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润泽心灵 健康成长

 

【作者】 陈淑金

【机构】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

【摘要】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性,找出他们各个发展阶段性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选择合适的心理教育内容,并采取的措施和教育方法。笔者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采取“三抓”措施,即“抓班风建设、抓学科渗透、抓行为指导”,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 心理健康;健全人格;合作精神;耐挫能力;
【正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与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内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外在积极行为的养成相结合”为指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是落实教育的本质要求,是教育内涵发展的时代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我校是“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笔者在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采取“三抓”措施,即“抓班风建设、抓学科渗透、抓行为指导”,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点滴体会如下:
  一、抓班风建设,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班集体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娱乐的重要场所。由于同班的学生之间朝夕相处,彼此关系密切,所以班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显著的影响。一个班具有良好的班风,对外能展示这个班集体的形象,对内能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成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抓班风建设中,教师应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进行严格的学习管理,要求学生按时到校,上课专心听讲,踊跃发言,鼓励学生认真读书,多动脑筋、独立思考、完成作业。同学之间关系融洽、和谐相处,在班集体里形成一种讲正气、比学习、争向上的氛围,促进学生团结向上、奋发有为。在荣誉面前,大家共同分享;在困难面前,大家团结合作,战胜挫折,保持乐观的心态;在行动中,大家关心集体,乐于助人,使班集体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全班同学都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自觉要求进步,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健全人格的形成应具备诚实正直、宽容大度、谦虚谨慎、积极进取的品质。因此,教师在班风建设中,应重视学生个性的发挥,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教育自我的机会。其中,采取班干部轮换制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它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的成长很有好处。例如:笔者在管理一个班级从一年级一直跟到三年级时,就采取这种方法,班干部一个学期轮换一次。这样,每一位在任的班干部都会抓住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努力开展工作,在组织指挥、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独立自主意识。而其他学生知道自己将来也会担任班干部,为了自己将来有更多的支持者,因此在没有当班干部之前就会支持现在的班干部的工作。对于轮换下来的班干部,他们已成为班集体的骨干力量。这样,促使班集体力量年年壮大,人人通力合作,班集体建设越来越好。同时,也使全班同学产生一种积极和谐的心理氛围,他们在学习工作中学会交往、学会发展、学会创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抓学科渗透,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训练、辅导、自学、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而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日渐形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成功的教学不在于教师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教师能否引导学生交流合作。学生在相互交流、共同合作中自行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懂得自己不仅是学习知识的主体,更是心理发展的主体。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交流、讨论,在交流讨论过程学会合作,使讨论过程成为自我教育的过程,成为心理教育和心理发展的过程。例如:我教二年级语文《画风》一课,当老师板书了课题,同学们就会提出“风也能画吗?”“课文中是怎样画风的?”等问题,我没有立即作讲解,而是把问题放到学习小组里去,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去解决问题。经过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讨论交流等的合作学习,各个小组以不同的形式作了汇报:有的画出了重点词句;有的通过分角色朗读把人物的对话读活;有的还合作画出各种各样的“风”来。这样,在交流讨论中,问题得到了解决,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科教学除了具有知识价值外,还具有能力价值、品格价值和方法价值。其中,发展学生的能力是学科教学的中心价值。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动口,在进行学习知识,获取新知的同时,进行充分的心理体验,积累正反两方面的学习经验,全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及良好的学习品质。在此当中,运用激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全员参与的重要手段,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原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激励手段,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例:小文同学原来胆小怕事,极少举手发言,我就经常提问他,让他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当他答对了,就立即给予语言上的肯定和奖红花以示鼓励,还发动其他同学用掌声来表扬他。渐渐地,小文变得自信了,上课能积极举手发言了,成绩也不断提高了。
  三、 抓行为指导, 培养学生耐挫的能力
  耐挫力的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耐挫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在行为中,经受挫折、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意志品质的训练过程。通过耐挫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促使学生不断健康成长。由此可见,耐挫力的培养来自具体的实际活动,教师必须在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的行为,训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新的条件下,经得起挫折、顶得住困难,放下包袱、充满信心、继续努力、不断前进。例如:蔡少如同学历来成绩很好,但在三年级学科竞赛中失败了,她因此而气馁了。我立即找她谈心,通过教育引导,使她重新树立信心,克服学习困难,继续前进,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全级第一名的好成绩。又如:前几年我任教的一个班,在参加拔河比赛中失败了,个个表现得没精打采,连上课也不安心,情绪十分低落。这时候,我引导他们吸取教训,鼓励他们胜不骄,败不馁,在以后的比赛中加强训练,因此,在接下来的体操比赛中取得第一名。
  小学生的意志比较薄弱,主动性、独立性和持久性比较差。因此,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趣和克服困难、经受挫折的能力应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例如今年的春游,我们级组织学生去番禺少警训练基地,在那里让学生参与爬山、走独木桥、爬竹筏等磨难训练,从而培养他们的耐挫能力。这次郊游活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们久久难以忘记。同学们既从中学到了许多课本外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学会了怎样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增强了勇于胜利、敢于向前的自信心,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耐挫能力。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心理学新进展丛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8。
  [2]曹新美,刘翔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J].教师教育研究,2006。
  [3]王希永.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6.4。
  [4]杭州实验学校.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策略初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2。
  [5]培养幼儿集体合作精神的探索.现代教育科学,2012,(02)。
  [6]江亚哲.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4(11)。
  • 【发布时间】2018/7/12 17:48:48
  • 【点击频次】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