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

 

【作者】 马彩芳

【机构】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摘要】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叫语文?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语就是口头语。文就是书面语。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按照叶圣陶的阐述,我们可以明白地了解到,听和说偏重于口头语言,读和写偏重于书面语言,听说读写涵盖了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所以,学语文就是学语言。反言之,只有学好了语言,才算学好了语文。本文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口语交际”训练说开去,剖析了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口语交际”的训练现状和原因探微,并立足实践,重点阐述了小学阶段“听说训练”深入的几个维度。

【关键词】 听说训练;落实现状;重构;
【正文】

——由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口语交际”的训练效度说开去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口语交际”教学有如下建议:“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由此看来,“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交际情境”中产生的言语活动,其最终的目的是要在一定的“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与人“交际”,真正完成社会化的成长。然而综观整个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的落实,效果却是差强人意的。目前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训练到底存在哪些问题,该作如何的调整呢?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一、“口语交际”训练的落实现状及原因探微
  1.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训练内容的表述
  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来制定的,特定的课程内容只能完成相应的课程目标。所以,我们首先梳理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口语交际课程的表述,梳理维度主要包括是否有互动(单向口语、双向或者多向口语)和是否有特定情境设计两个方面,我们惊讶地发现:




  备注:单向口语(讲普通话、复述、转述、讲述、表达、朗读、演讲);双向口语(讨论、请教、交流、商量、交谈、角色表演)
  从统计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1)在小学阶段的单向口语表达训练占了整个课程标准内容的65%左右,内容涵盖第一学段的第1、2、3条,第二学段的第2、3条,第三学段的第3、4条;(2)双向或者多向的口语表达比重相对较少,仅占口语交际课标的35%左右,内容涵盖第一学段的第5、6条,第二学段的第1条,第三学段的第1、2、5条;(3)“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表述中,仅在第三学段第5条“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中有提及需要设置交际情境,其他部分均没有明确相关的情境设置表书。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中虽然有相关的交谈、商讨、听人说话、讨论等部分的表述,诸如第一学段的第5条“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第6条“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第二学段第1条“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量”等。但这样的表述显然都没有对是否要设置怎样的交际情境作明确的要求和规定。(4)课程目标表述中依然把听和说的能力进行分开表述,同时还缺少交际情境。例如第一学段第2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第3条“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江苏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第二学段第2条“听人说话要把我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第3条“能清楚明白滴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等。
  2.语文教材中关于口语交际内容的呈现
  语文课程内容呈现的方式就是语文教材,口语交际也在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来梳理教材中分布的口语交际课程内容。
  从内容上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为顺序安排口语交际课程内容,平均一个单元一次口语交际课程的练习,所以,每册书中占有6-8次练习的机会。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都有一个主题,比如以讨论为主,以介绍为主,以请教为主等。梳理12册语文教材,涉及到的口语交际内容大概分为几类:表演类(表演剧本、演讲、主持节目);介绍类(自我介绍、介绍名人故事、介绍电视节目、介绍名胜古迹);讨论类(行不行,怎么办、小建议、小辩论);交流类(作客、祝贺、请教、采访、购物、推荐、导游);表达类(说故事、说相声、说自己的感受、发布新闻等);
  从训练角度来看,通过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我们发现单向训练口语能力的内容在教材中占比比较大,大约占到小学教材的50%以上。尤其是低中学段的教材安排几乎全部是单向训练表达能力的内容。中年级开始有互动的口语交际出现,随着年段的上升,口语交际双向训练内容逐步增加。但几乎所有内容都是以讨论为主的课程设计。给出一个情境或者一个话题,让学生进行深入讨论,然后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出哪个观点好,哪个同学表达的到位等;这样的讨论其实就忽略了交际中强调的双向互动。同时,低中年级的口语交际内容基本没有交际情境出现,至少是不容易看出有交际情境,需要老师根据自己对课程内容的设计。高年级出现部分有交际情境的口语交际内容。所以口语交际课程内容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交际”的被忽视。
  3.口语交际训练的课堂实施现状
  由原本的“听说教学”变化成“口语交际”,小学听说教学在理念上又上一个台阶。但是由于课程教学目标表述的笼统模糊,学段目标操作性不强,教材内容安排不系统无层次,“口语交际”评价不完善,绝大部分教师自身没有系统接受过口语交际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操作培训等问题,直接导致大部分从事口语交际课程教学的老师教学上显得力不从心,部分教师思想上对口语教学任务不够重视,科学地指导学生的口语交际成了空中楼阁,教学的盲目和随意就成了教学常态。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口语交际教材为例,梳理口语交际课程课堂实施,我们可以发现诸多问题:
  (1)把口语交际误读为话题。教材中很多的口语交际都是用文字表述了具体的要求,配备了若干张情境图片。由于老师们理论知识的欠缺和对口语交际本质目标的不够明了,直接把这些问题和情境图片解读为教学目标,直接将口语交际课上成了看图说话课、语言训练课等其他课型。例如三上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课是《我长大了做……》,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就把“我长大了做……”这个交际话题直接当成了教学目标,原本的口语交际课真正成为了一堂关于“未来梦想”的畅想课。更有甚者,还要求学生回家根据这个话题撰写一篇话题作文《我长大了做……》。
  (2)缺少互动。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交际情境中发生的一种交际现场。只有有了合宜的交际情境,学生才会有话说,才有交际现场的实现。很多老师由于诸方面的原因,没有创设出好的交际情境,没有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没有激发出学生乐意交际的意愿和兴趣,交际活动自然就没法展开。比如有个老师在教授四上第6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时,自己先出示了核潜艇的图片,然后对着图片介绍了核潜艇的知识。之后指名几个学生复述所听到的相关知识,随后就提问:“你们课前都了解了哪些现代兵器呢?”表面上看似乎有了“境”,但是这种“境”充其量只是引发了学生分享的兴趣,而不是交流的兴趣。在后来的课堂自然就成了“观赏图片,发布知识”的分享课,学生清一色朗读资料,不仅没有了说的表达活动,更没了听和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完全失去了“口语交际的意义”。
  (3)缺少对学生交际心理的关注。学生是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会交际,掌握各种交际技能,增长交际能力的。所以,口语交际课首先应该本着儿童立场,课中有学生,交际中有儿童,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只有学生乐说肯说愿意交际,一切目标才能达成。教学中,常会发生学生不愿开口的情况。分析原因有三:其一部分学生性格比较内敛,胆子很小,平时也没有机会锻炼,课堂上当众开口或者交流显得很困难;其二是在发生口语交际前,老师往往会提出各种要求,这让学生觉得说话很困难,限制很多。一旦说错,可能老师还会斥责,为避免难堪,也就不乐意开口;其三是学生缺少认真倾听的意识,老师也没有在口语交际之前提出关于倾听的任何要求,直接导致他对话题不熟悉或者没有想法,自然就不可能产生交际的可能。
  二、小学阶段“听说训练”的几个维度
  1.完善口语交际课程的教学建议
  目前的课程标准中对口语交际训练的教学建议只有短短几句话,对教师实际的教学操作指导意义很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是给予一线教师更多的教学实践空间,但是真正投入去教学实践的时候,教师还是希望有更清晰、更明确、更有指导意义的教学建议。
  我国香港地区在语文听说训练设计方面相对系统和成熟,虽然它依然将“聆听”和“说话”作为两个范畴分别进行陈述,没有像内地一样合二为一成“口语交际”,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可以去学习它的相关体系。我国在课程标准中将“听说能力”调整为“口语交际”,出发点是想要强调听与说的互动性、交际性和情景性,而这一切也是需要建立在加强“听”和“说”的能力之上的。
  香港的听说课程在“教学建议”部分的研制尤其详尽,给予老师非常明确的操作策略和具体目标。下面摘录部分细节参考:(内容摘自香港《中国语文建设学习重点(试用)》聆听部分)
  聆听范畴
  (一)聆听的范围
  1.不同性质的话语: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2.不同类型的话语:对话、报告、演讲、访问、讨论、辩论、视听信息(电视节目、电台节目、电影、戏剧、电子信息等)。3.不同题材的话语:生活、历史、文化、科普、社会、政治、经济、艺术、医健等。
  (二)聆听能力学习重点












