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提问艺术
【关键词】 ;
【正文】 课堂提问本身是一门艺术,一堂优秀的课堂教学少不了提问。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备课过程中的重点,教师在课前必须仔细思考提问的内容、方式和技巧,做到合理、科学的提问,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研究。那么,如何有效的提问,让课堂提问充满艺术性呢?
一、课堂提问重精
“精问”就是指教师注重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变通性、挑战性,富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如《小英雄雨来》一课的中心句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根据这个句子可设问:“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探讨,学生能准确地把握雨来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深刻体会出作者的意图,即表现雨来是一个爱国的小英雄。
二、找准发问时机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如果问得巧妙,可以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并能有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意识。并且,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班学生充分思考后再问,以免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提问不注意听,不肯加以思考,所以教师提问面向全班,使全班都听清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有一定思考问题的时间,然后再点名回答。
三、拐弯抹角,变直为曲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七颗钻石》一文中,抓住“忍不住、咽”字,引导学生感悟小姑娘的大爱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问题1:文中这句话中的再也忍不住,说明了什么?(生:不能再坚持,忍了好长时间);问题2:那为什么小姑娘不喝呢?(生:来了一位过路人讨水喝);问题3:小姑娘有很多的理由拒绝过路人哪,比如说?比如说——(生:妈妈生病正要水呢、我也渴……);问题4:可小姑娘没有喝水,也许看到是怎样的一位过路人呢?(生:面色苍白的老人、比自己更小,更干渴的小姑娘、嘴唇发白的老奶奶……);问题5:看到这一幕,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硬是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这是一种什么爱?(生:关心他人、舍己为人、同情心……)。师小结:小姑娘关心自己的妈妈,去关心一条小狗,甚至关心更多的陌生人,这就是一种大爱。在教学中通过这样“曲问”,可以说是创造了提问艺术,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提问要照顾群体,兼顾个性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还在于提问必须面向全体,有难有易,有目的的选择提问的对象,每个班中学生的学习水平都不一样,学习能力也是参差不齐,各有特色,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难易不同的问题,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平台,也要关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尊重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也创造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欲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认真学习,主动学习。
五、提问要化难为易,深题浅问
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思维“卡壳”,课堂冷场,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降低难度的处理。如讲授课文《沁园春雪》时,如果教师直接问:词的上阕写景与下阕评古论今有什么联系?学生恐怕难以跨越问题的鸿沟。那么,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几个较容易的问题,以降低问题的难度:(1)词中的承上启下关系说明下阕由景到人,作者用哪个字概括他对哪些历史英雄的评价?(2)作者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 (3)歌颂今天的哪种人? (4)那么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句?你如何理解?这样一问,使学生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对原来较难的问题的理解:上阕写景是下阕评古论今的基础。
又如讲授小说《范进中举》一文,在要求学生理解小说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环境这一问题时,也应从浅处提问:范进中举前后,众乡邻、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有何不同?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就会较容易地理解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从而对这个问题作出比较全面、准确的回答。这种深题浅问的方法,可以化难为易,四两拨千斤。
六、提问后要及时评价学生,评价要注意鼓励性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鼓励性语言,能起到“充氧助燃”的作用,尤其在课堂提问评价学生答案更是如此。教师的评价用语要富有鼓励性,应该多用肯定激励的语言,如:“答得太好了”,“有创见”等。即使学生回答不够妥切,也应该说:“敢于发表个人意见”、“想想怎样回答更精彩”等等,学生的回答即使有悖于传统认识、有悖于教师设计问题的初衷,只要言之成理,就应该予以肯定,予以鼓励。
总之,课堂提问可以为教师的教学生涯带来无尽的乐趣与成就感,同时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闭门推出窗前月”是我们在教学中的失败,“投石冲破水中天”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佳境。
一、课堂提问重精
“精问”就是指教师注重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变通性、挑战性,富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如《小英雄雨来》一课的中心句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根据这个句子可设问:“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探讨,学生能准确地把握雨来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深刻体会出作者的意图,即表现雨来是一个爱国的小英雄。
二、找准发问时机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如果问得巧妙,可以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并能有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意识。并且,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班学生充分思考后再问,以免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提问不注意听,不肯加以思考,所以教师提问面向全班,使全班都听清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有一定思考问题的时间,然后再点名回答。
三、拐弯抹角,变直为曲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七颗钻石》一文中,抓住“忍不住、咽”字,引导学生感悟小姑娘的大爱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问题1:文中这句话中的再也忍不住,说明了什么?(生:不能再坚持,忍了好长时间);问题2:那为什么小姑娘不喝呢?(生:来了一位过路人讨水喝);问题3:小姑娘有很多的理由拒绝过路人哪,比如说?比如说——(生:妈妈生病正要水呢、我也渴……);问题4:可小姑娘没有喝水,也许看到是怎样的一位过路人呢?(生:面色苍白的老人、比自己更小,更干渴的小姑娘、嘴唇发白的老奶奶……);问题5:看到这一幕,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硬是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这是一种什么爱?(生:关心他人、舍己为人、同情心……)。师小结:小姑娘关心自己的妈妈,去关心一条小狗,甚至关心更多的陌生人,这就是一种大爱。在教学中通过这样“曲问”,可以说是创造了提问艺术,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提问要照顾群体,兼顾个性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还在于提问必须面向全体,有难有易,有目的的选择提问的对象,每个班中学生的学习水平都不一样,学习能力也是参差不齐,各有特色,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难易不同的问题,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平台,也要关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尊重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也创造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欲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认真学习,主动学习。
五、提问要化难为易,深题浅问
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思维“卡壳”,课堂冷场,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降低难度的处理。如讲授课文《沁园春雪》时,如果教师直接问:词的上阕写景与下阕评古论今有什么联系?学生恐怕难以跨越问题的鸿沟。那么,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几个较容易的问题,以降低问题的难度:(1)词中的承上启下关系说明下阕由景到人,作者用哪个字概括他对哪些历史英雄的评价?(2)作者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 (3)歌颂今天的哪种人? (4)那么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句?你如何理解?这样一问,使学生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对原来较难的问题的理解:上阕写景是下阕评古论今的基础。
又如讲授小说《范进中举》一文,在要求学生理解小说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环境这一问题时,也应从浅处提问:范进中举前后,众乡邻、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有何不同?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就会较容易地理解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从而对这个问题作出比较全面、准确的回答。这种深题浅问的方法,可以化难为易,四两拨千斤。
六、提问后要及时评价学生,评价要注意鼓励性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鼓励性语言,能起到“充氧助燃”的作用,尤其在课堂提问评价学生答案更是如此。教师的评价用语要富有鼓励性,应该多用肯定激励的语言,如:“答得太好了”,“有创见”等。即使学生回答不够妥切,也应该说:“敢于发表个人意见”、“想想怎样回答更精彩”等等,学生的回答即使有悖于传统认识、有悖于教师设计问题的初衷,只要言之成理,就应该予以肯定,予以鼓励。
总之,课堂提问可以为教师的教学生涯带来无尽的乐趣与成就感,同时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闭门推出窗前月”是我们在教学中的失败,“投石冲破水中天”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佳境。
- 【发布时间】2018/6/2 11:41:20
- 【点击频次】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