。
  3自主梳理,归纳总结
  由学生对本节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归纳总结本课所学重点知识和观察使用温度计的技巧。学生总结不全面的地方,教师可给予补充。
  4巩固练习
  简单的习题个人完成,综合性的小组合作完成。
  (七)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观察实验内容偏多的新知探索课,首先师生一起看天气预报导入新课,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温度数值的读取时,将温度计放大显示在屏幕上,然后用闪亮、着色的方法介绍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观察温度计的零上和零下刻度,并能正确读出温度计上的度数,然后指导学生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用正负数表示,并能正确书写正负数。这种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操作,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着,还能观察实物,比教师用其它手段更形象、逼真。这也说明多媒体教学平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信息传递单一,以及教师靠口述和板书内容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局面,把“数学来源于生活,它是具体的,但数学又经过了抽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这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的实践也证明:当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知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尽管教学效果还算让人满意,但不足之处也是存在的,因为学生起点不一致,有些学生用正负数正确表达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还比较陌生。改进措施是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三角形面积》案例及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青岛出版社)第五章“生活中的多边形”中的第二节“三角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后面梯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理解掌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及培养应用技能也非常重要。但是,教材内容篇幅比较小,只有动手操作过程;而且对于三角形面积的应用有待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因此,笔者拟在教材的基础框架之下,通过针对性的任务设计突出动手操作、技能培养、问题解决、知识应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本质含义。
  2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
  3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自主经历、体验和感悟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全过程。
  2让学生沟通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逐步培养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合作进取的团队精神和乐于发现、勇于创造的创新精神,并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能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自主经历、体验和感悟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全过程,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本质含义。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做中学等学习策略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三角形变化操作材料等。
  (六)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描述如表4—1

表4-1《三角形面积》教学过程



















  表1《三角形面积》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过去传统《三角形面积》的新课导入,教师往往注重与本课学习有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上为学生准备的知识,为此,多媒体技术新课导入不仅只关注知识点的复习与铺垫,要以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逐步地逼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为学生铺路搭桥。这节课用多媒体技术演示“转化”思想,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方面有所准备的状态下开始学习、探索。数学教学不再是仅仅围绕某一知识点去机械地、抽象地引导,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上来吸引、引导学生。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识记、高校探索,比传统机械记忆更有效。“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与其共同发展的过程。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更加关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本节课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快活、平等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情感体验下,进行数学学习,学习的积极性无疑是高涨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课堂容量有点小,如果课堂再丰富些效果会更好。
  三、实验结果分析
  我利用Moodle在线测评系统测出学生的前测和后测成绩,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实验班五年级一般和对照班五年级二班升学之初的前测成绩如图2和图3所示,五年级一班的平均分为74.67分,五年级二班的成绩为73.78分,两班仅相差0.89分。(以下四个柱状图数据来源于标准考试)






图2实验班前测成绩





图3对照班前测成绩






图4实验班后测成绩





图5对照班后测成绩

  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成绩如图4和图5所示:通过成绩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班有23人的成绩在80分以上,而对照班班只有8人;实验班的平均成绩80.03,对照班成绩70.89。实验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通过对比,可以验证实践研究开始的假设是正确的。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逐步提高了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意识,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也得到了改善,从而也完善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质疑能力。
  四、实践研究结论
  针对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本人设计并实施了多媒体教学实践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
  本实践研究表明:
  1.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信息传递单一,学生参与度低,学生理解力低下等的很多弊端,实现了交互式教学、情景式教学、针对性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高效应用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发展态势。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情感体验下开始数学学习,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
  3.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数学课堂,能形象逼真的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和学生探求知识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把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用不同的观察和训练方式,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以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能有效促进他们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4.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整合,可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使教师通过设计各种任务型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心理驱动下开展数学学习,能使学生获得足够量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多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学素养。为以后学生的创新学习及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创新工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剑平。优化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案例研究。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组工作委员会编写。《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11版) 解读》

  • 【发布时间】2018/6/2 11:31:18
  • 【点击频次】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