  (三)聆听策略
  1.联系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以理解话语。
  2.因应不同聆听材料、不同的目的(如交际、求知、评议、消闲),运用适当的或综合运用不同的聆听方法(如联想、想象、边听边思考、边听边记,找出重点词语)。
  3.注意说话人的势态语、语调,以帮助聆听。
  (四)聆听兴趣、态度、习惯
  要乐于聆听,认真聆听,1.乐于聆听不同类型的话语;2.耐心专注地聆听;3.有礼貌,不随意插话;4.仔细聆听,认真思考和判断;5.持开放态度,尊重不同意见及观点;6.聆听时作适当响应(如运用势态语)。
  这是香港语文在聆听能力培养一块的教学建议,它从范畴、学习重点、策略、兴趣态度习惯四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即使是“兴趣、态度和习惯”维度,教学建议也给予了分解,看似虚的目标不再只是“空中楼阁”。对比国内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则显得笼统、无序、难以对口语交际训练的设计起到操作性的指导作用。所以,要重构“小学语文听说训练”,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认真地完善“口语交际”教学建议,要关注听说训练设计的内容每一方面的范围、学习重点、策略以及兴趣态度等,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这样教师在一线操作的时候,才会既有先进的理念,更有实现先进理念的操作方法。
  2.开发适切的“听说训练”资源。
  口语交际的交际性,是需要有合宜的训练资源,才能最大可能性地挖掘出来。可是目前看来,这一训练资源仅在于课堂和课本,这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我们要想真正地做好这一训练教学,应该大量开发适合这种听说训练设计的资源。把口语交际课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其他学科教学郑和起来,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广泛地进行口语交际情境设计。通过课程整合开发创生出更多适合口语交际情境的课程资源出来。多元的课程资源,能让学生在置身于更多的交际情境中,开展真正的口语交际。学生的交际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
  开发适切的口语交际资源后,要提升教师课程设计的能力,让教师不断用不同的课程设计去验证和使用不同的课程资源,从而优化不断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质量。边实践边开发,不同年段的老师都能将自己当作课程的一部分,把学生纳入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多方整合,边思考边实践,最后形成最完善最合宜的课程教学资源库。
  3,梳理口语交际的知识体系。
  口语交际课程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略有疏忽,所以关于口语交际课程内容的知识相对很少。口语交际课程内容的知识,即涉及到口语交际应用的知识、技能和策略。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量的听说训练知识,才能真正心中有底气,有东西可教。
  那么,作为授课教师,我们该去学习那些口语交际的系统知识呢?笔者在整理众多资料后明确,要想胜任口语交际课程教学的任务,以下知识要系统学习和掌握。










