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 朱蕾蕾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实验小学

【摘要】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小学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教学的启蒙开始,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初级阶段,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很关键性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需要富有创造性的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在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和发掘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去创造,启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在音乐中快乐的成长,自由的发挥,培养出自己的个性,为我们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措施;
【正文】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小学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教学的启蒙开始,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初级阶段,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很关键性的作用。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小学音乐课堂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道德情操,启迪智慧,挖掘创造性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要结合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内容,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寻求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那么,如何才能在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天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一般是通过各种动作来表现的。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应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把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等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乐理知识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有趣的游戏、舞蹈等,使之生动、形象、具体,容易理解和接受。让学生们动口、动手、动脚的同时也动脑,真正把学生从桌凳上解放出来,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进入音乐王国,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音乐知识,激发学生的自由想象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此外,教师要指导、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基础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必要的知识储备与技能积累是创新的基础,一切创新都是建立在原有知识或技术成果基础上的,音乐创新也不例外。创新其实也是对已学音乐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运用和进一步强化。例如,只有具备了节奏、节拍的基本概念和击打能力,才能为歌曲伴奏,只有分析了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如:小动物的动作、鸣叫,交通工具鸣号的长短等),才能得心应手地将它们运用到音乐创作中。
  二、创造感人情境引发创新灵感,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音乐是有灵感的艺术,只有创造与音乐情境相融合的环境,才能使学生很快进入音乐天地。把自己的真实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创设生动感人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例如:播放音像作品,运用电脑多媒体,歌词朗诵,讲故事,舞蹈……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思维得到加强锻炼,会超越经验世界。例如笔者在播放《青春舞曲》时,学生被优美的旋律感染,心灵受到深深触动和震撼。他们现场编创出舞蹈片段,而且情感真挚,动作到位,深深地感动了老师和同学们。此时一个小小暗示,都能使灵感之泉喷涌。没有情感就没有创造,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充分挖掘歌曲或乐曲的深刻内涵,充分利用能够激发学生情感的手段,以情激情。学生在这种富有情感的意境中用心去进行自己的创造,同时也再次感受到创新的无穷魅力。因此,营造一个使个性得以发展的宽松的氛围,是保证和开发一个人的创造力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在和谐民主的环境里发展特长。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愉悦的,不要一味地讲求整齐划一,不要刻意地追求有板有眼,要给学生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和自由。压抑个性自由,就是抑制创造的欲望,埋没了创造性人才。为此,每一节课前或课后,我都给学生留有空间,起名叫“才艺表演”栏目,让学生在此栏目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表演自己拿手的节目,充分给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认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发散思维能力
  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当前教育界面临的又一重要课题。一个人没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不能面对困难和挫折,摔倒了自己不能重新站立起来,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流、沟通,久而久之,变得心胸狭窄,上进心中隐含着强烈的虚荣心。这样的人是无法找到自己生活的空间的。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意志和性格、兴趣和情感等因素对人心理所具有的启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偿等重要作用,通过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自立自强,学会做一个有坚强意志的人。只有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做人,才能更好地创新。要帮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团结协作精神;要帮助学生学会以正确的态度、顽强的意志、宽广的胸怀对待困难和挫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品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创造性的教师来培养。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具有创新的精神。只有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创新的意识,学生的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张扬。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养成多向可变的思维习惯。例如,《在农场里》这首歌曲有二段歌词,第一段歌词是:“猪儿在农场啰啰,猪儿在农场啰啰,猪儿在农场啰啰叫,猪儿在农场啰啰。”第二段歌词除了把猪儿改成小鸭,其余部分均不变。学生唱会后,老师说:“你们在农场还看到了什么动物?能不能把它们编到歌词里面去,并把它们用动作表现出来?”这个创作要求并不高,学生们很快地就把小羊、小鹅等填进去创作了新的歌词,但有一个同学在创作时碰到了困难,他起先想创作小白兔的歌,觉得不行,接着想创作小马的歌,还是不行,老师问他,“为什么不能给这些动物创作歌呢?”学生回答说,不知道这些动物怎么叫。这时另一个同学急切地向老师表示,他能够创作小马的歌。原来,这位学生用小马的马蹄声“嗒、嗒、嗒、嗒”替代动物的叫声,创作了小马的歌。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前一位学生的思维没有问题,只是他在思维的多向性方面出了问题,“模仿动物的叫声”这种思维定势,限制了他的思维方向,使他的创作进程受到了阻碍。因此,在学生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思维轨迹,并加以引导,提高他们思维的质量。
  四、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要热爱音乐教育事业,有追求音乐事业的痴迷之心。其次,要热爱教育对象,用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有些教师表面上是在积极引导学生,但实际是一问一答的牵引式教学,目的是将学生牵引到自己教学预设的答案中。一个优秀的教师,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比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作为音乐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音乐学习活动时应该熟悉学生,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使学生们不同层次的认知结构和个性品质在参与中得到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愉快、生动的教学情境,善于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生动有趣地唱游、律动、游戏、自编旋律、歌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引导他们有意识地进行创作尝试,提高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
  总之,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它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束缚,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机会,发挥音乐学科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 【发布时间】2018/7/12 18:09:24
  • 【点击频次】413