  口语交际训练即听说训练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让学生“具有日常行为交际的基本能力”。在这里,“日常”就是生活、学习、工作中最常用、最重要、最核心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与学生个体生活、学习关系密切的口语交际能力;“基本”,指的是表达、倾听、应变、交往等口语交际能力。我们培养的是具有基本交际能力的儿童,而不是演讲家和辩论家。只有明确了这些,教者在掌握以上口语交际系统知识的同时,才更明确要教给孩子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才更有利于小学口语交际课程的开展。
  4.完善听说训练即口语交际的评价
  小学阶段的听说训练要系统,建立完善的口语交际考核和评价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参阅香港和台湾关于听说能力课程整合的相关评价,我们也得到很多的启发。
  香港将听说课程的考核纳入到了全港性系统评估和中五会考制度中,这是香港最重要的两个考试,足见教育对于听说课程的重视。所以要真正建构口语交际课程,评价和考核也一样要纳入到我们的重要的学校升学考试中。例如按不同的年段,根据其口语交际的学期教学内容,安排相应的考试内容。比如可以给孩子们出示交谈、讨论、商量等不同话题10项,让孩子们自行分组安排不同的交际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准备10分钟,其间会让孩子们看一些资料,例如报刊、图片等,引发学生思考,最后上交20分钟的录音。当然如果要考察单项的聆听和说话能力,则可以采用现场听录音复述,话题表达、转述等方式进行。
  而台湾教育历来以精致化著称,他们对于任何一项课程的测试都是全面而科学的。台湾的听说课程一般以听说统整形式呈现。每一个教学设计基本包含四个课时(聆聽訓練、說話訓練、綜合活動及總結性評量各一節)。他们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每个课例的评量评价方式。(见附录)
  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是引导和深化口语交际课程的重要环节。合适而科学的评价策略有利于口语交际活动的有效开展,也是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是不管怎样设计评价和考核,由于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有其独特的年段特点和教学目标,所以一定要遵循激励性原则、相对性原则、动态性原则。评价只是一种手段,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才是终极目的,无论采用哪种评价策略和方法,还是要综合使用这些策略,标准只有一个,是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习惯、自信心的培养以及交际的能力。
  附上一份评量表:














  ※心得感想:
  一、在面對全班同學說話時我面臨的困難是      
                           
  二、在面對全班同學說話時我的感覺是        
                           
  三、我要怎樣做才能說得更好?           
                           
  四、下次有機會再在大家面前發表意見時,我會
                           
  附錄四:聽說能力之自我檢核表
  一、 我能有良好的聆聽態度與禮貌〈分數:    〉10%說明:                         
  二、 我能大致了解老師所唸的文章內容〈分數:    〉10%說明:                      
  三、 我能以簡單的文字寫下聆聽紀錄〈分數:    〉10說明:                        
  四、 我能勇敢地站起來向同學說出文章的大意〈分數:
〉10%說明:                      
  五、 我能用適切的語氣及適當的音量說出文章重點
〈分數:    〉10%說明:              
  六、 我能在說話時注意到適當的手勢及應有表情
〈分數:    〉10%說明:              
  七、我能在分組討論中表達自己的意見〈分數:    〉10% 說明:                     
  八、我能在分組討論中安靜不插嘴的聽完別人的意見
〈分數:   〉10%說明:                
  九、我能向全班同學歸納本組的意見並且報告出來
〈分數:    〉10% 說明:              
  十、我想對老師說:10%
  (*參考句式:因為……所以……、除了……還有……、現在……以後……)

  • 【发布时间】2018/6/2 11:39:47
  • 【点击频次】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